我国1/8药企已被并购!
2015/7/21 医药代表网

     在如火如荼的生物制药企业并购热潮中,记者注意到,有些公司通过并购迅速发展壮大,但有些公司却“水土不服”,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并未完全发挥,反而成了沉重的包袱。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未来的行业并购又有哪些新的特点?

     行业集中度低急需洗牌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4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从6750亿元增长到1241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6.5%。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40号文中明确提到,到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将成为总规模达8万亿元以上的支柱产业。

     对于医药企业自身而言,外延式并购是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途径。从经营层面来看,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具有一定业绩体量的企业扩充产品线、获得优质渠道、扩大自身经营规模,提高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外延式扩张跨入新的领域,改变业务结构,加速业务转型。

     标的稀缺并购难度加大

     2008年日本著名药企第一三共株式会社耗资46亿美元,收购了印度仿制药商兰伯西,创下印度当时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纪录。不过,第一三共的运气却不太好,在收购完成不久后,兰伯西位于印度的几家工厂接连出现品质管理问题。

     根据当时媒体报道,美国FDA将兰伯西生产的药品列入禁运品种,其股价因此一落千丈。根据相关机构的评估,第一三共在收购兰伯西半年后,其损失达到了220亿元人民币,此外,兰伯西还向美国政府支付了约30亿元人民币的和解费。最终,第一三共对兰伯西的收购以失败结束,公司将所持的兰伯西股权转让给另一家印度制药公司。

     而这绝非个案,胡雪峰提到,“麦肯锡对英美两国并购的研究发现,只有23%的并购企业获得了收益,77%的并购以失败告终。”这超过七成的失败案案例,甚至还不包括那些在收购之前就宣告夭折的案例。

     此外,质优价廉标的日益稀缺,也为目前医药行业的并购增加了难度。中钰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投资部副总裁郭庆表示,“目前我国有4000多家医疗企业,抛去100多家上市公司,以及已经被并购的接近500家企业,其余企业利润超过3000万元的不足200家,1000~3000万不足800家。”

     源:药智新闻

    

     一大波产品来袭!猛戳报名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代表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