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大幅降价的外资药企——葛兰素史克
2015/7/31 医药代表网

     目前,三大乙肝抗病毒明星产品已经在部分省份通过参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了降价,平均降价在20%-30%之间。前GSK高管对财新记者表示,降价原因主要包括“大环境政策压力,以及GSK在中国贿赂事件的后续效应。”

     7月24日,葛兰素史克高级副总裁洪志在“2015年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控研讨会”上宣布:公司将主动降低部分原研药的价格

     降价药品中包括三种针对乙肝的抗病毒明星产品:贺普丁(拉米夫定)、贺维力(阿德福韦酯)和韦瑞德(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前两者为医保目录产品;而韦瑞德于2014年7月刚刚在华获批用于治疗成人及12岁以上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的新适应症,目前尚未进入医保目录。

     GSK降价换市场

     “GSK策略明确,通过降价换取快速萎缩的市场占有率。”前GSK高管对财新记者表示:“GSK需要拿出有诚意的态度,换取中国政府的支持,以及挽回中国市场流失的份额,降价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也是中国药品定价制度的必然需求。”2013年以前,贺普丁、贺维力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18%,在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市场排名仅次于百时美施贵宝,列居第二。“GSK拿出拳头产品做降价,可以说是最有力的表态。”前GSK高管表示。

     除此之外,GSK还将逐步扩大降价范围。洪志还透露,下一步GSK将在华引入疫苗生产技术,且未来还将在中国推进一系列战略举措,包括但不限于降低价格,技术引进及转让,卫生健康公益事业投入及商业运营模式改革等。

     “带量采购”降价潮

     长期以来,外资药企在中国的原研药单独定价权备受争议。

     2015年5月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计委、人社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决定从6月1日起,原研药单独定价权将取消,改为市场定价机制。由此,原研药巨额盈利或难再持续,外资药企的利润将面临下滑。

     2015年7月,国家卫计委印发公立医院药品采购通知,提出分类采购、采购预算控制在医院业务支出的25%-30%、谈判团购专利药等要求,其表示这将有利于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有利于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百姓用药负担。这意味在新一轮药品价格改革后,原本缺乏竞争的专利药不能再置身事外,外资药企必须放低身段以量换价稳市场。

     从目前公开资料看,广东、上海两个用药大省市均已深入开展了“带量采购”探索,湖北、江苏、安徽等近10个省市也在一些招标文件中强调了“带量采购”的执行。“带量采购”已然成为2015年药品招标中的关键词之一。

     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认为,谈判定价最重要是落实带量采购、量价结合,“只要执行到位,大部分药品价格应该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负责人史立臣对财新记者表示,“带量采购”是大势所趋,然而目前多数“带量采购”存在降价是真,采购量是“虚”的问题,药企为此承受更多的降价压力。这其中,解决“量价分离”、“招采分离”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源:财经网

    

     进“阅读原文”,我们在等你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代表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