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赚青蒿素的钱?
2015/10/9 医药代表网

     随着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引起公众广泛讨论的除其“三无”身份外,还有助其捧得大奖的青蒿素。但记者注意到,虽然中国为世界贡献了七成以上的青蒿素原料,但中国企业在这一产业的竞争力却十分有限,利润丰厚的下游部分基本被国际巨头把控。与此同时,中药行业整体呈现边缘化趋势,去年获批新药中的中成药占比仅为2.19%。

     不过,记者注意到,国际市场上,这款“中国神药”有一半以上并非中国药企生产,青蒿素产业链下游也多被国际巨头主导把控。此外,近年来青蒿叶价格持续疲软,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着从业者的信心。对此,有专家表示,我国承担了世界上七成以上的青蒿素原料生产供应,国内药企应加大青蒿素的国际认证,保障上下游信息对称,以促进青蒿素产业健康发展。

    

     采购市场被国际巨头占据

     公开资料显示,青蒿药物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化学药,但由于生物利用度偏低,现在主要使用其衍生物作为原料药品,其衍生物主要是蒿甲醚、青蒿琥酯、二氢青蒿素、蒿乙醚,统称为青蒿素类抗疟药。

     值得一提的是,复星医药子公司桂林南药生产的青蒿琥酯在2010年通过WHO-PQ认证,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此外,昆药集团是诺华蒿甲醚原料的供应商,并且也拥有蒿甲醚针剂的生产批文,目前公司蒿甲醚针剂和双氢青蒿素哌喹片(科泰复)都在申请WHO-PQ认证。

     尽管如此,国内青蒿素产业当前的形势仍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我国青蒿素原料药的出口很大程度上受两大西方制药厂商——瑞士诺华公司和法国赛诺菲公司的制约,主要系这两家公司是联合国指定的青蒿素制剂的供应商,取得了WHO的PQ认证。”昆药集团(600422,SH)在此前的公告中这样表示。

     作为全球青蒿素最大的原料供应商之一、彼迪正天董事总经理林汀在2014年举行的第八届青蒿素国际会议上表示,“首先,国际预认证体系要求提供对研究的追溯,我们国家发现青蒿素的作用是在上世纪中叶,这方面的资料记录并不完全;第二,由于语言沟通不便,在申请材料和规则方面往往准备不足;第三,中国基本消灭了疟疾,因此对于青蒿素制剂的投入并没有这么充分。”

     源:每日经济新闻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代表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