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标杆企业发展给予药企的思考
2015/10/25 医药代表网
当前,医药工业的发展趋势是“换挡、变速、趋缓”;药品招标在各省市实施原则使药品降价已成常态;药品使用终端由于“二个总量控制”与“药占比的规定”导致同比增速下降;尤其是“互联网+”的新模式在处方一旦放开后的发展态势及快递业强势介入配送等原因,将导致整个产业链中的流通环节生存环境严峻与商业模式出现颠覆性的变化。应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主办方的稿约,特撰写此文,仅对医药流通企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做一些思考和分析,供与会者与同行们参考。
医药行业分析一医药行业总体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从2013年下半年起,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持续放缓,2014年,受医保控费、新版GMP改造等影响,行业增速明显下滑。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药品流通行业总体运行呈缓中趋稳的态势,销售与利润增幅继续趋缓。预计2015年药品终端市场同比增长将小于去年,可能也将是自新医改后的最低之年。
国外标杆企业发展给予我们的思考国外医药流通行业发展之路
从全球范围看,美国“再工业化”、“重振制造业”、“本土回归”的战略实施初见成效。高度集中的格局使麦卡森、卡地纳和美源博根三大医药流通巨头获得了稳定的利润来源。从美国医药流通三大巨头形成来看,市场集中度提高到了近乎极致,竞争规则已基本定型,几大巨头牢牢控制着美国医药流通业格局,并逐步沿着价值链朝上下游延伸,创新商业模式,增强了对产业链的掌控力,改善了医疗保健水平。这包括在上游建立OEM业务,为上游提供信息、广告等增值服务;为下游提供药房管理,医疗手术用品定制,自动售药系统,医院信息化等,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竞争地位。
从欧洲医药流通发展和趋势来看,未来5年,降低成本、发挥细分市场的优势、创新发展是关键;未来低价药将影响各国的报销模式,批发商与药房合作是发展方向。医药行业微利化特征将成为常态(全球一体化)。伴随着医药物流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医药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融合进程将加快。
国外医药流通企业经验给我们的启示⒈适时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推动主业收入增长,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客户资金问题的同时,也帮助自身增加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加快资金流动水平能够加快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天数;降低融资成本在和银行合作的同时,也可以要求得到更有利的融资条件和更低的融资成本。
2适时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目前,我国的商业健康险正处在政策大力支持的阶段中,未来空间广阔。PBM的部分盈利模式将会纳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范畴,商保将对制药商有优势地位(还必须考虑结合卫计委公布的临床治疗路径)。未来商业保险还可能发展自己的药店服务网络。
3加强对信息系统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投资
对信息系统建议加强数据的备份工作。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会对企业业务数据安全性和系统服务连续性两个方面造成的后果。主要可以分为四种情况:数据篡改、系统入侵和网络攻击、信息泄露,以及管理问题,无论哪一种情况发生,都可能改变企业在行业地位。
4建议必须尽快学习的经验
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向制药业务、大健康产业方向发展。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整个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关系。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来降低成本。融资租赁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结语<<<
国家对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提出,将进一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并提供巨大的投资发展机遇。对于医药行业来说,尤其要注意长三角地区的医药产业技术升级、河北医药行业对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中医药服务贸易及相关产业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等正面因素,使企业发展战略融入国家大战略之中,不断拓展新的终端医疗消费市场和健康服务市场。
我国医药流通产业处在快速整合与升级时代,对一个志存高远的医药流通企业来说,首选战略应该是产业整合战略,其次才是模式创新和运营效率的提升,资本实力和整合能力已经成为中国医药流通业结构重组的关键要素。 来源:医药经济报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代表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