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以药补医,下好医改一盘棋
2016/3/19 医药代表网

     北京市集中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好医院、好医生、好技术扎堆。“全国人民上协和”“留着最后一口气、最后一笔钱到北京看病”,虽然夸张,却也折射普遍现象。北京市的医改举措,因此格外引人关注。

     此次方案总结了北京友谊医院等5家医院的试点经验,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管理体制,治“以药补医”顽疾。在此基础上,推出防止“有病乱投医”的分级诊疗、完善医生薪酬体系。不仅回应了各方关切,也让人充满期待。

     我国的“以药补医”,要从1954年开始算起。当时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财政对医疗机构进行补贴,同时允许医疗机构将药品价格的15%加成留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政府投入占比越来越少,医院运行成本却越来越高。医院要“养活自己”,一个重要的收入渠道,就是药品加成收入以及医疗服务收入。而医疗服务即各种医疗活动的费用一直比较低廉,相应的是,药品、耗材的收入节节攀高。目前,这已占据医院收入的四成以上,成为医院的收入大头。

     2012年,北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5家公立医院试点医药分开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同时设立医事服务费,由医保实时补偿。改革成效明显,截至去年10月门诊患者的次均医疗费减少54元,下降12.6%,次均药费减少83元,下降27.6%,住院患者例均医疗费减少1706元。15%的药品加成,整体“平移”为医事服务费。这样“暗账变明账”的利益计算,让制度设计更科学合理,给了自我革命以底气和勇气。

     不过,这样的改革举措,仅仅是成功的第一步,仍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待解。医药分开改革,让这些试点医院成为药费洼地,很多人尤其是外地患者,到别的医院看病,到试点医院抓药。另外,医疗服务价格、药品采购方式、支付方式改革等,还没有进一步开展,难以从根本上形成合理的收入结构,并最终倒逼出管理机制的转变。

     从这个角度看,治疗“以药补医”的顽疾,不是单纯取消药品加成,必须同步建立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完善药品的采购方式,改变医保支付方式,才不致“按下葫芦浮起瓢”。如果没有“三医”联动及财政、人事、分配等配套措施的改革,就难免“换汤不换药”,让改革难以落地。而北京改革试点的经验也表明,唯有把各个环节、各方利益都纳入“改革一盘棋”,才有可能把这盘棋下活、下好。

     源:人民网

     创Update

     点击“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代表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