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网上裸奔
2015/6/8 健康女性

     不管天南海北,我一定要找到你……割破你的喉咙。

     这封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信,就静静地躺在梅丽莎·阿奈莉的收件箱里。她的邮箱一向很正常:姐姐发来的感谢信、她管理的哈利·波特粉丝网站——“破斧酒吧”里同事的更新信息。2008年7月21日,这一天本是日历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然而随着梅丽莎的屏幕上出现杰西卡·帕克这个名字,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

     “你很快会再次收到我的邮件。”杰西卡写道。邮件果然如约而至,和之前的几千次一样,又变成了梅丽莎的一场噩梦。起初,在梅丽莎看来,杰西卡不过是某个因为在“破斧酒吧”的评论里出言不逊,被她封号的人。今年35岁的梅丽莎回忆道:“当时,我以为只要屏蔽了她的邮箱地址,不回应,很快就会烟消云散。”谁知杰西卡换了无数假名,对梅丽莎的邮箱、留言板、社交媒体账号发起了铺天盖地的袭击,死亡威胁、情书、强暴威胁、请求关注,各种信息全面占据了梅丽莎的网络世界。我求求你,给我一天的时间……我要拧断你的脖子……别让我一个人独自徘徊……你死定了……

     事实上,对于网络骚扰,梅丽莎并不陌生。身为网站管理员与自由作家的她基本上以网为家。可是她无论如何也没意识到,自己已经站在了危机四伏的悬崖边。近日,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40%的网民遭受过网络骚扰(根据针对WH读者的一项最新调查,这个数字接近55%)。更可怕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工作、聊天、购物、娱乐,线上与线下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虚拟世界的黑暗正逐渐笼罩着真实世界。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骚扰,所有人,包括律师、警察、甚至政府,都没有做好准备。

     很快,梅丽莎便发现了一个事实:在这场战争中,她只能孤军奋战。

     警惕,鼠标下的陷阱

     贱人。狐狸精。荡妇。妓女。将近2/3的女性在网上遭遇过不堪入目的辱骂。通常,多数人的还击方式是……沉默。还拿“是她自找的”当理由?马里兰大学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表示,这纯属一派胡言。研究人员注册账号,进入几间聊天室,不发一言,只是静静观察。结果发现,女网友平均每天收到多达100条性暗示或威胁的信息;相比之下,男网友收到的此类信息不到4条。

     这是一条现代社会的潜规则。反对性别暴力的全球运动“回击科技”的发起者杰克·李表示,我们经常使用的、以共享精神为基础的网络账户如今成了骚扰者眼中的羔羊,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侮辱、威胁、甚至伤害我们。有网络做屏障,无需面对面接触,发起恶意的攻击更简单。在WH的调查中,将近70%的人知道骚扰者是谁。

     攻击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从辱骂到非法短信,从色情信息到死亡威胁。它们对女性造成的伤害,远不止线上的短短几个小时。研究表明,女性受害者往往会出现严重的情绪混乱,包括巨大的压力、焦虑、抑郁,为此丢了工作的女性不在少数。由于大约80%的雇主会上网搜索应聘者,难免会撞见有损名誉的内容,因此还有很多女性在寻找新工作时屡次碰壁。

     用《网络仇恨犯罪》作者、律师丹尼勒·希特伦的话说,这些攻击“令女性职场情场皆失意。当女性保持沉默时,骚扰者会获得更强烈的力量感。”

     可怕的还在后头:国家网络安全联盟执行主管迈克尔·卡斯尔称,网络骚扰有可能演变成身体袭击。在一个触目惊心的案例中,一名女性的前男友冒充她,在分类广告网站Craigslist上编造暴力性幻想,并且公开她的地址,导致不轨之徒找上门,对她实施强奸。

     求助,无人应答

     梅丽莎感觉,自己正一步步走向精神崩溃的深渊。杰西卡无孔不入。收件箱、脸书、推特、汤博乐、“破斧酒吧”的社区留言板、手机里的未接电话,哪里都有她的影子。最后,连真实世界里,她与家人的邮箱也不能幸免(见第162页,“骚扰,无处不在”)。那年秋天,梅丽莎在布鲁克林购买了一套公寓。不久后的一天,她打开手提电脑,发现了一封电邮,寄信人一栏里清清楚楚地写着三个字:“杰西卡”。点开附件,是一张梅丽莎小区的卫星图片,她居住的大楼被划上了红圈。

     又过了几天,梅丽莎听见门外有奇怪的声音。万分恐慌之下,她拨打了911。警察一无所获。随后,梅丽莎向纽约警察局报案,告知杰西卡的全名(与多数网络骚扰者不同,杰西卡从不隐瞒真实身份)。她请求警方协助申请限制令,得到的答复却是:杰西卡的IP地址显示,她很有可能住在新泽西州,不属于纽约警察局的管辖范围,他们爱莫能助,唯一能做的是给出建议。什么建议?关机、下线。

     缺乏有效的打击手段也是一大问题。虽然50个州都推出了反对网络骚扰的法案,如何落实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什么是侮辱性评论,什么是言论自由,难以判断;提供违法证据也绝非易事。于是很多女性打起了退堂鼓,只好自我催眠:人在网上飘,哪能不挨刀。

     对于选择反抗的女性,等待她们的则是一场漫长的战斗。办理过多起网络跟踪案的北卡罗莱纳州警探克瑞斯·麦克奈尔表示:“这些情况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调查,如果嫌疑人是匿名,或者住在别的县、州、甚至国外,难度更是加倍。”起诉就更复杂了,不仅耗时长,所需的文件更是浩如烟海(见第161页,“响应时间”)。

     梅丽莎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杰西卡的魔爪穿过屏幕,将她紧紧扼住。强奸、谋杀、分尸,一句句威胁令她不寒而栗。一天,杰西卡在推特上发了一张新纹身的照片——与梅丽莎的纹身一模一样。由于担忧自身与家人安全,梅丽莎开始害怕上网,不敢在工作的网站上现身。她停止了播客与视频的制作,出现在心理医生的办公室里。她清楚,自己的生活已经被毁了。

     净网,刻不容缓

     网络骚扰的关注者表示,女性最好的防线来自社交网站本身。卡拉·富兰克林认为:“当用户向推特这样的公司投诉骚扰时,这是追究违法者责任的第一步。”这位昔日网络跟踪的受害者,如今成了反网络骚扰的积极分子。在一片“反应迟钝、管理松散”的强烈批评声中,推特与脸书于近日修改了骚扰条款。脸书推出了零容忍的规定(骚扰者会被封号)。推特严禁发布报复性色情内容,禁止被屏蔽用户查看他人资料;此外,推特还允许旁观者报告无意中发现的攻击行为,让越来越多的骚扰者无所遁形。

     法律的武器

     网络犯罪专家丹尼勒·希特伦表示,只有出台最新的、严格的法律,女性的网络安全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为了支持立法,请加入自愿者的行列,或为这些组织捐款,例如“反对在线攻击”、“打击网络跟踪”(haltabuse.org、fightcyberstalking.org)。联系当选官员,请求他们提出或支持反骚扰法案,包括以下两项:

     众议员杰克·斯宾尔提出一项议案,将擅自在网上公开他人隐私、裸露照片的行为视为犯罪。斯宾尔议员称:“如今,受害者求助无门;她们的照片在网上被疯传。我们需要制定联邦法律,防止并惩治这种恶行。”

     参议员艾尔·弗兰肯正在为《位置隐私保护法案》的通过而努力着。这项法案禁止使用Spyera、FlexiSpy等智能手机软件,这些软件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监视、跟踪他人的帮凶。弗兰肯表示:“对方对你的位置信息了如指掌,不仅知道你住在哪里,还知道你的工作地点,你在周末做了什么。必须永远禁用这些软件。”

     筑起数字堡垒

     WH的调查显示,66%的女性有晒日常生活的习惯。殊不知,在分享的同时,危险也在悄悄逼近。为了将骚扰者或黑客拦在门外,你应该……

     避免简单的密码

     密码里不能只有简单的数字,字母与字符也应统统加上。不是像天书一样的密码,不算好密码(参照F!doB@rf3d0nmy$h03)。设置一个安全强度高的密码,拉起第一道防线,比经常换密码更重要。

     双重验证

     大多数网站只需要输入密码。安全系数更高的方式是,每次登陆,网站(多为各大电子邮件提供商与社交媒体)向手机发送验证码,必须正确填写验证码,方可进入。

     保证设备安全

     在手机、电脑、平板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Avast等基本的杀毒软件都是免费的。防御能力更强的安全卫士,例如诺顿防病毒软件,每年的费用约为50美元,最多可在五台设备上使用。

     关闭定位功能

     允许账户在贴照片、发评论的时候,自动上传你的位置信息,等于给了骚扰者一本关于你日常活动的手册。

     防止过度分享

     秀度假照片?隐去时间,或者过后再贴。太具体的细节让跟踪者更容易查到你的踪迹,或是趁你外出时,登门入室。

     资料来源:国家网络安全联盟执行主管,迈克尔·卡斯尔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女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