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天生需要安全感
2016/1/13 健康女性

     都市“安全感”路访女性

     Lvy

     24岁,大学毕业两年。刚刚走出校园的她坦言,北漂生活最大的不安,主要来自对工作的应接不暇。还好有师姐的经验传承,两个月前,她报读了英语以及专业技能培训课程,现在觉得踏实多了。

     雪波

     32岁,女儿今年两岁。她和老公都是公司职员,收入在大城市极为一般,女儿出生后,日子过的不宽裕。夫妻两人已尝试换工作,找兼职。她说,银行账户上不断上涨的数字现在最能给她安全感。

     晨曦

     40岁,和老公结婚十年。因为老公能干,家庭经济富足。但是结婚十年,感情日渐平淡,老公回家越来越晚,让她常常陷入对家庭未来的担忧,如果爱人每天早回家一点,她会安心很多。

     这一次路访,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女性朋友,他们对安全感的认识和理解,心目中的安全感,不尽相同。以上是三位比较具有代表意义,但是几乎每位女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安。

     为何女人缺乏安全感

     女性缺乏安全感,比男性安全感差,相信关于这一点,无论女人还是男人应该都会表示认同。我们经常会听到女人追问男人:“你爱我吗?”、“真的爱我吗?”“会一直爱我吗?”等等这样的问题,也许你就是或者曾经是这样的女人?

     其实这只是女人缺乏安全感在两性关系中所呈现的一个侧面,在动物界,雌性动物的恐惧对象和人类是一样的,但是在人类中,这种对异性的不安全感尤其明显。

     而女性的恐惧对象一是外界,二才是男性。与男性相比,女性天生安全感差。这并没有任何歧视女性的意思,根本上,因为女性天生的生理结构注定造成女性的体力不如男性,也决定了其他造成女性没有安全感的因素。造成女性安全感差有以下几个原因:

     原因1:基因造就体质缺陷使然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基因造成女性骨骼构造和体形不适合奔跑,而月经周期、孕育下一代等特点,造成了女性身体不便,体力较差。这样,在远古时代,女性在抵御侵袭和攻击能力方面不足,她们总是和小孩一样成为最易攻击、伤害的对象,当然会造成群体安全感差,而这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又通过基因世代遗传至今,可见,女性天生缺乏安全感始于人类社会开始。

    

     原因2:生儿育女的使命加重不安

     女性从小就有不安全感,这除了基因遗传造成体形较小外,还和生理结构息息相关。女性在月经、怀孕这些生命中的重要时刻,会感到身体不适、行动不便,对于这些身体的客观变化的不确定性,造就了内心深层的不安。

     即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生育对女人来说,仍旧是对生命、健康、心理的巨大考验。在享受孕育生命的奇妙喜悦时,不安全感也会越来越强烈。在人类最初,难产就意味着死亡,一切都要靠自己的生存本能和女性本能。由于女性的这种生理结构和自然使命,使其如果不多加注意的话,很容易产生与此相关疾病甚至死亡,因此女性的不安全感通过基因和耳濡目染世代遗传。

     原因3:对男性的不安全感由来已久

     从蛮荒时代直到近代,女人从来都是战争牺牲品和战例品,一般都作为战利品奖给将士,这种被强制在男人间周转,命运无常的境遇,使女人觉得自己像物品,没有自尊和人格,连带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旧日的女人不得不考虑怎样才能找到最能保护自己的男人,这变成了她的全部希望和寄托,决定一生。而这一点其实一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女人对男人的选择直到今天,尤其是婚姻关系的选择,往往依然是根据对方是否能满足其安全感条件来选择。

     原因4:政治地位低下及经济上依附男性

     很久以前,女性根本没有政治地位可言,随着社会的前进,女性有了卑微的社会角色,直到今天,在一些欠发达地区,“重男轻女”还在盛行,群体安全感状态可想而知;而因为不被社会承认,女性想要生存,经济上只能依附于男性,成为“附属品”。当代女性经济独立,因而在这个层面有效提升了安全感。

     TIPS:女人天生感性易不安

     人的大脑主要分为感性、理性两种思维方式,男人主宰理性,女人主宰感性。理性靠逻辑判断,感性则靠感觉经验。

     女人判断事物倾向靠直觉,如果要达到安全程度,要求方方面面都能够达到安全程度,否则,只要有一方面出现问题,就会产生危机感,感到不安,进而全盘否定。也正因为如此,在女人看来任何事物都会变化,变动不定的事物当然会给人造不易掌握和了解的感觉。因此,女人天生感性,也是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之一。

    

     你,到底有没有安全感?

     不难看出,女性更容易缺乏安全感,很大原因是因为天生,因此一些时候并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控,也可能并不自知。

     感觉层面尤其是对自我感觉,很难完全被自己理解和准确感知,所以安全感可以说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你觉得自己有”跟“你真的有”,也许往往是两回事。有的女性朋友觉得自己一直以来很有安全感,可是表现出来的却都是一些没有安全感的行为和状态。

     想要真正了解自己是否拥有安全感,实际需要经过深入的分析与探索。假如你自觉属于缺乏安全感症候群体,不如先来回答如下十个简单小问题,让小编先来帮助你完成基础安全感自测。

     测试问题:

     问题1你是否经常对世事感到不满意呢?

     问题2你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伤害?

     问题3你是否会感到生活对自己不公平?

     问题4你是否感到周围人不尊重自己?

     问题5 你是否感到别人不喜欢自己?

     问题6你是否感到他人不可信任?

     问题7你是否缺乏自信、对自己并不满意?

     问题8你是否对未来具有隐隐的恐惧感?

     问题9你是否容易感到焦虑和不安?

     问题10你是否经常担心别人议论自己,对他人的评价在意、敏感?

     自测小结:如果上述问题你的答案基本上都是“否”,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位安全感很强的人,具有相当高的心理稳定性,如果你的答案以“是”居多,那么在生活中,你很有可能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需要对安全感问题增加了解,以及对提升自己内心的安全感更加重视起来。

     安全感究竟是什么

     即使你已经全身或是一只脚步入了缺乏安全感人群行列,被这个问题所困扰。别慌!想要拥有它,从了解它开始。从根本上认识这个当代人或多或少缺乏的“感觉”究竟是什么,是提升它的第一步。

     从中学学过的马斯洛谈起

     相信大家在中学时代都曾学习过马斯洛闻名现今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空气、水、食物和性等一些细节外,他列出一些概括的需要层次,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安全感的研究,最为详尽的正是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马斯洛,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所编制的《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被心理学界公认为经典。

     马斯洛提出:当生理需要被大部分满足之后,第二层次需要就出现了。个体变得越来越对追寻环境安全、稳定和保障感兴趣,可能产生了发展某种结构、秩序和某种限制的需要。个体变得忧虑起来,这与饥渴等需求无关,而是和他的恐惧和焦虑有关。

     TIPS:弗洛伊德是最早研究安全感的心理学家

     安全感作为一个重要概念,最早见于弗洛伊德(SigmundFreud)精神分析的理论研究。从精神分析的诸多理论中可以看出:个体的安全感来源于,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如果父母(特别是母亲)能够给与孩子足够的爱,持续稳定、持之以恒、前后一致、合理的爱,孩子就会体验到安全感,并延伸出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同时感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女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