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运营,大家爽才是真的爽
2016/6/15 互联网的一些事

    

     导读:

     好内容,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是,好内容只要一个靠谱的引爆点,媒体们就会自己嗨起来,形成内容产出方+转载媒体双赢的局面。然后内容就自己跑起来了,在全网形成裂变式阅读量增长。

     内容运营,大家爽才是真的爽

     来源:品牌享(ID:branding-enjoy)

     作者:徐颖

     文章已授权『互联网的一些事』,转载请联系作者

     “哎呀妈呀,这篇文章我觉得老好了,咋就趴在公众号里不动窝了呢?”

    

     “咋整的,咋整的,这篇文章咋就火成这样涅,看着这篇文章阅读量越涨越高,明显感觉我的脖子曲线不够用了!”

    

     忽而冲天、忽而爬行的酸爽滋味,做运营的宝宝们是不是觉着很熟悉呢。

     笔者自己的公众号的前两篇文章就尝到了这种酸爽滋味。“火箭般”的爆发——0粉丝的公众号的首篇文章《星巴克产品哲学折射出的8个人性欲望》,全网100万网阅读量。“贴地爬行”的黯然——公众号第二篇文章《Kano模型分析央视春晚30余年变迁》,全网只有100阅读量。两篇文章都有100,前者100万,后者100!

     笔者在冲天和爬行的酸爽体验中,深深感受到,内容运营坑多、套路也多。因此勤学苦练基本功,找出套路、跨越坑坑,才是真正的酸爽感觉!

    

     一篇文章需要经过这样的跋山涉水才能走到千千万万的读者眼前。

    

     必须要让以下这4类人都酸爽起来,一篇文章才能真的火起来。大家爽才是真的爽!

     “作者”自己爽

     让“读者”爽

     让“读者潜意识中的我”爽

     让“转载媒体”爽

     1、“作者”自己爽

    

     从我自己的经验发现,要想作者自己先爽起来,最快速的三个捷径:

     1)明确自我定位

     2)写自己擅长的

     3)把自己不擅长的变成擅长的

     1)明确自我定位

     做内容之前,作者需要先明确自身定位到底是什么?!

     如果定位是粉丝量的快速积累,那么可以通过平台资源互换的方式一天积累100万粉丝,笔者就听一个投资公司的副总讲过这么神奇的故事。

     如果定位是销售产品,那么内容就不可能是很文艺的方式做内容,即使要做成文艺风,也要把产品包含在文艺的外壳里给到读者。

     如果定位是价值输出积累名气,找到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平台转载就是一种好的方式,只要文章输出出去,名气就会积累起来了,其他也就都有了。

     2)写自己擅长的

     无论你自己多大年龄,无论你工作在哪个领域,都有可能找到自己特别擅长的东西,把这个发挥出来运用到内容运营上,就会成为别人无法超越你的的法宝。

     3)把不擅长的变成擅长的

     没有一个人是生来就擅长很多东西的,即便是我们现在非常擅长的走路、跑步、拿筷子都是我们一点点练习而熟练起来的。所以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在“借鉴中学习”、“有方法地努力”,就会把我们不擅长的变成我们擅长的。

     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牛逼背后是苦逼!

     苦逼过后才是牛逼的酸爽感觉!

     PS:这部分内容详见我的公众号文章《“511青年”是怎样一种苦逼体验》(在其他公众号转载时标题修改为《为什么我能写出单篇百万阅读量的文章》)。

     2、让“读者”爽

     作者自己爽、读者不爽也没有用。笔者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写完《Kano模型分析央视春晚30余年变迁》后我自己爽的不得了,以营销学的视角把中国文艺30多年的历史都回顾了一遍,觉得自己牛逼哄哄的,也没谁了的感觉。但是现在想想,在非春节期间、以这么专业的理论、写了这么干干的分析,谁看啊?!这就是典型的“自嗨别人却不明所以”的窘境!

     所以,让读者爽就必须要满足两大条件:

     1)标题抓眼球

     2)内文抓心肝

     1)标题抓眼球

     标题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这篇文章被点开的几率。在传统媒体时代,题目的阅读量是内文的5倍,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这种比例可能提高了500倍,甚至5000倍。

    

     以我自己的文章《星巴克产品哲学折射出的8个人性欲望》为例,在这篇文章火爆之后,我自己总结才发现它的成功与一些成功套路是暗合的。

     傍大款法则:

     每个人对于名人名企名校还是或多或少有些崇拜权威的心理的。很多人都是想要学习学习为什么星巴克成就了它的咖啡店帝国的,于是就点开了这篇文章。

     与己相关法则:

     每个人对与己有关的事情的关注度都会远远高于其他事情,哪怕自己只是一个小感冒,这也比世界大战重要的多,而星巴克又是都市白领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看到“星巴克”字样的时候,读者打开的几率就会增加。

     悬疑法则:

     好奇心是人类共通的欲望。一般悬疑色彩的文章题目多为疑问句或者是以省略号结尾。这篇文章是另类的悬疑,“人性欲望”是引人遐想的字眼,读者可以YY很多种场景,所以看到题目后就想要看看是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种“人性欲望”。

     数字法则:

     数字的识别度高,给人的感觉是:信息含金量高,专业度强。想要看干货的人,就会被激发起来“打开找找有价值的信息”的欲望。因此,这篇文章中的“8个”字样就正中读者的下怀。

     PS:网上这部分的文章很多,大家可以到搜一搜,让我们一起边借鉴边实践边成长。

     2)内文抓心肝(新颖、干货)

     现在有的文章就是标题党,点进去看会让人想骂大街。这样的文章可能会达到一定的商业目的,但是不会有持久生命力。内文需要视角新颖、文字干货、与标题相契合才行。

    

     以我自己的文章《星巴克产品哲学折射出的8个人性欲望》为例,这篇文章也体现了这几点。

     分析视角新颖

     这篇文章中的品牌企划与心理学结合的视点不太常见,因此会容易引发兴趣。

     内容分析干货

     我以前的工作需要我们的分析“抠出血”才能罢休,所以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是把星巴克抠出血来了,新鲜干货就被抠出来了。

     设置消费者阅读逻辑关系

     文章中的8个人性欲望的顺序是经过反复斟酌的,最后是“按照消费者进出星巴克的流程”编排的,读者读起来会有暗爽的感觉。

     添加营销运营流程图

     文字视觉化是我撰写品牌企划书的重要技能点,我把这种习惯也运用到了写文章中。文章前后的流程图会给读者严谨、缜密、干货的感觉。

    

     3、让“读者潜意识中的我”爽

     读者读完文章之后,“转发”的起心动念是潜意识里刹那间的决定。这背后起作用的就是“自我形象管理”的潜意识,很多时候读者被以下这些目的所牵引着:

     1)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2)我希望表达什么样的观点

    

     1)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转发《星巴克产品哲学折射出的8个人性欲望》的读者,是想要塑造自己的“专业”形象。我自己就经常转发一些政治经济新闻、并加入一些我自己的观点,其实我也是在塑造自己的专业形象。

     转发《最新爆红句式!你竟然还不知道?》的读者,是想塑造自己的“潮流先知”的形象:你看,我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转发《别紧张,高考决定不了你的一生》的读者,是想塑造自己的“乐于助人”的形象:我是有能力的人,所以我能帮助别人!

     经常这样持续的提供“自我形象管理”的信息,就会提升自己的“自我价值感”,自己的隐形地位也会上升。

     2)我希望表达什么样的观点

     在现实工作生活中,有些心里话是我们没有办法直接说出口的,如果一些文章“说出了读者一直以来所想的东西”,这种文章就很容易获得读者转发。

     比如,我最近看到过一篇文章——《少谈梦想多谈钱》,就说到了读者的心坎里但又不好意思自己说的话:谁不爱钱啊,整天谈梦想都精神疲劳了好吗?!把这样的文章转到朋友圈,就是告诉大家:这个大号都这么说了,你们别再说我世俗了。我当时看到这个标题还没看到内文的时候就有转发的冲动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员工会转发《70%的优秀员工都是被平庸的中层管理者折磨走的》,老板会转发《细节决定成败:员工最让老板感动的8个细节》……

     让转发的内容替代自己发声,既照顾了各方面的面子,又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简直就是人类潜意识里的神来之笔。

     洞察更深层的大众的潜意识,让内容打动“读者潜意识中的我”,满足读者的“自我形象管理”,内容会自己跑起来!

     PS:这里所说的是潜意识,所以读者转发时并不一定意识到自己的真实目的。

     4、让“转载媒体”爽

    

     虽然打动媒体的前提是:

     1)“作者”自己爽

     2)让“读者”爽

     3)让“读者潜意识中的我”爽

     但这并不仅仅意味着,要花钱买更多的媒体来投放内容。以笔者自己的经验来说,即便是0粉丝的公众号,只需要一个引爆点就可以让优质内容跑得快跑得远。

     《星巴克产品哲学折射出的8个人性欲望》,5月14日在我的公众号发出来后,躺了4天,阅读量300+,粉丝30。5月19日苏杰老师(微信公众号:iamsujie)转发后的第二天就有10-的公众号转发,至今已经有80+的公众号转发,网站、微博的各种署名不署名转载一搜一大把,甚至还有心理学的微博账号转发过这篇文章。所以苏杰老师这个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就成了100万阅读量的引爆点!

    

     好内容,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是,好内容只要一个靠谱的引爆点,媒体们就会自己嗨起来,形成内容产出方+转载媒体双赢的局面。然后内容就自己跑起来了,在全网形成裂变式阅读量增长。

    

     好内容会让“作者”、“读者”、“读者潜意识中的我”、“转载媒体”都爽。

     移步文末留言评论,你的评论可以一针见血!

     END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互联网的一些事

     微信号:imyixieshi

     回复关键词,看更多优质文章:

     回复告别书,看《又一家电商平台倒闭,创始人写了一封5000字的告别书,字字血泪!》

     回复 内部兵法,看《腾讯内部兵法:做产品和运营必须深参这5大人性弱点》

     回复泰国广告,看《泰国,一个广告拍的比电影还牛逼的国家!》

     回复 好标题,看《10W+的文章,不仅仅是因为好标题!》

     回复人力资源,看《深度揭秘阿里巴巴人力资源体系:牛逼的团队是如何建立的?》

     回复现状,看《【深扒】2016中国互联网产品经理生存现状》

     回复年薪150万,看《一篇价值百万的文章:22岁的我为什么辞去了年薪150万的工作(深思)》

     回复何去何从,看《实体经济不行了,互联网也不行了,我们该何去何从?》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互联网的一些事】

     微信号:imyixieshi

     官网:yixieshi.com| 千人粉丝QQ群:182951325

     商务合作 QQ:5214617| 微信:hao608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互联网的一些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