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63岁的大叔跑了75个马拉松,他说还不够,要跑100个
2016/5/29 长江商业评论

    

     田同生,跑哪儿科技创始人,北京略博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客户关系与品牌管理咨询专家,著有《客户关系管理的中国之路》,多篇文章发表在《IT经理世界》。被封为“马拉松传教士”,“百马大叔”。目前累计完成75场马拉松,中国60岁完成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第一人。

     我叫田同生,今年六十三岁,五十二岁我开始登山,五十七岁我开始跑马拉松。六年了,我的马拉松一直在继续,不仅如此,我还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共同成立跑哪儿公司,推动马拉松的发展。

     别人告诉我:你都那么大年级了,还跑什么跑,还折腾什么创业?但我经常告诉自己,年龄再大别忘了挑战自己,我跑过国内外很多马拉松,上海、北京、波士顿、伦敦、柏林、芝加哥、纽约、东京等七十多个。我用26个月时间跑完了世界马拉松大满贯,每跑一步,每过一段都是不同的风景。我觉得人不是因为有毅力才去跑步的,而是通过跑步使人增长了毅力。跑步是丈量梦想与现实有多远的尺子。跑马拉松就是健壮与成功的一场约定,63岁的我已经跑了75场马拉松,我的目标是要跑100场马拉松。

     跑步是什么

     跑步是一门课,从小学到大学,体育都离不开跑步。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有一门课挂了,就是体育,跑步不及格。我去补考,一百米的跑道,我跑到六十米的时候就摔倒了,可以说跑步对我来说是个梦魔,从此之后我就再也不跑步了,跑步只是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其中的一个节目。哪里会想到,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跑步了,那时候我五十五岁,之前是一个八十公斤的胖子,到现在我是一个六十八公斤还有六块腹肌的老人家。跑步是什么,跑步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的。

    

     这张图是我陪着中国很多著名的企业家在跑步,有毛大庆,也有万科的总裁郁亮。郁亮讲过一句名言,就是不能管理自己的体重,你就无法管理自己的人生。郁亮年龄大了10岁,但是体重下降了12.5公斤。后来我在联想推广跑步,联想的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开始跑半马,后来我在阿里推广跑步,我在百度推广跑步;我也推动中国出版界出版了中国第一套的跑步书籍,因为跑步是个科学,科学跑步一定不会伤害人的,不科学跑步不仅伤膝盖,还会致命。我们在中国推广了科学跑步。本来我是一个体育差等生,一不留心开始跑步,又开始推动很多人跑步,被评为中央电视台体坛风云人物的未名人士精神奖,在老百姓里面这是体育界的最高奖项。

     后来,我带领很多人跑步的过程中发现靠我个人的能力是无法改变中国这么多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的。于是乎,我们萌生了成立公司、通过商业的力量、通过资本的力量来推动中国人健康的想法。很多人问我说,您的竞争对手是谁,我说我的竞争对手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国人的肚子越来越圆,中国人的脸越来越圆,我希望通过我,把他们的脸变小,这就是我的使命。

    

     六十二岁与二十六岁的合伙创业之路

     我是六十二岁开始创业,有人说,您这么大年纪了,来得及么,我说一切都来得及,每一个年轻人,只要你有心,只要你愿意,任何一刻都不算晚,因为只有这一刻,才是我们这辈子我们所能拥有的最年轻的时刻。我们经常说创业就是一场马拉松,它的距离是42.195公里,我们普通人的能力,一般情况下,跑个5公里、10公里都没有问题的但是当你到了极限的时候,当你到了30多公里的时候,就会有撞墙的感觉、放弃的感觉,不想继续跑下去。实际上,你们有我也有,因为我也是个普通人,我在创业过程中,这一次是我第三次创业,前两次创业基本上都是以失败宣告结束,我曾经看过台湾一个作家写的一本书,他说失败是证明你曾经上过擂台,是上过擂台给你的一个奖赏,我十分欣赏这句话,只要你努力,我曾经失败过,但是我不甘于失败,我曾经输过,但是我不服输,跑步是这样,我觉着创业也是这样,从什么时候开始都来得及。

     一个人跑步可以跑得比较快,但是两个人跑步,可以跑得比较远。今天创业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我一定要跟我的合伙人共同去度过。当然,我们的阳光照到了很多我们跑者的身上,我们的跑者又支持我们的事业,我们最终又找到了优客工场做了我们的新投资人,我们一定会用我们的时间,去死磕我们的梦想。我每天为什么要跑一个10公里,不是证明我多有能力,而是通过跑步来磨练我的意志,并不是因为我有毅力,才去跑步的。跑步带来的毅力,也让我在创业的路上越走越远。

     我的合伙人是可遇不可求的。他叫常春,学体育管理专业,本科学校是北京体育大学。我们一开始是网友。2013年是我的花甲之年,我想在我60岁生日时,跑一场马拉松。我想找一找有没有刚好能让我在60岁那一天在马拉松的赛道上从起点跑到终点的机会。可是我找不到,中国没有这个赛事,我在网上求救,我说我有这么一个愿望,谁能帮到我。当时也是一个跑友,他说田老师,我有一个学生在美国,用微博留言了一下,他就回复了,他说他帮我找找,给我找了一个美国的、一个特别小地方的马拉松,圆了我这一场60岁生日在赛道上度过的梦想。我把这个过程贴在网上晒,很多人说创意太棒了,无数的跟帖都想去跑生日马拉松,但是我解决不了,于是我把这些帖子都转给他。这样,我们就开始了为有生日跑马拉松需求的人提供服务的共同事业。

     在国内提到体育很多人会想到举国体制。金牌体育,大家围绕着争金夺银,大家围绕着去冲刺个好成绩——大家一提到体育都是那种非常差的印象。特别前段时间假球、黑哨,充斥着很多不光彩的东西。在美国,他们理解的体育,每一个小孩出生以来,都要选一个体育项目。不管是足球、篮球、体操什么也好,他们通过这项体育,习得非常多的技能;他们通过这项运动来学会怎么样与他人相处,怎么样接受成功,怎么样面对失败,怎么样在职场上享受更大的价值;甚至体育在社会上发挥很多慈善、很多经济方面的作用。常春和我说了他的想法,我们一拍即合。跑步正好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切入口。

    

     社交货币

     今天跑步是最重要的社交货币。如果没有跑过马拉松,那些大咖,平常基本上很难有机会认识的。很多名人不是我认识他们,而是他们认识我,因为他们都想获得现代社会的社交货币,社交货币是什么,不是你吃了什么,穿了什么,而是你是不是跑了一场马拉松。

     过往我们的旅游,只是去哪儿玩,我们今天是跟谁玩,跟田老师玩就是一个IP,跑哪儿组织的是一个具有IP性质的活动,我们这里有报名、有酒店,还有我陪你跑、演讲、各种线下活动,这都是你参加我活动可以带来的,因为你获得了一个很重要的社交货币。你可以认识范冰冰的老公,他是我的跑友,你可以认识任泉,他也是我的跑友,这都是我们的IP,如果你不参加我这个团队,你就缺失了这样一个IP。

     我们通过前几年的精耕细作,培养了一批像毛大庆这样的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人,毛大庆的第一次跑步是我带他去的,他是我的目标客户,当时他的生活状态很不好,每天晚上只能睡两个小时觉,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每天要吃六种药,才能上床。他跟我说,他不能跑步,他也跑不了,于是我带着毛大庆完成了他的第一个五公里、十公里、半程。当然他也获得了一个跑步的社交名片,马拉松给了他自信,给了他挑战自我的这样一个魔力。

     我还影响了一个人:影响了万科的CEO。万科一年就做了六十二场比赛,在他们的社区,给他们的买了房子的业主组织比赛,每一场比赛大约有五千人参加,六十二场加起来三十万人。每一个人如果有十个朋友圈,就是三百万人的流量,这只是一个企业,所以说这个增量是巨大的。毛大庆说他这次创业就是来自马拉松。如果你们想创业,一定要先跑个马拉松,跑了一场马拉松,相当于上了一场商学院。我们还可以把国内的跑友带到全世界最好的创业园区,比如斯坦福、硅谷、西点军校去朝圣,把创业和马拉松结合在一起。

    

     跑哪儿的商业模式

     在没做跑哪儿之前,我还投过一个做跑步的手机软件公司——我以为有个手机软件之后就可以跑步了。当我投了钱进去之后,当我和我的团队去做了之后,我发现:光有手机软件,是无法跑步的。因为跑步本身它是个线下的活动,它和教育一样。我有一次听俞敏洪老师的演讲,说教育是有温度的,我突然醒悟了。跑步不是互联网,我先做跑步,全世界的赛事不是你想参加就可以的,就像我们现在的体育比赛一样,像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包括一些奥运会赛事,那么你能垄断了这些资源,就建立了你和竞争对手的门槛。

     以一场马拉松为例,收入可以分为直接收入和战略性的间接收入,那么对于一个赛事主办方来讲,一个直接收入可能分为它的招商、商务开发、报名费,电视转播权益的出售,还有相关特许产品的开发相关等等的这些收入,战略收入可能是一个赛事给这个城市给这个大环境带来的总体需求,2013年的时候厦门大学针对厦门马拉松做过一项调研,整个厦门马拉松带去了七万的参赛运动员,当然也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但是整个在赛事期间,给厦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了两亿人民币。跑哪儿在里面主要是我们讲的以赛事为入口,我们与国外的很多赛事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然后通过帮助主办方服务中国的跑友到国外的赛事去参赛,获得更好的参赛体验。

     比如说我们之前在夏威夷的马拉松,你是要到夏威夷马拉松的中文官方网站报名——这个中文官方网站是由我们运营的。在我们中文官方网站报名我们是要从主办方那里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因为我们帮他提供这种中文报名的服务。这实际上是我们的一块收入。我们现在已经签下了全世界很多的知名赛事合约,这个合约就是你想去哪——包括你想去夏威夷——就去“跑哪儿”。

     个人跑步或者是像阿甘式的跑步就像我们在学英语过程中自己练习,是很分散的;但是作为一个跑步的人,你一旦开始跑步了,你是一定会去参加比赛的——就像学英语一样,你一定会去考六级;你要出国,则一定会去考托福。那么我所做的是以最小、最省力的杠杆,来撬动这个行业。仅夏威夷马拉松的赛事,在全球有三万五千人参加的比赛,日本跑者每年会有一万五千人参加这个比赛,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团队能带着一万五千人参加夏威夷马拉松比赛的话,单这个项目,就可以进账两个多亿人民币。

     另外我们会与很多的供应商合作,包括旅行社,包括航空公司合作,我们通过这种团队的采购能力、渠道的建设,获得一批性价比很高的旅行产品,酒店、机票,甚至当地的各种配套服务,然后我们把它们统一提供给我们的跑友。

     在国内我们通过创办自己的IP赛事,或者是为已经有的跑步赛事提供赛务管理服务,把控住赛事这个入口,然后在这个入口下面,我们实际上是一个全生态盈利的模式。比如我们跟优客工场合作的创业跑步,在中国会同时在十几个城市展开,这个是我们具有IP性质的赛事。比如一个企业,高管们面对转型,往往会有抗拒,跑哪儿可以做一场真人秀的活动,带你的团队去改变一下自己,这个就是我们通过你报名参加跑步,又带领你高管团队的一个活动。如果你的产业就是一个红酒产业,我在你红酒酒庄,帮你策划一个红酒马拉松,这个产业影响就更大了!这就是我们的全生态,只要我在社交圈里认识了你,我就可以根据你的业务,根据你的团队,根据你的延展,来定制业务,这个业务是全生态的跑步赛事。

     另外我们有一套科技的手段来改造赛事,通过射频扫描、自动计时,跑步之后可以到我们的微信平台上面,直接查询成绩,下载电子证书。假如说你在跑了,然后你朋友通过参赛号码,就可以在上面找到你的实时状态:你已经跑了十公里,那我可以到十二公里处等你……我们现在是在做这样一套体系,然后把它应用到国内来。其实这是一个通用化的服务工具,这个服务工具可以运用到所有的赛事里面。

    

     跑步是需要有温度的,它是一个线下的活动。如果你想要拥抱更好的生活状态,挑战自我,甚至创业,都需要去跑一场马拉松。无关乎时间,关乎的是你是否愿意通过长途跑实现自我的提升。

     - END -

     本文由青松根据旅游卫视栏目“《我是创想家》-百马大叔田同生”演讲稿编辑整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长江商业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