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药简略记忆版
2016/9/5 仁康棠

    

    点击“仁康棠”免费订阅我

     新朋友点上方蓝字 仁康棠 免费关注。服务网址:www.zhongyi3158.com 中推医学教育网

     仁康棠=每日推送健康知识,推广中医课程,关注我们后-免费观看大量针灸、正骨、推拿、按摩、埋线、减肥的医学视频

     联系电话/微信:185 1442 5311(王辉)

     投稿和合作QQ:263 864 1667

     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2、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

     等)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肝胆湿热、)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2、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3、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

     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水牛角:咸寒,归心肝胃经。清热、凉血解毒。(血热妄行吐血)

     紫草:甘寒,归心肝经。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4、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痈散结。

     大青叶: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牛黄:苦凉,归肝心经。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山豆根: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咽散肿。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入胃、大小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穿心莲:苦寒,归胃肺大小肠经。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马齿苋:酸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马勃:辛平,归肺经。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秦皮:苦寒,归肝胆大肠经。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白鲜皮:苦寒,归脾胃经。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鸦胆子: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截疟治痢,腐蚀 疣。

     熊胆:苦寒,归肝胆心经。清热解毒,止痉明目。

     5、清虚热药:

     青蒿:苦辛寒,归肝胆肾经。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地骨皮:甘淡寒,归肺肝肾经。凉血退蒸,清泻肺热。

     白薇:苦咸寒,归胃肝经。清热凉血,利水通淋,解毒疔疮。

     银柴胡:甘微寒,归肝胃经。退虚热,清疳热。

     胡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三、泻下药:1、攻下药: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

     芒硝:咸苦寒。归胃大肠经。泻下软坚,清热。

     芦荟:甘寒,归肝大肠经。泻下清肝,杀虫。

     番泻叶:甘苦寒。归大肠经。泻下导滞。

     2、润下药:

     火麻仁:甘平,归脾、大肠经。润肠通便。

     郁李仁:辛苦甘平,归大肠、小肠经。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3、峻下逐水药:

     甘逐:苦甘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牵牛子: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泻下逐水,祛积杀虫。

     大戟:苦辛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芫花:辛苦温,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泄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

     巴豆: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

     四、祛风湿药:独活:辛苦,微温。归肝膀胱经。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鲠。

     蛇:甘咸温,有毒。归肝经。祛风活络,定惊。

     木瓜:酸温。归肝脾经。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秦艽:苦辛微寒,归肝胃胆经。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

     防己:苦辛寒,归膀胱、肾脾经。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五加皮:辛苦温,归肝肾经。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桑寄生:苦甘平,归肝肾经,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稀签草:苦寒,归肝肾经。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

     絡石藤:苦微寒,归心肝经。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五、芳香化湿药:苍术:辛苦温,归脾胃经。燥湿健脾,祛风湿。

     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化湿解暑止呕。

     砂仁:辛温,归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安胎。

     白豆蔻:辛温,归肺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果:辛温,归脾胃经。燥湿、温中、截疟。

     佩兰:辛平,归脾胃肺经。化湿解暑。

     六、利水渗湿药: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泻热。

     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猪苓: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

     车前子:甘寒,归肾肝肺经。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滑石:甘淡寒,归胃膀胱经。利水通淋,清解暑热,祛湿敛疮。

     海金砂:甘寒,归膀胱小肠经。利尿通淋。

     石韦:苦甘微寒,归肺膀胱经。利水通淋,清肺止咳。

     毕解:苦微寒,归肝胃经。利湿去浊,祛风除湿。

     扁蓄:苦微寒,归膀胱经。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瞿麦: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利水通淋,活血通经。

     茵陈蒿: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金钱草: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除湿退黄,利水通淋,解毒消肿。

     木通: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利水通淋,泻热通乳。

     通草:甘淡微寒,归肺胃经。清热利水,止痒。

     地肤子:苦寒,归膀胱经。清热利水,止痒。

     七、温里药:附子:辛甘热,归心肾脾经,有毒。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亡阳症,脾肾阳虚,寒湿痹证)

     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寒侵脾胃或脾胃虚寒、亡阳症,寒饮犯肺)

     肉桂: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心腹疼痛,寒疝作痛、寒痹腰痛及瘀滞经闭痛经)

     吴茱萸: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有小毒。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寒滞肝脉致寒疝腹痛及头痛。中焦虚寒,呕吐泛酸及脘腹冷痛。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细辛:辛温。归肺肾心经。温肺化饮,祛风散寒,止痛,宣通鼻窍。

     小茴香:辛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中。(寒疝腹痛,脾胃虚寒)

     高良姜:辛热,归脾胃经。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花椒:辛热,归脾胃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丁香:辛温,归脾胃经。温中止呕,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八、止血药:大蓟:苦甘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苦甘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地榆:苦酸畏寒,归肝胃大肠经。凉血止血,解读敛疮。

     槐花: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清肝明目。

     侧柏叶:苦涩,微寒,归肺大肠经。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白茅根: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茜草:苦寒,归肝经。凉血止血,活血祛瘀。

     蒲黄:甘平,归肝心经。收敛止血,祛瘀止痛。

     白及: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苦涩平,归肺肝脾经。收敛止血,止痢杀虫。

     棕榈炭:苦涩平。归肝肺大肠经。收敛止血。

     血余炭:苦涩平,归肝胃膀胱经。收敛止血,化淤利尿。

     炮姜:苦涩温,归脾肝经。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艾叶:苦辛温,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调经。活血祛瘀药: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心经。活血行气止痛。

     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经。活血行气止痛,清心开窍,利胆退黄,凉血止血。

     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乳香:辛苦温,归肝心脾经。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苦辛平,归心肝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五灵脂:苦咸甘温,归肝经。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安神。

     虎杖:苦寒,归肝胆肺经。活血止痛,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有小毒。活血化瘀,润肠通便。

     益母草:苦辛微寒,归肝心膀胱经。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牛膝:苦甘酸平,归肝肾经。活血通经,补益肝肾,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鸡血藤:苦甘温,归肝经。行血补血,舒经活络。

     蛰虫:咸寒,归肝经,有小毒。破血逐瘀,续经接骨。

     九、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 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 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 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 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 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 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 牛蒡子 、 升麻 、 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 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 白芷 、 细辛 、 辛夷 、 苍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 桑叶 、 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 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菊花 、 羚羊角 、 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 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 、 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 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 石决明 、 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 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 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 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 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 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 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 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 鳖甲

     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穿山甲

     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 青蒿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 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 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 槟榔

     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紫苏

     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 黄芩

     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 砂仁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 、 杜仲 、 续断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

     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 黄芩 、 苎麻根

     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 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 白术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 菟丝子

     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

     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 麝香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 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 蟾蜍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 远志

     关于举办“小儿推拿手法临床应用精华班”的通知

     9月9日贵阳、9月20日北京、

     高学践小儿推拿手法之列缺穴位按摩手法功效|小儿推拿培训 - 腾讯视频

     一、疗法简介:

     高老师主讲的《小儿推拿学》,理论与实践并举。虽继承了张寄岗派儿推的体系脉络,作为专业学者也兼收了其他诸如“三字经”、“海派”以及山东诸多流派的精华,其教学特点是:

     1、注重市场培育方法,提出“不做简单的推拿匠,建立婴幼儿保健长流水式的工作方式”的教学思想及理论模式,既能治疗小儿常见病又会推广育儿保健常识以吸引更多幼儿家长的关注,做到已病可治、未病可防,使得收入有保障。

     2、注重整体,以阴阳双补的疗法为重点,以八纲辨证思维的二元辩证为基础,制定出阴阳两部治疗原则和四部落藏配穴法。简便易学,不易漏穴和错配穴。

     3、在手法教学上,采用小班教学(20-30人),手把手教,课上练习采用二人互练、老师以手检验过关式的教学法,做到当堂学、当堂会。在全国各地的教学培训中深受好评。

     4、在辨证施治和手法掌握上,可使学员做到课程学习完成之后,回家第一天即可开展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多数学员都会有较好治疗效果。

     5、开始工作后,如遇疑难病例,可在专门的微信群中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请教,团队合作使得众多的学员受益匪浅。

     高学践小儿推拿手法之凤凰单展翅视频|小儿推拿培训18514425311 - 腾讯视频

     二、主讲内容:

     1、小儿推拿手法特点、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注意事项

     2、儿科辩证四诊

     3、小儿推拿八种常用手法及八种复式手法。

     4、小儿推拿常用头面部五种、上肢部四十三种、胸腹部六种、腰背部及下肢部五种穴位的临床操作及主治和功效的介绍。

     5、小儿常见疾病的辩证分型及治疗(夜啼、鹅口疮、惊风、泄泻、呕吐、便秘、疳积、发热、百日咳(咳嗽)、汗证、遗尿、手足口病等)。

     高学践小儿推拿之儿科四诊(一)视频 - 腾讯视频

     三、专家介绍:

     高学践: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小儿推拿手法临床应用精华班》主讲专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学者、中医小儿推拿学特约讲师、高级经络推拿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系运动医学专业,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中医,现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各医院进行中医小儿推拿师的培训指导。学习中医二十余载,师出张寄岗派小儿推拿法。先后作为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节目组特约按摩师、北京品三堂少儿推拿研究会、望京西诚企业儿推俱乐部推广讲师兼推拿师。并同时在各中医儿推诊所定期出诊,进行中医小儿推拿按摩,深受广大家长及同行业者的好评。

     四、邀请参加对象:

     各医院针灸科、中医科、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康复科从事推拿、软组织损伤、脊椎病、理疗、骨伤、康复、针灸、针刀等科室医师、理疗师和各从事针灸技术、教学、科研机构,以及从事医疗保健有关人员等。

     五、研修方式及证书:

     1、由高学践老师亲自授课,并现场示范。

     2、研修班结束经考核合格,授予中英文对照由中国针灸推拿协会颁发的结业证书(可申请劳动部颁发全国通用高级按摩师证书及健康管理师)。

     3、经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决定,所有参会人员均颁发研究院结业证书,可以作为就业上岗的参考证明。

     4、凭本研修班中推研究院证书自参会之日起24个月内,免费复习3次。(参加复习者必须带中推结业证书及身份证)

     5、参加研修班的学员,可协助在国家正式刊物杂志发表论文。

     6、报到时交四张二寸免冠彩色照片。欢迎各学员收集整理临床病例现场与专家交流。

     六、时间:第二十三期:2016年9月20日--9月24日(20日报到)北京

     七、主办方与承办方

     主办方:中国针灸推拿协会 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

     承办方:中推联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八、有关费用与报名方式:

     1、每位参会者收取研修费3200元(包括:资料费、证书费、合影以及三次免费复习的费用)。

     2、食宿协助安排:住宿每人每天大概50—100元不等,餐费每人每天大概20—30元不等。

     3、参加学习的学员必须以电话、短信、邮箱或其他联系方式报名注册。

     以下为中推9月份课程安排表,新老学员请把图片保存到手机放大观看,如有疑问请咨询:185 1442 5311(电话/微信)

    

     前去参加中推学习班的新老学员们,请打电话与我确认报道日期及地址,以免有误。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小编微信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仁康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