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与患者家属的谈话,想为自己点个赞!
2015/8/18 医脉通

     读而思

     duersi

     很多时候人活得就是一个概率吧!

     ——医患沟通中的如何交代概率问题所带来的思考

     南方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研究僧一枚。接下来讲述的是一个让我感触良多的小事:

     前些日子收了一个外地的病号,四十多岁的中年男性,农民,因“突发胸闷心悸九天”入院,初发时当地心电图示室速,入院查肌钙蛋白升高,后复查心电图广泛前壁也有明显ST段压低,考虑患者为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第二日行冠脉造影检查,未见明显斑块狭窄,仅在左前降支存在一个收缩期70%的冠脉肌桥,并不能很好的解释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室速的发生。

     会不会是原发性室速呢?请电生理组的朱老师会诊,他建议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并亲自跟患者沟通,并交代了电生理检查以及可能做射频消融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还有一些风险性及失败的可能一概交代。朱老师讲的很详细,条理性好,而且很浅显易懂,患者和家属都表示理解了,愿意去商量一下再给予答复。

     故事到这里一切如常。

     很意外的,患者家属把我喊到床前告诉我,他们不希望做这项检查。经过询问,我了解到大部分原因是花费问题,但不愿意去接受,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于是出现了下面的对话:

     “家里本来不富裕,农民嘛,你也知道。几万块钱我也不是拿不出,但是负担很重。我也知道再发病很危险,但是我想问,做检查一定能检查出来吗,检查出来做手术我一定能成功吗?”

     当然检查和治疗都不能给予患者绝对的保证。

     “那我检查了,治疗了,钱都花进去了,假如都没有效果,我钱不是白花了?”

     临床的同志们都知道,这个问题很小,但是很常见,而且很棘手。当时“脑子一抽”,我给出了下面的解释。

     “你家里有孩子没有?”

     “有,两个女孩。”

     “你以后要不要送她们上大学?”

     “当然要让孩子上大学啊!”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让孩子上大学?家里花了钱,让孩子搭上这么多年,受这么多苦,上了大学的一定有出息么?大学毕业还不是大把的窝囊废?不上大学的很多钱挣的也不少,日子一样很舒服不是?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要供孩子上大学?”

     患者和家属都被我问住了。他们觉得上大学理所当然,就像我们觉得他该做检查一样的理所当然,他们没有想过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碰巧我想过:

     “其实这里面就是个几率,也就是概率的问题,你想啊,平均来说是大学生毕业挣的多还是小学毕业的挣的多?是大学毕业更可能有出息还是小学毕业生更可能有出息?”

     家属表示完全赞同。于是我用“概率论”又跟家属解释了为什么要做这项检查,以及可能进行的接下来的治疗。家属当场就决定了,愿意接受。

     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电生理检查并没有阳性结果,也就是说,患者自己“白搭”了好多钱,我已经准备好接受患者和家属的抱怨:你看,我说不做吧,这么贵,什么结果没有,吧啦吧啦吧啦……

     然而走到病床前告知患者结果时,患者和家属很平静地接受了,还感谢了我对他们的付出和帮助。只是询问了接下来的检查治疗方案,什么时候可以出院,以及要注意的方方面面。我自然尽心一一解答。

     事后的思考

     小脉

     个人微信号:medlive2006,添加与亲畅聊!

     欢迎您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还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与众多医友一起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