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让医生们爱恨交织的“信任”
2016/2/17 医脉通
?导 读?
信任的缺失,对医务工作者的伤害是最大,最令人心寒的。
来源:医脉通;作者:红豆鱼
夜班,凌晨三点巡视完病房,回到护士站,赫然发现本来不值班的北方医生正在接电话。我听到他电话里说:“对,直接把她送到我们心内科。我已经到了”。
一边问他,这个点儿为何会回到医院,一边在心里暗暗的感叹:“这个点儿是人们最瞌睡的时间了,他11点多离开的病房,这个点儿又回来了。不瞌睡吗!”
他说:“老病人了,在我这里治疗了很多年了。经我手安置的心脏起搏器还有俩支架。这会儿家人打电话说病人突然意识丧失了,非要我来接诊。”
我:“你媳妇儿一个人在家不会害怕吧?”
他:“她睡着了,我出门她不知道”。
北方医生34岁才结的婚,媳妇儿刚刚怀孕7个月。他视她如生命。而她也曾经不止一次在北方医生加班的时候促催他:“你快点回来吧,我一个人在家害怕”。
我时常会想:被人依赖也是一种幸福。亲人之间的依赖,是因为相爱。那么,病人对医生的这种依赖,应该是一种信任吧?
记得我小时候,身体不好。妈妈总要带着我奔赴几十里外的村子里去找一个杨医生看。用她的话说:“晓晓的病,就认杨医生,杨医生一看,三天的药准好!”
以前,总觉得妈妈的话甚是邪乎。现在才明白,这是一种多么死心塌地的信任。
因为信任,所以笃定你一定能治好我女儿,所以放心交付,完全配合医生的治疗。
现在的中国临床医生,劳累,忙碌,无休止的加班。这些不是最让他们筋疲力尽的,最让他们疲惫和心寒的是:我在门里竭力的抢救你患者的生命,你家属在门外质疑甚至恐吓这些医者!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很广的视频,讲述医务人员抢救两支大血管堵塞的心肌梗死患者,因为患者发生室颤,除颤的过程中患者发生痛叫,家属在门外砸门叫嚣,医者关紧门一丝不苟的抢救。成功后,跟患者家属解释抢救的过程,家属不感激,反而说:他们怎么说都有理由,我们老百姓什么都不懂!
所以,信任的缺失,对医务工作者的伤害是最大,最令人心寒的。
这样说来,患者对于一个医生忠实的信任,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年初六的时候,科里收治了一个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患者是我们本医院的职工,做为同行,自然知道医生的医德,再说处理一个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对于我们的值班医生来说,也得心应手。可是他一边接受我们值班医生的治疗,一边一直念叨:你们刘主任什么时候来呀!你们刘主任怎么还不来呀!……
心里顿觉他好矫情。大过年的你这非得把我们主任叫来,是不信任我们么。
后来他看着我解释说:“我跟你们主任打了十几年交道了。一直是他在指导我用药。”
才明白,这依然是患者对于一个医生的依赖。
很多时候,病人的家属在病人病情突变的时候,抢救要求主治医生必须在场才安心。于是,不管风吹雨打深更半夜,就打电话必须主治医生在场才可安心。医生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了自由,有时候会有微微的嗔怒,但是等到病人一切安好,他们的心里又是无比的骄傲的。
所以,这种患者对医生的依赖,是一种让每个医生都又“恼”又傲的感觉吧?只是希望,在医生们劳累辛苦的工作背后,能够真正的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吧!医者,太累了。
不过,做为一名护士,医生的必要搭档,我觉得自己很牛,也觉得我们的医生很伟大,因为,他们无数次的斩断死神的绳索,让病者重获新生!
END
投稿吧
投稿邮箱:
【tougao@medlive.cn】
期待您的来稿!
评论功能已开通,欢迎留一笔↓↓↓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