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原因,让医生成为最容易受伤的群体
2016/5/11 医脉通

     医生为什么就成了被攻击的目标呢?

     来源:医脉通;作者: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陈卫春

     近些年,天不分东西,地不论南北,几乎所有的医院和越来越多的医生成了被攻击的目标。2016年进入4月份以来,恶性伤医事件更是频频发生,触目惊心,令人发指。

     医生为什么就成了被攻击的目标呢?

     1“替罪羊”和“受害者”

     在我的记忆里,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甚至80年代初,从来没有医闹一事,虽然也有医疗纠纷,但医患双方都能平等交流,协商解决,患方信任医生、也相信医院;实在处理有分歧的,就会请出当事人单位或地方组织领导,事情很快就可得到妥善解决。大家都“相信组织,相信党”,依靠组织依靠党。组织和党也的的确确为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办实事,也为医生和医院着想,敢于挑担子。即使医院有失误和有问题对患方造成了损害,单位和组织都会非常理解医疗工作的特殊性,除了要求医院加强管理、医务人员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外,是不会追究任何责任的,对患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照顾,以及子女安排等,单位和组织都会考虑周到。

     但是,自从1985年政府提出“放权让利,扩大医院的自主权”后,政府对医院的投入逐年减少,医院名义上还是公益性,实质却走上了市场化道路,医院和医生在逐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医疗的公益性荡然无存。看病难,看病贵逐渐成为中国医疗体制的突出问题。群众没有看到它的实质,也没有人告诉他们真相,就将看病贵看病难等的矛头直指医生,向医生发泄,恶语相向,仇视、敌视医生变得越来越常见,直至动手动刀。在这种体制和机制运行下,医患情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以逐利为目标的医疗行为严重动摇了病人对医生尊重和信任的基础,医患信任不再,医患关系由单纯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社会矛盾在医院集中反映,医患关系处理也越来越难把握,医疗秩序乱象丛生。

     这些,我们可以从《通知》的缘起和一路走来看得明明白白:1986年10月30日,卫生部、公安部第一次联合发布《关于维护医院秩序的联合通知》(——医疗秩序乱了);2001年8月3日,公安部、卫生部再次联合发布《关于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的通告》;2012年公安部、卫生部第三次联合发布《关于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的通告》;2014年五部委印发了《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的通知(——医疗秩序乱的更厉害了,已到了涉医违法犯罪地步),2015年11月1日纳入“医闹”情形的《刑法修正案九》正式生效(——将医闹入刑,严厉打击),2016年3月30日四部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医疗秩序工作的通知》(入刑并没有见到应有的期待的效果,医疗秩序还是不正常甚至更甚,不得不发“进一步”的通知)。

     过度医疗

     自1985年医疗体制改革以来,政府卫生投入下降,医疗机构的运行主要依赖药品加成和服务收入,造成医疗费用上涨和服务可及性降低。而我国实行的是扭曲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重物轻人。凡是跟物有关的就很值钱,但跟人相关的费用却很低。医生、护士劳务价格过低,无法体现人力价值。这种导向迫使公立医院靠卖药、卖高质耗材来补偿,而这样的补偿方式非常低效,后果就是过度医疗。医生痛苦不安,患者遭殃积怨。

     3社会大环境的改变

     世风日下,人们信仰缺失,传统丢失,道德滑坡,不再讲诚信,戾气暴力盛行,怀疑一切,唯利是图,不择手段,老师、公安、法院、城管、记者等各行各业都有攻击发生,不过以医生尤甚。因为医疗行业和医生与大家的切身利益有关,受关注程度也高

     4医保设置的人为障碍,让医生代为受过

     我们的医保机构对于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非常薄弱,还对居民的健康权益却设置了种种的限制,比方说医保用药目录,目录内的可以按比例报销一部分费用,但是还有相当多的药品和服务是在目录外的,是全部不报销的。医保设立的监督规则不是控制病人,也不明明白白告诉病人,相反高喊的是由医生对症下药,而在实际操作中各种规定对医生的诊疗实行手脚捆绑式的管理,就是不能让你选择最好最优方案,并严格考核,如有突破就要处罚医生和医院,让医生进退两难。而病人却认定是医生设置了障碍,把怒气发向医生。同样,商业保险、工伤事故、各类证明等,在有关当事者利益方面,有关部门常常将责任推给医生,让当事者误以为一切都是医生说了算,一旦不达目的,就迁怒与医生,攻击医生。

     5我国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执行效率低下

     走正常渠道解决医疗纠纷,维权成本高,时间漫长,而攻击医生可以立即引起多方注意,迅速介入,成本低或不需要成本,收效往往出乎意料。此外,很多时候在很多医院,医生都扮演了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角色,或第一当事人,成了首当其冲的被攻击者。

     6少量的“老鼠屎”

     个别医生医德滑坡,工作漫不经心,缺乏爱心、关心和耐心,索要红包,收受回扣,“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败坏了医生的形象。此外,近些年医学院校扩招,生源越来越差,优秀的医学生越来越少,临床技术差强人意,服务能力缺少人文关怀,矛盾一触即发。

     7同行相轻

     个别医生不顾场合、不顾他人和不计后果,恶意点评同行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挑起矛盾和事端;一些医生为了显示自己,或者为了非常自私阴暗的心理,不择手段,不顾医德,攻击和诋毁同行,抬高自己;一些医生高高在上惯了,眼中没有任何人,信口开河,无所顾忌,自以为是,针锋相对,同时还要暴露在病人面前。

     8“和谐”惹的祸

     牺牲法律公正的所谓“维稳、和谐”,让医生雪上加霜。

     医院和医生遭受攻击后,有关部门就会非常强硬要求医生不能爆发,更要自我反思和检讨,成为被攻击目标一定自己有错,存在自身原因,和谐第一,大局为重,不要计较个人利益,要理解政府,为政府分忧解难,要同情弱势人群。这是医生应有的境界,因为医生是高素质的群体,要不就对不起医生这一称号。但社会和政府并不认为医生现在也属于一个弱势群体,需要保护。以致现在医生遭受攻击后仅仅在行业内部,同病相怜,互诉衷肠,大声疾呼,彼此温暖和抚慰,有个似有若无的情绪高压的出口。而在行业外部,有谁给医生申辩的机会、场地,有多少人和媒体等能够愿意为医生提供话语自由的平台、舞台,客观反映医生的现状、苦痛、代人受过、无奈……

     9医疗资源紧缺

     医疗资源紧张,医疗技术发展水平有限,医生成了优质医疗资源紧张的替罪羊,成了医疗技术发展水平有限的替罪羊,看不上病、看不好病,都是医生的错。

     医生不是患者的仇人,医生是生命的守护神,尊重医生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感恩应该是人们对待医生和医学科学时应有的一种态度。

     理顺医生的收入机制是当务之急。事实上,如果不从体制上动脑筋,不从制度上有所改革,理清权利归属,使医患建立互信,各得体面,攻击医生的恶行就不会停止,就无法恢复救死扶伤的本义。

     医生屡屡被攻击,已经引起社会上有良知和理性人士的关注,而要从根本上避免“血溅白衣”悲剧不再上演,靠震惊和愤怒肯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也于事无补,再多次数的“谴责”、“呼吁”也都是空洞的,为了这支高素质队伍不致灭亡,避免世人罹患疾病时无医可求,面对医生的被攻击,医生不需要同情,他们需要的是患者和整个社会都应该和医生站在一起,而最关键也是最根本的是党和政府的不沉默,需要党和政府的作为,需要法律和制度的保证。

     END

     点这里,即刻下载【医学文献王】!

     投稿吧

     投稿邮箱:

     【tougao@medlive.cn】

     期待您的来稿!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进入“医脉通官网”查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脉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