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那些新车大都画风独特,该不该买,销量榜告诉你答案
2016/5/18 新车评

    

    

    其实我是很少写销量分析的,不过恰好这段时间试了东风日产的两款新车,另外我本人也是东风日产四年的车主,给“娘家”说上两句,也算出师有名了。

     首先,乘联会数据显示,东风日产4月份销量为80831辆,排在南北大众、上汽通用、现代、长安和通用五菱之后,位列第7,在日系合资厂商中排名第一。但是如果我们按照品牌进行排名,东风日产一家的销量,是比不过丰田和本田南北两家合并在一起的销量的,也就是说,日产品牌(不算雷诺)在中国的销量,掉到了日系三强的尾巴。

     日产的同级别车型销量对位可以说全方位的失守。

    我们将丰田和日产的各个级别车型销量一一比对来看看:

    

    日产卖的最好的毫无疑问是轩逸,单月销量29498辆,仅次于大众朗逸。不过身后的卡罗拉也并没有落后太多,四月份销量25638辆,要是按照日产两代同堂数据合并的口径,卡罗拉加花冠的销量只比轩逸少了2356辆,而且别忘了丰田在这个级别还有广汽丰田雷凌,四月销量也接近1.4万(加上混合动力车型)。本田在这个级别没啥建树,凌派/思域两款车型相加依然不成气候。 但本田的强项在SUV,XR-V、CR-V、缤智,三款车四月份总销量加起来达到4.5万。日产的奇骏、逍客加起来刚刚比本田三小强一般多一些。丰田表示你们先打,我先出去捋一下袖子,C-HR明年杀到,现在单靠RAV4和汉兰达,月销1.8万左右。

    

    中级轿车方面如何?天籁和凯美瑞徘徊在7500辆左右,雅阁1.1万。不要说雅阁官降什么的了,天籁的终端售价比雅阁还要狠。

    

    至于A0级别,日产几乎是说不上话的。三厢车方面,丰田威驰妥妥破万,本田的哥瑞/锋范加起来也有8700台,月销3000余的日产阳光表示压力山大;两厢车丰田致炫维持5000台水准,本田飞度9000左右,骊威啊骊威你在哪里呢?

    

    当然,以上的统计数据还没算上蓝鸟、西玛、楼兰这三款新车。但是这三款新车,除了蓝鸟有明显贡献(四月份销售5677台),西玛仍在产量爬坡阶段(四月份销量1158台),楼兰依然躲在仓库照镜子说自己好美(月销1641)。

     乍一看好像是因为日产在国内没有两个中国合资方,所以显得双拳难敌四手,但其实核心问题还是车型对位的失利。暂时失利不可怕,可怕的是我看不到日产扭转局势的支撑点。 我最担忧的是日产可能面临着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日产目前车型平台、发动机技术等技术储备不够丰富,手头上可以打的牌其实不多。不是刚出了蓝鸟、西玛,骐达也刚刚换代了吗?我觉得日产的做法就像一个人在打扑克,号称“我手头上有两条顺子”,其实就是“345678”六张牌,“4567”就好比这些现有的平台和发动机,一边凑个3,成了轩逸、天籁,另一边凑个8,成了蓝鸟、西玛。 首先,日产目前的平台,大致有一个V平台,车型有轩逸/蓝鸟/骐达,一个D平台,楼兰/天籁/西玛,一个CMF平台,车型有逍客/奇骏。主力发动机有1.6、1.8、2.0、2.5自然进气四款,1.2T还未进入主流行列,经典V6的VQ系列发动机面临淘汰,2.0T发动机是奔驰家的,3.0T虽是自家作品,但应用场合毕竟不如小排量型号。如此势单力薄的发动机技术力,这对于一个在中国年销百万的车企来说有点不可思议(当然要忽略掉开挂一般的五菱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日产在2000年收缩技术研发的后果,正在慢慢显现出来。现在大家看到日产的这几款新车型,蓝鸟/西玛/骐达,日产可以做的就是在现有的平台和发动机的架构内,重新设计、重新调校。

    

    以西玛为例,它和天籁共用平台,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悬架都是相同的,甚至轴距数据也没有变化。当然截然不同的外形,外加重新调校的动力系统,让西玛开起来和天籁一个天一个地,但唯平台论着,揪着西玛吃老本这一点,东风日产也是没有还手之力的。 全新骐达遭遇的问题也一样。这是一次中期改款式的换代。发动机不变,所谓双喷技术,不过是多点电喷单缸拥有两个喷油嘴的擦边球说法而已,并不是这副发动机有混合喷射技术。车身的框架不变,大家对比现款与新款骐达的侧围线条就能明白。内饰同样只做了重新粉刷,连家居也没换几件。虽然实际呈现出来的结果我是满意的,但它映射出的日产的疲态,是我所担心的。 技术的日产啊,这句话其实是日产九十年代的广告语。在八十年代左右,日产为了提振销量,提出了“901活动”,意思就是说,在九十年代通过技术革新争取世界第一。这个策略在日本经济泡沫期的确奏效,“战神”GT-R(R32)就是这些技术的结晶。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后半期经济泡沫破裂,日产901活动就戛然而止了。技术宅没有好归宿。然后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日产了,涡轮增压发动机伸手找戴姆勒要,前沿技术如混合动力和新能源几无建树,产品可靠性深得雷诺真传。“技术的日产”怕要成明日黄花了。

    

    不过日产最近做了一单漂亮的操作,将三菱盘到自己帐下了。虽然三菱并不能在中国市场给日产提供多少资源(三菱在中国用晚景凄凉形容也不为过)。但是希望三菱的轿车平台,和插电混合动力技术,能给日产技术储备的存折多加几个零吧。 注:新车评网原创文章,转载请在显明位置注明出处,新车评保留追究权利。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新车评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