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就是经济的癌症,看央行数据就知道!
2016/5/30 房金所

     听说有房的人都看▲「房金所」

    

     来源:齐俊杰、楼市参考

     【楼 市】

     齐俊杰:看央行就知道,房地产就是经济的癌症

     昨天,央行传来消息,要不是在收盘之后,恐怕又会引起市场的大幅波动,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说了洋洋洒洒一大篇,其实有用的就几句话。

     第一,“货币信贷总体平稳适度增长,也存在一些阶段性的较快增长以及季节性波动”,这很显然就是对着一季度的天量信贷说的,所以央行已经明确的认识到,今年一季度的信贷是较快的增长,也是不正常的阶段。但现在可以找出季节性来背黑锅。

    

     第二,“由于应对去年年中股市波动使当时M2基数大幅抬高,因此未来几个月M2同比增速可能还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当然,这主要也是基数效应在干扰同比数据,并不代表真实的增速,随着基数效应逐步消失,M2增速将回归正常。”

     这也就是说,未来几个月的M2肯定会大幅回落到一个正常水平,什么是正常水平呢?是前高后低,全年保持在13%以下才算是正常水平,由于一季度连续的放水,所以后面几个月,估计很难再超过13%的水平了。

    

     (当M2回落,托不住房价的时候,房价将迎来历史拐点,1990年的日本出现了拐点,1991年房价崩溃。)

    

     (M2回落,必然造成房屋销售遇冷)

     综合来看,央行向市场释放信号,货币宽松不会继续下去,这种大水漫灌的一季度信贷方式,已经终结,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重回稳健。其实我们之前也提到过,央行也是宝宝心里苦,一季度如果不是大量的货币放出,肯定是市场无风险利率大幅上升,而作为利率的反应的股市,必将更加惨烈的下跌。

    

     只不过央行通过大量的投放信贷,维持了利率稳定,从而没有让更多的钱回流银行体系,即使这样股市还暴跌了20%,但央行没有想到的是,大量投放的基础货币,竟然大部分流向了房地产,推高了本就泡沫的房价,顺便还炒高了脆弱的农产品价格。这让央行倍感压力,只要有办法他肯定也不愿意得到这样的结果。

    

    (央行放水,钱大部分都流向了房地产。还说这不是癌症?)

    

     但现在摆在面前的现实就是很明显,放水!先流向房地产,再流向实体经济。不放水先死实体经济,最后房地产吃紧。所以本质上来看,房地产横在了央行、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之间,成为了一个天然的过滤网。我们的经济就像得了癌症一样,有点营养就全被癌细胞吸走了。如果你要饿死癌细胞,恐怕先饿死的还是自己。所以这么来看,其实货币政策已经完全失去了效果。现在央行能做的,也只剩下维持市场无风险利率稳定,维持汇率稳定了。

     对于经济的指导意义已经不大。大家现在批评央行,央行也做出了表态,但又一个麻烦摆在面前,如果下半年央行不再大规模刺激,必然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冲击,然后就是无风险利率提升,股市估值继续下移,实体经济贷款能力更弱。房地产全面趋冷。大宗商品降温的同时,经济持续降温。用饿的办法抗癌显然不是办法,还要想想怎么能绕过房地产给经济输送营养才行。

     【股 市】

     吴敬琏炮轰股市,背后隐藏着什么?

    

    


     目前看来房地产依然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的大问题,其实中国经济的问题何止房地产,股票市场同样让人忧心,在中国经济学界声名显赫的吴敬琏,这上周末在“金融街论坛”上炮轰股市,其力度堪比2001年1月抛出的“赌场论”。

     吴敬琏是这样说的:

     金融市场是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市场,所以监管还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监管体系一直存在着争论。比如股票市场,在90年代到20世纪初就有一场“对于股票市场的监管体系应该如何完善”的大争论。

     当时的证监会高西庆曾经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中国股票市场监管体系存在着路线上的极大缺陷。也就是说不是把监管主要放在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上,而是放在了实质性审批上,这样就使得整个证券市场变成了寻租场。

     21世纪初期,证监会曾经有两三年的时间似乎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但看来这方面到现在并没有能够解决。因为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就使得一些违规的行为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非常猖獗。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这个问题做了很正确的原则决定,从事前的监管转向事中、事后监管,要从靠审批来监管转向合规性监管,按照规则,有明确的规则,违反规则就加以处理和扭转。

     吴敬琏不仅是当今中国经济学界的重要人物,还有着传奇般的身世,他的父母以及继父,都是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人物,对民国到新中国的历史产生了一定影响。

     吴敬琏此前对股市的最重要言论,是2001年1月发表的“赌场论”,当时中国股市连续爆出大案,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吴敬琏曾说:

     中国股市股价畸高,相当一部分股票没有了投资价值。从深层次看,股市上盛行的违规、违法活动,使投资者得不到回报,变成了一个投机的天堂。有的外国人说,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这里呢,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坐庄炒作,操纵股价这种活动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吴敬琏的这番话曾被引申、概括为“推倒重来论”,随后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2001年2月,厉以宁、肖灼基、董辅礽、吴晓求、韩志国等5位学者召开恳谈会,对吴敬琏的观点进行了回应和反驳,将讨论引向高潮。当时我还曾受命在自己效力的纸媒上撰文批驳吴敬琏的观点,现在想来汗颜。

    

     那么,时隔15年之后,吴敬琏为何再次炮轰股市?他的观点对吗?有什么背景,又将给中国股市带来什么变化?

     从吴敬琏的最近谈话里,我们可以读出以下几个意思:

     1、吴敬琏含蓄地提到了15年前那场争论,历史已经证明,他当时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对的。仅仅从去年“政策牛市”的发动、鼓吹、高潮到崩溃、救市,就可以获得印证。换句话说,15年来中国股市除了市值增加了N倍,其他基本上没有多少进步。只是由于引入了做空机制和出现了程序化交易,大面积存在配资,所以散户被剥夺财产的时候更加迅猛、无情。

     2、他提到了高西庆的观点。高西庆是北京外贸学院的学士、硕士,美国杜克大学法学博士,曾在华尔街担任律师,后出任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发行部主任和证监会副主席,2013年12月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高西庆对证监会拥有的审批权反戈一击,他说:

     证监会刚成立没几天我们在开会的时候,我觉得证监会的发行审批这个权力不应该有,应该放出去。但有人就告诉我不能这样说,不然把证监会的饭碗砸了,我才知道证监会还有饭碗的问题,那时候才有了这个概念。

     高西庆的观点是,证监会不应该有审批权,这个权力应该交给市场,证监会主要责任是监管,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他关于“证监会的饭碗问题”,很生动地告诉我们了行政审批的实质。

     3、吴敬琏所谓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这个问题做了很正确的原则决定”,指的就是IPO注册制改革,也就是把企业上市的权利交还给企业,把股市波动的权利交还给市场。吴敬琏和高西庆都是力挺注册制改革的,而注册制改革是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改革决定”里的,只不过由于去年贸然发动了政策牛市,这个改革被推迟了。

     可见,在5月9日“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上表态,让股市、楼市、汇市回归本义之后,部分经济学家们开始力挺注册制改革重新上马,这个想法其实是符合高层最新判断的。我们不妨重温一下“权威人士”对股市的论述:

     股市要立足于恢复市场融资功能、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强发行、退市、交易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行为。

     可见,股市的确在为迎接注册制改革做准备,而且是从基础做起,从制度建设做起,从监管抓起。从这个意义上说,注册制改革没有停顿,而是加快进行中。只是中央把这件事看得非常重,决心从基础上做好,所以最终推出的时间点仍然很难确定。

     但站在国家战略上看,从“印钞票时代”(通过货币超发,激活房地产,推进城镇化进程)向“印股票时代”(通过注册制改革、审批制度改革激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迈进是必须的,也是没有回头路的。

     但愿中国股市从此不再有“政策牛市”,而是通过改革早日迎来“市场牛市”。

    

     ↓↓↓点击阅读原文,直通银行绿色贷款通道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房金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