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的窑变:入窑一色 出窑万彩
2016/6/10 云上文化

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凭借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和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钧瓷也不断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钧瓷烧制不易。从选料到烧成产品,其间要经过数十道生产工序,无论哪道工序稍有不慎,即便是小小的差错也会造成前功尽弃,这也是钧瓷珍品率极低的原因。
综其大略,钧瓷生产一般需要经过如下几道大的工序:

◆ 拉胚成型

◆ 成型后,准备去除多余泥料

◆ 修整壶口,把壶口修整平整,这个需要很仔细了,不然等下壶盖会不合,容易漏水了

◆ 写上落款签名

◆ 做出壶嘴的滤网,这样壶嘴才能出水,看到了吗,打这些孔也是需要很仔细很仔细的,不然倒水的时候会出不来

◆ 粘上壶嘴。将做好的壶嘴黏上

◆ 壶嘴、壶把、壶盖全部做好。加上壶把,盖上壶盖。检查下壶盖是否严丝合缝,高档茶具都讲究这个的

◆ 清扫壶身的污浊。清理下壶身的零碎污泥和变硬的小颗粒

◆ 打磨壶身,使其光滑。打磨壶身,让其平整光滑,以便上釉后有很好的效果。

◆ 泥胎做好的壶,凉干后上釉。清理好后的茶壶,准备上釉了

◆ 上釉完毕,等待放入窑炉烧制。 这个就是上好釉的茶壶了,看到了吗?有好多啊,看着都是一种享受啊。
“神、奇、妙、绝”

钧瓷之神在窑变: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同施一种釉,一经烧制即呈现出色彩斑斓、乳光交融、变幻无穷且特点各异的作品,是巧夺天工的自然形成,恰如“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红中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青者若蓝天,白者胜美玉,五彩渗化,相映生辉,在不同光线角度下观赏各有情趣,耐人寻味。

◆ 钧瓷蒜头瓶






◆ 钧瓷窑变时的色彩
钧瓷之奇在开片:玉振金声,迸片行纹。似琴如铃的开片声,优雅骇俗,寓动于静,伴以纵横交错的冰裂纹络,使其莹润釉质透活欲滴,视如碎裂,好似“静卧冰河玉凝透,碧莹浅底网无鱼”。


钧瓷之妙在釉画:五彩渗化,浑然天成。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发现,灵动透活,别具神韵,似“指纹”般独一无二的窑变,使其自身特色更是奇妙,所谓“钧瓷无双,窑变无对”。

◆ 钧瓷龙爪蒜头瓶
钧瓷之绝在意境:境随意变,天人合一。因浑然天成的窑变和端庄典雅的造型而形成艳丽绝伦的别致景观,赞曰“画家嫌笔拙丹青难绘,诗人怨词穷佳句难描”。
器型

钧窑器物多为鼎、沪、洗、盆、盘、碗、瓶、人物、尊等。

◆ 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 宋

◆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北宋

◆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 北宋

◆ 钧窑玫瑰紫釉仰钟式花盆 元末明初

◆ 钧窑月白釉釉渣斗式花盆 北宋

◆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宋
釉色

钧窑瓷器以“釉俱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








钧瓷欣赏













历史车轮碾过的落寞苦乐可以流云万里、无法承托,而一件钧瓷作品却让古往今来的许多人为之放笔纵歌,对厚土火窑绵延千秋表达敬重与仰慕。钧瓷作品是一件艺术品,更像一个丰富情怀的人,像一件风华绝代的物,像世间匆忙而优雅的自己,红尘一笑,为谁心醉?
文字图片源于网络,由「云上文化」编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云上文化「ID:yunshangshuhua」

投稿/咨询/交流 商务微信:549531965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云上文化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