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站在“风口” 还是站在了顶楼
2015/4/5 管理技巧

     愚人节当天,一众互联网公司招聘“程序员鼓励师”的消息在各大招聘网站上争相发布。“逗狮子、哄码农、溜马畜”的另类工作内容,“20-50K”的超高薪资,“长相甜美仿佛章泽天,微笑常在酷似高圆圆”的奇葩要求,一度刷爆微信微博朋友圈,成为当天的话题热点。魅族等科技新贵瞬间成为“风口”的代表,还没使上这招的公司只好,酸溜溜的戳上一句“现在的营销越来越没节操了”,但现象背后亦折射出互联网从业者普遍的压力状态与精神困境。

     互联网公司的生存压力大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在这个“过把瘾就死”的行业,产品的生命周期短,更新迭代却异常迅速,每个人都在不断透支的精力和高度紧张的压力下胆战心惊,生怕错过下一个转瞬即逝的发展风口。而被戏称为“码农”的程序员作为互联网公司的中流砥柱,更是饱受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摧残,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不眠不休地改代码是常事,“程序员鼓励师”反映出的恰恰是互联网从业者们最真实的内心需求。

    

     压死员工的“最后一根稻草”,谁来买单?

     每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从业者前仆后继的付出。每个“大“公司名牌之下都有着从业者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辛酸,这一切看起来似乎无可避免。

     对于职业压力,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自然是当事人。曾经有专业心理机构对互联网行业2000多名员工所做的调查表明,有20%的企业员工压力过高,至少有5%的员工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有多达75%的员工认为他们需要心理帮助。

     “程序猿”们的心理需求并非个例,频频发生的极端事件就是最惨烈的证明。前些时候,德翼客机坠机事件的飞机副驾驶也是重大嫌疑人被爆曾患重度抑郁,并在事故发生前向女友抱怨航空公司压力太大很怕失去合同;跳塔死亡的无锡市委副书记据称也是抑郁症患者;还有公认的“要命”职业医生和律师……卫生部曾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自杀率大约为十万分之二十三,远超过世界平均的十万分之十三的概率,巨大的心理压力与不良精神状态已经不知不觉成了压死职场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人人自危的经济下行周期,行业竞争异常激烈,这在互联网行业体现得尤为鲜明和残酷。移动互联网科技的兴起让许多传统IT公司一窝蜂地转型去做APP,为了控制成本让产品活得更久一点,对人力成本的削减就成了比较常用的手段。同样的工作量下,企业苛刻地追求用人尽量少,效率尽量高,员工每天都要面对满负荷的工作,健康调查结果指数堪忧:45.79%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十分担忧;有64.0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而这些被调查者基本上都还正处于青壮年期。

    

     企业求发展一定要让员工身心俱疲么?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果员工心理状态良好,企业效益也会水涨船高;如果员工身心俱疲,企业忽视员工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后果最终还是会加诸企业自身。美国官方统计数据表明,每年因员工心理压力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英国所做的相关研究也发现,工作压力造成的代价已经达到了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1%,因压力导致的疾病使英国每年损失8000万个工作日,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0亿英镑。

     管理要做的很有可能不是普通管理

     面对巨额利润流失的前车之鉴,美国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为员工提供一种叫做“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简称EAP)的精神福利项目,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几乎100%都已经建立了EAP服务体系。企业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答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重点为员工解决工作之外的“后顾之忧”。如此人性化的管理并非资本主义利益最大化的初衷有所改变,而是他们认识到,这才是利益最大化的一条最佳途径。

     EAP十年前已开始进入中国,但其绝大多数管理者不愿花费额外的成本去为员工的心理健康买单,这一方面缘于心理学在整个国民群体中的接受度偏低,另一方面也和许多企业陈旧的管理理念不无关系。

     在美国,有专门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做过调查,在心理服务上每投入1美元,员工的医疗开支就会减少3.27美元的花费,同时规避因员工离职而造成企业经济损失2.73美元,所以你投入1块钱就相当于省了6块多钱,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再举一个国内的例子,LG广州分公司开展了一个员工心理关爱项目,从后期反馈回来的效果看,该分公司员工个人心理幸福感提升了8%,对公司的满意度也提高了10%,工伤事故率一年以内从48起下降到8起——毕竟,现代科技企业中,工伤事故最主要的原因已经不是员工主观上不愿遵守操作标准,而是情绪问题等影响了员工的注意力,继而引发了工伤事故。

     这一原理也可以通用至所有的跟安全、服务有关的行业,比如涉及到公共安全的交通部门——航空公司、巴士公司、地铁公司、出租车公司,这些企业员工的心理安全不仅关系到员工自己,还关系到享受他们服务的乘客的命运;而涉及到窗口服务的银行柜台、国税地税柜台甚至信访部门等,这些单位员工的心情与情商不仅影响到自己当天的工作感受,更影响到前往办理业务的普通民众以及这些普通民众所接触的民众们心情、健康以及安全——踢猫效应(指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登记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递减。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现的最弱小的那一与阿苏,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在这些部门表现得特别明显。2013年山东残疾男子翼中星制造的首都机场爆炸案,就跟他8年前在东莞被治安员殴打致残、上访、上访受挫密切相关,而倘若当初上访时,遇到一位即使不能解决他问题,但化解了他愤怒情绪的办事员,那他之后的人生是否会有不一样的命运?

     员工在企业感受到被爱和安全感,对工作的投入度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就会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与工作相关的对外服务质量(窗口服务部门)、创造力(创新驱动型企业)、“活在当下”的能力都会提升(别小看文艺的“活在当下”,它是减少安全事故最重要的保障之一),劳资矛盾也会减少。总之,员工心理素质的提升,最后受益的依然是组织本身。

     互联网+心理管理正当时

    

     众所周知,苹果公司的员工归属感高得惊人,这个庞大的科技帝国甚至为兼职人员都提供了完善的精神福利,让所有员工都能以成为苹果的一份子感到发自内心的兴奋和自豪;谷歌公司向来以令人艳羡的福利闻名,管理者甚至将“让员工保持愉快心情和健康体魄”写进了福利政策。大量事实表明,心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能发挥到的能量是巨大的,只是还有待于更多的管理者去认识、了解、接受和实施。这就像是一片储量惊人却未被开发的“油田”,谁抢占先机,谁就能掌握市场大局。

     然而,心理管理几乎位列所有管理中难度之首。试问,什么管理事项,像心理一样无形与抽象;又有什么管理事项,像心理一样随时变化;还有什么管理事项,特别容易受到无数生活与工作里的细微事件的影响?

     “得人心者得天下”、“为将之道,当先治心”,自古以来,是否通晓人心、会不会用人是衡量一个管理者是否高段的首要标准。然而,心理服务行业一直未被管理者们普遍熟知,心理管理未被管理者大规模普及应用,正是基于心理这个管理项目的不可见、不可实时化、不可标准化,实施难度太高,所以只能成为管理者们的自我修行,而不是一种普遍可落实的管理模式。

     这一切,在互联网+时代,有了实质性的改变。过去不可见、不可实时化、不可标准化的心理管理,变得有迹可循。移动互联网终端得到的海量数据,生生不息地绘制出企业心理能量图谱,职业压力、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服务心态、创造力、团队氛围、劳资关系和谐程度不再只是难以言说的感受,而是具体实在的图表以及数据。同时,与个人情绪、工作生活事件有关的心理“解药”,也通过移动终端供员工依据自身情况获取并作用于他们的人生,为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提供陪伴、关爱以及自我解决的力量与方法。互联网+时代,24小时实时的心理陪伴与管理,成为可能。互联网+心理管理的“e关爱”,不仅让心理管理成为一种可普遍落实的管理模式,更是时代予人以重视与关爱的“精神福利”与“心灵解药”。

     在中国制造阶段,制造业这种人口密集型企业以人力取胜;在低能能源以及房地产这些资金密集型企业,以资金以及获取关键资源能力取胜;而在全民创新、中国智造的今天,创造力则是无可争议的取胜关键。未来已来,当机械式的工作已经渐渐用机器人来代替,当富有创造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成为稀缺资源,如何管理好这些比你自己还优秀的人才的心理能量流向、精力与创新能力,才是这个时代的创业家们要考虑的首要现实难题。

     如果有企业的管理者或者HRD希望获得互联网+心理管理的“点拨”,下面这个活动推荐参加:

     【让爱回家——《爱是战斗力》公益演讲】

     你将亲眼见证移动互联网、心理学、企业管理“三元素”的激情碰撞,更有海外美女心理博士团现场解密打造幸福企业的良方,手把手教你用心理学发挥管理实效。

     了解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管理技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