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离职?股权纠纷? 细数迄今最完整的员工股权“陷阱”
2015/4/14 管理技巧

     点击标题下「管理技巧」可快速关注

    

     导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岁末年初,上市公司再度刮起辞职风。今年以来,407位高管辞职上市公司遭遇离职潮。高管辞职到底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它能为投资者传递出什么信号 ……

     实际上,进入2015年之后A股市场便掀起了新一轮的高管离职大潮,据数据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已有35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各自的高管离职公告,共涉及407位高管。从要求辞职的高管队伍组成来看,基本涵盖了上市公司们的方方面面,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独董、监事会主席、董秘、财务总监皆有,其中仅离职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就多达15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发布高管辞职公告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在总计全部407位离职高管中,有213人来自中小板或创业板公司。但从上市公司行业属性来看,离职高管大多出自制造业领域,离职的407位高管中,有241人来自化工、机械设备、轻工制造、家用电器、建筑建材、交运设备等制造业类上市公司。

     不过在上述看似普通的离职原因背后,高管离职的真正原因却各有深意,据了解,在近期辞职的高管群体中,有相当部分是为公司业绩下滑承担责任,比如在今年离职的15位上市公司董事长中,有11位所在的上市公司在2014年遭遇业绩的大幅下滑。除了部分高管因公司业绩不佳而“下课”以外,还有部分高管因对所在公司前景缺乏信心而选择了辞职。此外,部分高管的辞职目的或许与减持套现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相关,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在发布高管辞职公告的350家上市公司中有183家公司在今年有解禁限售股的计划,而其中相当部分解禁限售股的持有人为公司高管。

     当然,公司业绩下滑怕承担责任,这也只是表面原因。最根本性的原因还是在于“股权激励制度”本身的问题。

     股权激励就像是一阵旋风,在中国的民营企业里掀起不小的波澜,天天忙于经营的企业家大多数都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做还是不做?什么时候做?都有哪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优势和劣势?

     依据多年的的股权激励方案实际操作和效果跟踪,笔者对目前的股权激励做了分类研究,把目前的股权激励分成了三类,分别是“合规性”股权激励、“应急性”股权激励、“经营性”股权激励,并对他们的特征和优劣势做了详细的比较,提出了解决方案,供企业家参考和选择。

     第一种:“合规性”股权激励

     这类股权激励的主要特征就是“合规性”,合乎公司上市的要求。具体又分为拟上市和上市公司两类:

     公司如果确定要走上市这条路,对员工的股权激励还是要趁早,提前几年规划公司的系统性的股权计划,以期权的形式或者身股转银股的形式,让员工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时时刻刻关注自己所负责业务的经营状况,让员工和公司一起“拉车”,而不是在公司已经取得成果的时候“搭便车”。

     1.拟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

     方案实施的背景往往是:“别人分,我也不得不分,因为要上市,所以分股份。”这类的股权激励往往是在引进风险投资前后,老板“习惯性”的给员工股份,发放的原则和参考的办法基本是“论功行赏”,着眼于对员工的“奖励”。

     优点:对于留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缺点:基本上着眼于过去,方案实施后对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不大;发放的是股份,成本高;如果没有很好的退出约束机制,往往会出现:公司上市-员工套现离职-业务下滑。

     解决方案:公司如果确定要走上市这条路,对员工的股权激励还是要趁早,提前几年规划公司的系统性的股权计划,以期权的形式或者身股转银股的形式,让员工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时时刻刻关注自己所负责业务的经营状况,让员工和公司一起“拉车”,而不是在公司已经取得成果的时候“搭便车”。

     2.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与拟上市公司有很多雷同的地方,激励对象主要是公司的高管,要在上市公司监管框架内实施,往往受到比较多的限制,比如在国内要公布每一位激励对象的数额,每次的发放总量,上市公司业绩要求等等;

     优点:可以享受到资本市场溢价带来的好处;

     缺点:

     (1)公司业绩下滑的时候往往最需要股权激励支撑企业发展,但是却不符合行权条件而不能使用这个工具;

     (2)大锅饭的现象明显,因为不保密担心内部失衡,所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往往是“蜻蜓点水”式的,实施结果类同于公司的福利而已,激励作用微乎其微;

     (3)公司形成一定规模之后,仅对“高层”的激励不可能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往往是发了期权也难以有效果。

     解决方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结合利润中心身股激励,以利润中心身股激励为主,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为辅,保证企业内部经营的原动力。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激励存在的问题:

     1、公司业绩下滑的时候往往最需要股权激励支撑企业发展,但是却不符合行权条件而不能使用这个工具;

     2、大锅饭的现象明显,因为不保密担心内部失衡,所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往往是“蜻蜓点水”式的,实施结果类同于公司的福利而已,激励作用微乎其微;

     3、公司形成一定规模之后,仅对“高层”的激励不可能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往往是发了期权也难以有效果。

     3.“合规性”股权激励总结:

     合规性股权激励的主要群体就是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因为有大量合规性的要求,目前主要由券商和律所协助企业制定实施,主要由金融和法律背景的人来制定和推进方案,他们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合规性的关注远远大于企业运营的关注,往往是为了做股权激励而做股权激励。

     第二种:“应急性”股权激励

     在代理制的框架内,把股权激励当做薪酬和绩效的应急。如果说把老板分为“商人”和“企业家”,那“应急性”的股权激励可以看做是“商人”的股权激励,把股权激励当做赚点小钱的手段,因为停留在赚小钱的阶段,在代理制的框架内,所以在分配问题上还是停留在与员工争利的阶段,没有想明白老板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总想着给员工分点钱,然后通过一种合理的机制再把钱回流到企业。

     总想着给员工分点钱,然后通过一种合理的机制再把钱回流到企业。“既想让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儿吃草”终归只是一种美好的梦想,管理团队也不是傻瓜,老板一个人的脑袋怎么能想得过公司几百人几千人的脑袋,往往说起来很好听,实施起来却没有效果,白白耗费了公司大量的时间。

     “既想让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儿吃草”终归只是一种美好的梦想,管理团队也不是傻瓜,老板一个人的脑袋怎么能想得过公司几百人几千人的脑袋,往往说起来很好听,实施起来却没有效果,白白耗费了公司大量的时间。

     优点:因为分的少,比较容易在企业推行。

     缺点:没有想明白老板要的究竟是什么,与员工争利,在企业推广之后如泥牛入大海,便再也没有任何音讯了,错失公司发展的时机,“钱”最终没有分出去,但是更没有留下来,变成了公司的跑冒滴漏,最终损失的是公司的利益。

     “应急性”股权激励总结:这类股权激励理论以国内尚未富起来的培训师为主导,赚钱和讨好作为主要目的,在理论传播和方案制定过程中,过度迎合企业家心目中“自私”的那一面,往往产生误导,最终“人”“才”双失。

     “合规性”股权激励最大的问题在于脱离了公司内部经营;

     “应急性”股权激励最大的问题在于不明白“舍”“得”哲学,想要不舍而得。

     第三种:“经营性”股权激励

     “经营性“股权激励要分析公司内部运营流程,针对公司内部的不同模块在利润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激励;

     “经营性“股权激励要充分考虑公司的战略,既要激励当下的利润中心,也要孕育公司未来的发展;

     “经营性“股权激励不仅要激励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更要激励公司里各个利润单元,把握发展的最基础单元,是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经营性“股权激励想明白了做股权激励不是纯粹为了给员工发钱,通过这种制度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才是根本的目的;

     “经营性“股权激励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艺术,一门哲学,所有的”假舍“和”不舍“都是对这种艺术和哲学的误解,将股权激励”伎俩化“是对股权激励最大的曲解。

    

    精品微信号推荐


     券商圈

     iquanshang

     聚焦券商最新动态、专注证券的财富管理。

     财富大管家

     wealthtop

     你的私人财富管家,为你提供各种财富和理财知识建议。

     财经工场

     tcaijing

     每日为你分享最不可错过的财经干货!

     P2P通

     p2ptong

     最新最全的P2P网贷信息汇总,一起成为P2P通。

     信托行业网

     xintuocn

     信托理财专业官方微信。关注信托、财富管理、资产配置。

    

    温馨提示:长按红色字复制,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公众号关注。

     股票圈:stockquan聚焦股票和证券投资市场、传递宏观层面重大消息、汇聚机构观点、盘点股市行情和分析,是股民和证券市场机构从业者必备。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管理技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