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工作?理解透了,激励才更有效!
2016/4/25 管理技巧


今日微信号力荐
(长按红色字复制)
理财播报licaibobao
作者:陈春花
来源:春暖花开(ID:CCH_chunnuanhuakai)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转载,在此感谢!
小智·导读
激励是让自己做出选择并愿意付出,把工作变成游戏,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投入和愿意付出,因为这是他喜欢的东西。
人为什么要工作?有关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激励的关键。其实人要工作的理由非常多,有人为了糊口,有人为了实现理想,有人为了获得成就。如果我们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人数的限制,你会得到无数个答案,结果发现人要工作的理由是非常丰富多样的,这也表明,激励是一个很复杂而且困难的工作。
1需要工作的五大理由
如果我们把人们需要工作的理由归类整理,大致分为五类。
人工作是为了赚钱,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工作原因,也是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很多人忽略了对于这个根本性问题的认识,总是觉得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为了钱去工作的。现实当中的确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人并不是为了钱工作,但是从普遍的意义上看,赚钱的确是大多数人工作的原因,所以会有人仅仅是因为很少部分钱的调整,就出现职业的变化和波动。
人需要消耗能量,这是人的生理需求,工作正是消耗能量最好的方式。在这一点上,很多人也忽略了,没有关心工作量的设计,忽略了人们可以承受的体力,忽略了人们需要消耗的能量。有些地方工作量不足,人们的能量无法消耗,也因为能量无法消耗又必须消耗,结果导致内耗和不团结;有些地方工作量太大,超出了人们可以承受的限度,人们虽然很喜欢这份工作,但是高额的工作量让他们无法持续付出,结果导致人才流失。
工作可以帮助人们生活在社会中,不再孤独,可以通过职业,与他人进行交流。人在本质上是群居动物,天性中就需要交流和沟通,如果仅仅是血缘的关系,我们可以交往的范围有限,但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似乎彼此之间又太疏远,所以职业所形成的人际交往应该是人际关系中最为普遍和有效的交往关系。人们通过职业,接触社会,拥有信息。小企业在人力成本中的支付要高一些,就是因为小企业的人际关系窄,而大企业因为有着广泛的社会交往平台,从而对于人力资源更具吸引力。
只有工作才会真正获得成就感,帮助一个人,实现一个目标,完成一个作品等,这些都可以给人以成就感。工作和成就感之间是互为主体的,因为工作会获得成就,因为成就会让工作具有价值。成就感无法在自己的行为中获得,一定是在工作成果中体现。
人的社会地位是在工作中获得的,只有被社会认可的人,才会获得社会地位。在建国初期,为了能够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当中,不管什么行业,不管什么领域,只要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青年人都会去选择。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环卫工人,把这些普通岗位的工人提升到全国人民尊重的地位,提升到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的地位上,结果,很多年轻人都争相去当环卫工人、普通工人,中国传统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及“学而优则仕”的习俗彻底被打碎。
这五大类的理由就是人要工作的理由,虽然激励的理论很多,也有很多方法,但是所有的激励都是解决这五大类问题的,只有深刻了解人们工作的原因,激励才会有效。
2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
很多人认为涨工资一定会带来满足感,从而获得更高的工作绩效,但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给我们相反的结论。赫茨伯格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提供给人们的工作条件细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在他之前,我们给员工的所有工作条件,都认为是激励因素,但是赫茨伯格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工资、工作岗位、福利、奖金、晋升、尊重等所发挥的作用并不一样,在赫茨伯格之前所有人都认为,提供这些工作条件给大家,人们就会好好地工作。后来赫茨伯格发现一部分工作条件起作用,他把这些称为激励因素;一部分工作条件不起作用,他把这些称为保健因素。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一个人展开工作所必需的条件,如工资、岗位、培训、福利工作设备等;所谓激励因素,就是一个人做好工作所需要的条件,如晋升、奖金、价值的肯定、额外的工作条件等。
保健因素不会有激励的作用,当保健因素缺乏的时候,人们会不满,当保健因素存在的时候,人们的不满只是减少,但是不会带来满足感。激励因素具有激励作用,当激励因素高的时候,人们会有满足感,当激励因素缺乏的时候,人们满足感低,但是不会不满。
所以,作为管理者一定要了解到,涨工资不会带来激励的效用,因为工资是保健因素,涨工资只会让不满降低,但不会带来满足感。同样的情况是,很多企业家告诉我他们能够给员工提供好的福利待遇,好的工作环境,以及较高的工资,但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员工们没有产出非常好的绩效。其实道理很简单,企业家所提供的都是保健因素,员工获得这些因素的时候,只会降低不满,但是不会有满足感,自然不会产生好的绩效。
3与大家讲讲我的理解
如果使用保健因素,就要绝大部分人得到。只有大部分人获得,才会让不满的人减少。所以,需要涨工资就要使多数员工获得机会,否则涨工资的结果就是,得到的员工没有满足感,只是降低了不满,得不到的员工会非常地不满。
保健因素只能升,不能降。这个道理放在实践中就是,工资只能涨不能降,一降就是负激励,除非你本就打算做负激励。但是总体上来讲就是只能升不能降,尤其是福利。福利是保健因素,所以在福利设计和调整的时候,一定要非常谨慎,哪怕只是几元钱的午餐补助,都不要随意取消,只要取消就会形成不满,影响到大局。所以福利轻易不要动,如果一定要调整,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一旦降下来,员工们或者外部的人就会认为企业出问题了。所以在工资福利方面,一定要慎之又慎。
如果使用激励因素,就要确保获得激励因素的员工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理由大家也知道,如果激励因素是多数人获得,激励因素就降为保健因素。这也就是中国最近十年来,奖金不好用的原因。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奖金是很好用的,因为在那之前我们从来没有奖金,突然间有奖金,对很多人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后来奖金变成所有人都得有,好像不发奖金就不对。当奖金让所有人都有的时候,就变成保健因素,不会再有激励作用,只是降低不满而已,不会再有满足感。激励因素除了有少数人得到以外,还有一点很重要,激励因素必须是可以变动的,不能固定,一旦固定下来又要变为保健因素。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我们注意,就是我们所动用的因素同时是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比如薪酬,一方面可以是保健因素,另一方面也可以是激励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是把保健因素变为激励因素,千万不要把激励因素下降为保健因素。高薪、好的工作环境、福利这三项因素都是保健因素,人们在获得的时候,是认为理所当然,所以不要对这三件事情看得太重,它们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有效。
1通过你擅长的事展示自己
上次高中同学聚会,小A又迟到了。
席间正谈笑风生,小A急匆匆推门进来,一手擦着额间的微汗。
“不好意思,我迟到了。”
落座之后,有人笑闹:“天天见你加班也不见老板给你涨薪水,你整天净忙些啥啊?”
小A笑笑没有回答,话题也马上被转移了。
小A在一家传媒机构做企划,除了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外,很多不属于他工作范围内的事情也都有人找他解决。
按理说,小A在单位应该备受同事欢迎,在领导眼里也是个工作勤快有能力的人,升职加薪不在话下,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他有时候也抱怨:为什么我天天加班好像也跟其他人差不多,他们也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在同事眼里,他还是那个平常可以给自己帮忙的普通同事,领导更没有因为他多做的那些事就对他另眼相待。
跟小A认识七年,我了解他的处境,也了解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说好听点,小A是个低调的人;说直接点,小A是个闷头做事、不善表现自己的人。
所以较之那些擅长在大家面前展现自己优势的人,他可能需要几倍甚至更多的工作能力来让同事和领导看到自己。
而事实上我们也很难拥有比别人强几倍的天赋能力,所以当我们在某方面不如别人的时候,我们只能通过更多其他的事来展示自己。
2尊重那些加班却还没取得成绩的人
相信学生时代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同学。
他们每天起床最早到教室学习,下课最晚离开教室,甚至课间几分钟也从不见他做跟学习无关的事情,这样的努力,可学习成绩却算不上十分优秀。
我听过成绩优异的学生神似平常地说“我要像他那么用功早考上清华了”、“他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学习也还不是那样”。
我不明白这些人语气中那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从何而来,但当一个人为一件事付出所有精力的时候,我想作为旁观者应该佩服他的毅力,而不是认为“他花这么多时间还没效果是不是脑子不行”。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为什么你每天加班老板却视而不见,而那些准时上下班的人却能得到重用”,文章观点是那些经常加班的人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法、工作效率低下。
但仔细想想,你工作中的加班真的都是因为工作效率低下而导致的吗?不能否认这种情况的存在,但还有另外更普遍的情况——
更多人会因为在下班前突然接到某项任务而导致加班,或白天的工作计划被其他乱入事件破坏后需要加班,还有是因为他们给自己定的工作之外的任务而额外加班。
所以不要片面的认为经常加班是因为工作能力低下,更不要对他们抱有“每天在做无用功”的态度,他们只是比很多人更愿意付出自己的下班时间。
而那些不爱加班的人,他们只是不愿意投入更多下班之后的时间到工作中去罢了,他们可能因为一时的工作亮点受到领导青睐。
但长期不愿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更多“额外”时间的人,他们最终会输给那些“爱加班”的人。
3不鼓吹加班,但佩服加班
还有一种更糟糕的情况是:你不如别人长袖善舞,还嘲讽他人的努力付出。
事实上真的有很多人打着八小时工作制的旗号,放纵自己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不进行跟工作相关的任何学习,他们美其名曰不能让工作破坏了自己原本的生活。
对于那些下班后还加班或花时间提升自己职业技能的人,他们认为“他484傻,老板又没给他工资还花这么多时间去做”、“他每天除了上班和‘加班’还有其他的个人空间吗”。
实则不知人家乐在其中的“加班”是在对自己个人的升值,这正是人家热爱的个人生活啊。
所以对于那些长时间努力却仍然没能在一定阶段内看到突出亮点的人,千万不要因此否定了他的付出,早晚有一天,他们会因为曾经“加过的班”而收获你意想不到的成果。
我不是在鼓吹加班,因为没有人不喜欢下班后随心所欲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所有愿意加班的人都是我愿意学习且敬佩的对象。
因为他们的加班不是因为没有工作效率,而只是在寻找他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自己更高的价值。
当他厚积薄发的时候,你可能还在为明天的早会该以什么理由请假而烦恼呢!
与所有经常加班的同志们共勉!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春暖花开(CCH_chunnuanhuakai)获得授权,“春暖花开”是管理践行者陈春花的自媒体,内容涵盖最新的管理思想、商业评论、演讲实录、著作连载与人生感悟。
专注于股市早盘,为您提供第一时间股市消息↓↓↓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管理技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