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请讲好这三句话!
2016/7/28 管理技巧
经营企业说到底是经营人,管理说到底是借力。失败的领导者以其一己之力解决众人问题,成功的领导者集众人之力解决企业问题。
经营企业的过程是一个借力的过程,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力借给你,企业才会成功。不想做后勤的领导,不是好领导。 作为老板,不要怕员工比你强,如果员工比你弱,说明你选人不当,把员工推到前台,给他们权力与责任,你在后面提供服务,这就是成功的秘密。
激励员工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跟工作环境有关的方面,而非与工作内容本身有关,它包括公司政策和福利、工作条件、薪水及其他报酬形式、地位等。另一种更加持久的激励方法是发掘员工表现的欲望。使用这种方法时,领导者会设法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并赋予广泛的工作职责,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整体工作满足感,进而达到激励的目的。
人在刚毕业的时候很难真正了解自己到底要什么,也找不到自己的激情和长处所在,与此同时,摆在年轻人面前的是生活的直接压力。这个时候,外在激励可能会对年轻人产生很大影响。
然而一旦年轻员工走过了这段寻找的过程,发现激情和长处相匹配的领域,找到一片适合的天地,就会迸发出职业激情。作为年轻人的领导者,帮助年轻人发现其职业激情,将其引向一个正向循环,既是善事,又是好事。
曾有人问我,提高执行力最简单的方法会是什么,即浓缩一下有关执行力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我想了想,那就是管理者要讲好这三句话。

第一句话:讲结果
情景一:
管理者愤怒地说“你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吗?事情怎么会做成这样!”
员工不服气地说:“我每天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已经尽力了呀!”
管理者又狠狠地批了一句:“可这是我想要的吗?这样结果能行吗?”
员工无语,默默地忍受。
问题出在哪呢?是员工没尽力么?还是员工责任心不强所致?不能说没有,但一味地将责任放在员工身上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不能发脾气地教训员工。
仔细想想会发现,他们相互之间对工作标准缺乏有效沟通——上级的标准往往高于普通员工的。如果员工非常清楚上级的要求与标准,并达成一致,那会怎么样?
例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典故:小和尚被方丈批评了,原因是山下听不见钟声。殊不知,方丈在布置工作时,常常说的是“认真敲钟,把敲钟工作做好”,这是错误的。正确说法应该是:“如果到山下XX公里听不到钟声,表示没有做好”。
所以,管理者要求员工“用结果说话”,同时,也请管理者在布置工作时,也用结果说话,即讲清楚所要结果究竟是什么。这是提高执行力基础。

第二句话:讲因果
情景二:
员工听完上级的工作安排,问:“领导,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让我去做?”
管理者即刻回应道:“让你做,你就做,这是你该问的吗?听话照做!”
员工无语,内心充满了抗议。
。。。
“这事不告诉你怎么做了吗?怎么还是没做好?”管理者吼道。
“哦,按照你说的,我都做了,可是对方还是不同意,我也没办法!”员工提高了声音回应。
“那你就不知道变通一下?”
。。。
该问的要问,不该问的不要问;该听话要听话,该变通的要变通——这是不少管理者内心想法。要知道,这是多么的理想化。
如果员工问到了,不是什么商业秘密,尽可能说明原委。否则,会打消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员工就无法做到管理者所希望的变通,更重要的是,员工不想成为只听话照做的“机器人”。
所以,只有将因果关系,来龙去脉说清楚,方能使用员工的大脑,才能让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地去执行,工作才能做到位。

第三句话:讲后果
情景三:
“请马上做200个虎卧撑!”管理者命令地说;
“我做不到!”女员工马上回应地说。
“一次性做到200个虎卧撑给你发奖金10000元!”管理者换了一种方式说;
“好,我试试!”女员工立即回应说。
“假如一个歹徒说:做不到200个后果,后果你懂的!那会怎么样?”
女员工马上笑笑,语气坚定地说:“必须要做,至少先做再说吧!”
能不能做,做好与不做好,不仅是能力本身的问题,跟意愿有很大的关系,这当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后果会怎样,即做好会怎样,做不好又会怎样。所以,员工不一定做你希望的,但会认真做与之利益相关的事——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性。
经营企业说到底是经营人,管理说到底是借力。 失败的领导者以其一己之力解决众人问题,成功的领导者集众人之力解决企业问题。
经营企业的过程是一个借力的过程,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力借给你,企业才会成功。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管理技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