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人,越早拒绝越好!
2016/9/25 管理技巧

     文/晚情

     前两天,我在机场时,一位亲戚打电话给我,问我先生他们公司是不是在招人,我说他们公司人员需求大,永远都在招人。

     然后她就问我怎样才能进去,我说招聘信息上应该有电话和邮箱,准备好简历投过去,如果条件合适的话,就会打电话通知过去面试,面试合格的话,就可以正式入职了。

     她哦了一声后问我:那能不能跟人事部打个招呼,直接让人过去上班呢?

     我一听这种要求,就觉得气血往上涌,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才严肃地说:“公司有公司的规定,如果都这样做,估计早就倒闭了。”

     她说这个她当然知道,然后我就听到电话那头的一问一答。

     亲戚问:你女儿是什么大学毕业的?

     那头的人回答:浙江某某大学。

     亲戚问:你女儿想找什么工作?

     那头的人回答:想找销售类的工作。

     然后,亲戚再把话一句一句传给我,其实她不说,我都能够串连起来了。

     亲戚说:“她是我的好姐妹,她女儿也是大学毕业的,成绩很好,能力也不错,阿彦他们公司这么缺人才,那正好啊!”

     我怒极而笑,刚才还在问哪个大学毕业的,这会儿都知道成绩很好,能力不错了?

     我很温和地说:“他们公司永远欢迎人才加入,既然条件这么好,直接走正规渠道就行了,不需要去想这些旁门左道。”

    

     亲戚和那边的人都急了:“关照过的肯定不一样啊!都是一家人,这点小忙就帮一下嘛,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嘛,他们公司这么大,多一个人有什么关系呢?而且她是大学毕业的,也是有学历的。”

     我压抑怒气笑着说:“如果她条件真的这么好,有什么好担心的?尽管准备简历去应聘就是了,如果觉得面试有黑幕可以告诉我,我可以帮忙反映,但要是条件不行,就算把人弄进去了,也呆不长。”

     那边连忙表态说:“没关系啊,只要先把人弄进去就行,其他事情我们自己会搞定。”

     我说飞机要起飞了,就挂了电话。

     在飞机上,我忍不住感慨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的不是一星半点。

     我们生于凡尘俗世间,永远都在求人与助人两种角色中相互转换,人生在世,谁也不可能不求人,谁也不可能不帮人。但是,仅仅只在这一点上,便已经高下立分。

     有的人求人,理所应当,从来不去考虑,所求之事是否会影响到被求之人,更不会去想对方为此需要付出怎样的人情、精力、金钱,甚至整个信誉。一心只关注自己的要求能否被满足,一旦被拒,立刻恼羞成怒。

     而有的人即使求人,也不让人反感,他清楚地知道所求之事属于什么样的性质,即使求人,也绝不为难别人。他知道该怎么说话,才不会令对方反感而拒绝,也知道对方的原则和底线,无论是否被拒,都不会心怀怨恨,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让对方因为他的人品与情商而欣然答应。

     真正圆满的求人与助人,必然发生在两个高情商并且懂界限的人身上。你帮我,我非常感激,你没帮我,我也绝不怪你。我帮你,我绝口不提,你帮我,我铭记于心。

    

     这世上,有几种人,无论跟你是什么关系,你一定一定不要帮。

     第一种,他找你永远都在表达自己的需求,我现在遇到什么事了,我需要你提供什么帮助,你一定要帮我云云云云。他们永远不会站在你的立场考虑,认为自己所有要求的事,对你而言都是轻而易举的。

     他找你借钱,你怎么可能没有?他找你托关系,你怎么可以不愿意?他找你帮忙,你怎么可能没空?你绝对不可以拒绝他,你若拒绝了,就是你冷酷,你自私,你无情还道德败坏,然后上升到因为你这样的人存在,使整个世界都变得太冷漠,太现实,因为你的拒绝,带坏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他从来不去考虑他要求的事,对你会不会造成影响,会不会令你难做。甚至是知道这件事肯定是你反感和不愿意的,还是毫无顾忌的提出来,甚至死缠烂打。

     这类人,你说他情商低也好,根本不在乎你也罢。你一定要知道,就算你勉为其难帮了,在他眼里,那不过是小事一桩,你若办成了,他给你一句轻飘飘地谢谢,你若是没办成,你休想他体谅你一分,你隔十米远都能看到他脸上的怀疑与愤怒:这点事你都办不成,你到底有没有尽心?

     面对这类人,不要为难自己,果断拒绝,就算这一次你们不交恶,迟早有一天,还得交恶。

    

     第二种,从来不懂得见好就收。

     这类人与第一类不同,他们一般态度很好,说话动听,但是贪得无厌,当他求你帮忙时,你若第一次答应了,并且给他办成了,他觉得你热心又有能力,过不了多久就会再让你办第二件、第三件、第N件,你会有一种被他赖上的感觉。

     当你终于不堪重负,思虑良久,再三踌躇,委婉羞赧地婉拒他时,他会非常惊怒。这时候,你不要觉得奇怪,他的反应完全正常,在他们的世界里,你一直都是帮我的,你现在怎么可以不帮呢?我信任你才找你的,你居然不像以前一样帮我,你变了!

     要想和这种人处理好关系,除非你能做到一点:随时随地满足对方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对方的事。如果你做不到,那就是你这个人太善变,太计较。你前面所有的好都不存在,结局比你从来没帮过他还要恶劣。

     很多人曾感叹,曾经对一个人很好,十件事里有九件都做了,只有一件没做,结果对方因为那一件事而翻脸,却从来不记得那九件中的好,说的就是这类人。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你在一次次的答应中,已经把对方的期望值调得越来越高,最后被拒绝时,才会恼羞成怒。

     严格来说,你也是有责任的,因为你不懂他们的人性。

    

     第三种:情商特别低的人千万不要帮。

     我的闺蜜当当曾经帮一个亲戚的孩子找过工作。然后,她郁闷得想抽自己两耳光,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干这种蠢事。

     她亲戚的孩子到公司没一个月,就把所有的同事都得罪光了,甚至不把领导放在眼里,满脸写着:我是靠关系进来的,我有后台,你们别惹我。

     当那个公司里的人把这些情况反馈给当当时,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当下对人说:他要是再这样,随便开除他,千万别看我的面子,改天我先跟你赔罪。

     三个月后,那公司辞退了小伙子,他父母跑来对当当说:他们开除我儿子就是打你的脸,不给你面子,可不能就这么算了啊!

     当当一脸便秘地说:“我早就已经没脸了,打脸就打脸吧!”

     于是,这家人从此以后和当当断绝了往来,以示自己的愤怒和惩罚。当当无比轻松地说:真的很感谢他们,跟我断绝往来,世界从此清静。

     很想告诉所有人,在该学习的时候,好好学习,以免父母需要到处求人;在该努力的时候,好好努力,以免生活里处处需要倚仗。毕竟,求助能解一时之困,却无法真正改变处境,只有自己拥有的能力,才是活得硬气的资本。

     很多人的失败,很多事无法再走下去,原因其实都是在人上,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还是个人,想要有所成就的时候,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做事是很关键的,所以,我们要和懂规则的人在一起。

     有的人只喜欢获取,而不愿意奉献,可曾想过,当你只知获取而不知奉献的同时,你获取的数量也会不断的减少,当人把自己局限在利己的圈子里的时候,你的选择范围会变小、能力范围会变小、甚至你的人脉范围会变的更小。

     我们不能总是渴望在别人身上去获取多少多少的价值,真正的价值,是人与人交流之后,思想的相互碰撞,是相互给予,是向外而展的火花。

     为什么说要跟懂规则的人在一起呢,很简单,因为有人就有“江湖”,有一个人,就带动一个人,就变成了微信时代的一种社会,在这种社会形态下,尤其是在创业中,懂规则尤为重要。

     那么,什么是懂规则?我认为懂规则的第一点就是高度的价值观的认同,如果价值观的认同不够,就算再往一起走、往一起撮,都是没有前提的。除了价值观以外,懂规规则的第二点就是对于彼此的信任,很多人认为有些事我说了、表达了、做了,你就应该信任我,其实不然。真正的信任,是爱与认同。爱是什么?爱是讲信任的、爱是讲包容的、爱是讲理解的,真正的爱,是站在尊重自然规律的角度上看现在的格局,是一种自然的展现。第二就是认同,只有你真正的认同他的想法、理念和做事方法的时候,才能真正的信任,才能不质疑。还有一点懂规则是你要意识到,在“江湖上”你要懂得别人的世界、别人的动作以及你个人的动作对别人意味着什么,你在过手的时候,有没有在自己的行为里考虑过别人?任何一个创业公司都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无论是对投资人还是合伙人,哪怕是你的一个员工,你都不是一个人。

    

     除了眼界、格局、能力、胸怀以外,在每一个与别人交往和交集的动作中,真正的管理核心是什么?真正的行为准则是什么?都应该发自内心的把这些规则界定清楚。无论是与社会相处,还是与合伙人相处,第一个前提就是规定动作。规定动作是什么?规定动作是你在公司的治理,在与合伙人的合作上从一开始就都要讲清规则,这是最基本的前提。记得我开始创业的时候,我跟我的合伙人一起定下来所有的规则,定下的规则也会无条件的遵守,而不会因为谁是主要控制人就呼风唤雨、随意更改践踏。直至今日对于我个人的财务报销没有任何审批权,财务总监才是进行审批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很简单,以身作则是对规则最大的遵守和敬畏。

     在我的团队中最重要的管理核心也是如此:规则至上、问题在桌面、不问为什么。

     在团队中,你是不是懂规则,对规则的理解是不是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规则的制定,全部是由大家共同来完成,是把大量的问题放在桌面上讨论而来的。没有经过讨论的规则是没有依据的,也是没有可执行性的。既然商量之后定下了规则,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不问为什么,出了门,也不能反悔。这意味着你对公司治理结构上,对规定动作的理解和认同是不是到位。规则一旦延续下去,无论将来是怎样的合伙人或员工加入,因为有章可循,所有人都很容易知道自己的动作在哪里,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如果对企业的制度和规则无法认同和执行,也就没有资格加入到其中。

     在创业的这些年,我对企业的管理也是遵循着这三条法则来进行的,所以说无论再忙,管理的秩序都不会乱,哪怕我本人半个月或是一个月走在国外,我的管理秩序、工作执行流程都不会乱。

     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创业人,懂规则,讲规则,永远是第一位的。一个不懂规则的人,是没有合作可言的;一个不懂规则的人,也是没有成功可言的。

     这是我要对创业者说的话,更是我们在做事中一直去遵循的原则。和懂规则的人在一起,更要做懂规则的人。

     *作者:晚情,作家,编剧,云意轩翡翠创始人,著有《有多想要,就有多幸福》等书.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管理技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