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白、富”美?
2015/3/4 医美哒哒

白富美,为啥这三个字会在一起形容某一类女人?皮肤的白皙和家境富有和女人的美又有什么关系?闺蜜今天要聊点大话题,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下“白”、“富”、“美”为什么成为了社会贴在“优质女性”身上的标签。

现代白富美和古代白富美
一白何以遮百丑首先说说“白”和“美”。
以白为美最主要的还是社会价值观在审美上的反映。单单就面部的美感来说,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的面容比较平,并且大多数是黑头发黑眼睛,皮肤要有鲜明对比才好看。不信你看:

一般来说,白皙亮丽的肤色才利于突出五官,如果是比较深的肤色面部就容易给人感觉模糊。所以古人形容“绝代佳人”是“丹唇列素齿”,就是因为唇红齿白让面部显得五官突出而比较美,这是一个道理。
皮肤是否以白为美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地位的反映。在中国古代,大部分人都得在田野里辛苦劳作,饱受风吹日晒。皮肤能够让皮肤保持白皙的,通常是极少数城市居民和富有阶层。有钱及官宦人家的女子,养尊处优,少被日晒雨淋,因而皮肤白嫩。这种通过皮肤体现出来的阶层差异,到现在依然存在。事实上,女性以白为美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择偶标准,放之古代世界绝大多数不同文化的群体,均是这样。如果你仔细观察过,你会发现:欧洲名画中裸着的的妇女都很白。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La Grande Odalisque(《大宫女》奥古斯特·安格尔)
大体来说,油画中的女人看上去都有着极其细腻而且白皙的皮肤。古时候埃及人和欧洲人的审美标准与亚洲一样,都是“越白越好”。因此,世界各地古代女人的墓葬里往往都会发现大量含铅和汞的化妆品陪葬,这是她们让自己看起来更白共同的秘诀。
但在现代社会,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在经济较发达的欧美国家地区,反而以有点晒黑的肤色为美。因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总是窝在工厂或者电脑前的往往是工薪阶层,收入有限,时间就更有限。社会阶层更高,家境越殷实的人,有更多的资源和时间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旅游、休闲等等,反而会晒黑。注意防晒啊麦莉·赛勒斯(Miley Cyrus)大姐~

贫穷如何剥夺美
如果不论肤色,为什么富有的女人往往看起来还是美?抛开他们的服饰妆容和气质,为什么她们的皮肤状况还是要比穷人好很多。这或许是因为艰苦的劳动和贫穷的生活实在是太伤害皮肤和女人的青春。
这幅油画中,主人公是17世纪一个辛苦劳作的女工。她的生活,从她的脸上你一眼就能看透了。

Johannes Vermeer, The Milkmaid, c1660, Rijksmuseum(《挤牛奶的女工》扬·弗美尔)
作为一名挤牛奶工人,她在农场辛勤劳作的时候,在洗衣服晾衣服的时候,在去集市买东西的时候,经常接触到阳光。后人观察到,她两颊的晒伤伤疤甚至开始带有了一定的颜色。

这是因为她从来没有做过任何护肤,也根本没有护肤的概念,然后长期暴露在阳光直射下,度过了她辛苦的大半生。
现在医学已经证实,反复晒伤会导致皮肤形成伤疤:

现代女性也都认识到只要注意防晒,在户外合理使用防晒霜,只要不自己作死让皮肤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之下,生活在都市里被晒成牧民姐姐应该是不大可能的了。

然而贫穷的生活方式对女人的剥夺还不只晒伤这样简单。

édouard Manet, A Bar at the Folies-Bergère(《女神游乐厅的吧台》爱德华·马奈), 1881-1882
虽然画中的她看上去是个酒吧的服务员,但是画右下角的那一盘柑橘,证明了她是一名性工作者。绘画艺术史里,柑橘类水果就是“失足妇女”的代号。

她那红润的脸颊可能是因为她长期在风化场所工作而陪酒、饮酒。或者是跟当时的底层市民一样,把饮酒做几乎唯一的日常消遣。长期过量饮酒会让脸部皮肤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的反应,然后整个人看起来脸永远是红扑扑但又不健康。
对喝酒造成皮肤红乃至肿,现代医学也早已有定论。现在伦敦地铁站的反酗酒广告是这样说的:“如果你像男人一样喝酒,最终你会与男人一模一样”

19世纪油画中有很多咖啡馆沮丧地喝酒的女性形象

从她们又红又肿的双颊和空洞的眼神来看,她们早就放弃生活,也放弃了自己,如果不是业务需要说不定也早就放弃了梳妆打扮。遗憾的是,在当下的社会,工作后泡吧、大量饮酒、宿醉仍然是很多年轻女性放松压力、周末消遣的方式。贫穷和生存压力的或许能伤害女人加速女人的衰老,但它们真正夺走女人的美貌,是通过夺走女人对生活的希望以及对自己的信心来实现的。
贵妇怎样失去美生活富有、优渥,甚至生活在宫廷的贵妇就一定能hold住美吗?

Fran?ois Boucher, La Marquise de Pompadour, c1750
上图著名的蓬帕杜夫人从1745到她去世的1764年,都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宫廷里的“职业情妇”。蓬帕杜夫人的工作包括陪同国王打猎、玩扑克、筹办晚宴、甚至编排戏剧吹捧国王的伟大功绩。有时候,她还要作为王后的女伴,陪同王室女眷出席众多社交场合。当时有人评论,她是如此八面玲珑,整个法国王室几乎都被她玩弄于股掌之间。

Jean-Marc Nattier, Madame de Pompadour in Diana, 1748
美貌是蓬帕杜夫人的有力武器,而油画是国王路易十五记住美貌的唯一途径。奇怪的是,在画中,蓬帕杜夫人的两颊总是带着玫瑰色潮红。后人把蓬帕杜夫人各个时期的画像进行比较,认为她脸上的红斑看上去像是一种皮肤病:红斑痤疮。而且发现,她的两颊潮红是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严重,这也是符合红斑痤疮病变规律的。可惜,当时的医学不能够治疗这种皮肤病,陪伴国王一生的蓬帕杜夫人,最后的肖像里还是带着面积潮红的脸颊。史料记载,国王对这幅画失望透顶。

Fran?ois-Hubert Drouais, Madame Pompadour, 1764
红斑痤疮的发病机理还不是特别清楚,但明显的白种人较亚洲人出现更多。

很多生活条件优越的名人随着年纪渐长也会出现这种红斑痤疮,最典型的名人是《欲望都市》里的饰演Miranda Hobbes的辛西娅·尼克松(Cynthia Nixon)


在皮肤科医生眼中,红斑痤疮、色斑等大多数古代认为无药可救的皮肤疾病和老化症状现在都可以通过积极的日常护理、药物和医学美容来治愈或者改善。蓬帕杜夫人如果生活在现在,只要她愿意,一定能够治好脸上的红斑痤疮,再次成为白富美,赢回国王的欢心。可惜历史没有给她再次拥有健康和美的机会。
闺蜜说白就一定能带来美吗?古代或许如此,现代人为什么还拼命想晒黑并且以为美呢?
贫穷就一定会夺走美吗?除非女人把自己的生活拱手让给贫穷。
富有就不会失去美吗?没有了健康的女人,富有天下也无法留住美。
生活在现代的女人是幸运的。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审美去美白或晒黑,追求自己想要肤色。
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都不再需要在田野里日晒雨淋辛苦地劳作。只要愿意,并努力改变都有机会摆脱社会底层摧残女人容貌的生活方式。
只要我们需要,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医学,解决大多数身体和皮肤的健康问题,让青春和美貌尽可能长久地陪伴我们。
是的,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去付出努力。
别忘了闺蜜的话,生活真正夺走女人的美貌,是通过夺走女人对生活的希望以及对自己的信心来实现的。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美丽互联”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快速关注我们,回复“美丽故事”学学那些让人钦佩的女人们。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美哒哒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