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全球造船专家齐聚西安 讨论造船市场未来需求及中长期走势
2016/6/3 海洋网


请戳上图查看活动详情
5月26~27日,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主办、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承办的2016年国际造船专家预测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来自中国、欧洲、韩国和日本行业协会及企业的39名船舶市场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全球新造船市场未来需求及中长期走势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会议介绍了各主要造船国家和地区造船市场发展形势。2015年,受国际新船市场低迷的影响,中国承接新船订单量1209万修正总吨,同比下降37.5%,但新接订单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原油船和大型集装箱船占比超过60%,造船完工量1476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3.4%,年末手持船舶订单量3943万修正总吨,同比下降15%。韩国三大造船指标总体保持稳定,新接订单量960万修正总吨,比上年略有下降,造船完工量1000万修正总吨,年末手持订单量2810万修正总吨,同比下降13.5%。受益于日元贬值的影响,日本造船业新接订单量1050万修正总吨,同比大幅增长45.8%,新接订单中油船、集装箱船和气体船订单合计占比超过50%。欧洲造船业新接订单量和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但手持订单量有所增长,欧洲船厂专注于建造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三大指标中客船和海洋工程船订单占比超过80%。
会议还讨论了各国劳动力市场情况。中国船厂由于技术进步和部分船厂退出等原因,全行业劳动力用工人数比2011年下降大约30%。韩国企业由于市场需求不足,企业亏损严重,开始大规模裁员,2016年后劳动力数量和外包工占比将出现明显下滑。日本造船业在工活量饱满的情况下,2015年成功实现新老劳动力更替,用工总量有所提升。欧洲造船业人数近年来逐步减少,但由于其高技术船舶建造原因,欧洲船厂34%的员工具备技术和工程高等教育背景,54%的员工具有职业技术教育背景。
与会专家对全球经济增长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中国专家认为,2016年年初以来,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暂时减缓了能源结构调整。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增长将更多来自新兴市场国家,能源需求将更绿色和低碳化,而短期来看,各经济体周期不同步,发达国家经济整体表现略好,新兴市场国家相对较差。日本专家认为,世界经济增速在2025年之前将保持较快增长,随后开始回落,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将保持平稳增长,到2035年天然气和清洁能源占比将明显提升。欧洲专家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不断下降,至2060年印度有望超越中国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会议重点对主要细分船型中长期新船需求进行了预测。总体来看,未来5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海运量增长乏力,新船需求将出现明显萎缩。专家一致认为,年均新船需求在3300万修正总吨以下。不过,随着世界经济复苏,新船需求将有所回升。
细分船型市场来看,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油船受拆解量大幅增长的影响,中长期需求将保持一定的增长。短期内,超大型油船(VLCC)仍占市场主导地位,长期来看,成品油船市场前景要好于原油船。
专家认为,短期内液化石油气(LPG)船市场将保持强势,但中长期随着船队运力过快增长,需求将出现回落。日本代表对短期液化天然气(LNG)船市场较为看好,中期来看LNG船市场将明显萎缩。欧洲代表则认为,未来5年新船成交近乎停滞,之后LNG船市场将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短期来看,航运市场持续低迷,集装箱船新船需求将出现明显萎缩。但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将有利于万箱级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需求增长,同时支线集装箱船长期来看也将稳定增长。
与会专家认为,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严重影响干散货海运需求,新船市场将出现明显萎缩。中期来看市场有望稳步回升,但新船需求仍将远低于2005~2015年的平均水平。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影响,大量海上油气项目被延期甚至搁置。短期来看海洋工程装备市场需求几乎停滞,中长期来看钻井平台市场可能有所恢复。预计2016~2020年,全球移动式生产平台和钻井平台年均需求量分别为100座/艘和60座/艘左右。海洋工程辅助船市场短期内仍将处于低谷,长期来看随着油价的回升将逐步复苏,预计2016~2020年,全球多功能海洋工程船和平台供应船年均需求量分别为20艘和30艘左右。
专家认为,特种船中长期市场将好于运输船市场。受益于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豪华邮轮市场中长期将保持稳定增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船舶市场逐步活跃,需求稳步增长,但面临着地缘政治、港口设施建设不足和低油价的风险。除此之外,渔船、港口作业拖船、挖泥船和科考船等需求在未来也将有所增长。
会议还分工作组对预测模型和预测方法进行了讨论。与会代表商定,2017年国际造船专家预测会在丹麦举行。
国际造船专家预测会(ISFEM)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CANSI)、欧洲船舶及海事设备协会(SEA Europe)、韩国海工和造船工业协会(KOSHIPA)和日本造船工业协会(SAJ)共同发起,至今已有20余年历史,由中欧韩日四方每年轮流主办。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作为中方代表团主要成员,曾在北京成功承办2007年国际造船专家预测会,并在历次会议中就行业状况、经济能源、船型市场前景等多个议题阐述中方观点,是中国造船界参与国际交流对话的重要力量。此次再度成功承办国际造船专家预测会,是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打造国际化行业交流平台、提升研究影响力的重要内容,对实现一流、知名、权威智库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船舶报
中国海洋网通讯员招募令:
为了给广大海洋爱好者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进一步丰富中国海洋网的原创内容,现面向全国招募通讯员,并向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约稿,我们将选取有价值的原创内容在海洋网及海洋网微信平台进行推送。同时,成为我们的通讯员后,您还将获得“中国海洋网通讯员”荣誉证书,免费参加我们定期举办的培训及相关活动。
了解详情请加工作QQ:2640898331
海洋网推荐
您可发送以下数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回复"1"查看:对话中科院海洋所:未来我们将这样利用海洋
回复"2"查看:海南省长刘赐贵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调研 他提了这些要求
回复"3"查看:新型“可燃冰”海洋探测系统在山东青岛面世
回复"4"查看:2015年度海洋工程科技奖揭晓 28个项目获奖
回复"5"查看:江苏连云港:严守海洋生态红线 经济美景两不误
版权声明:中国海洋网致力于好文推送,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实原作者姓名,在这里对你们表示深深的歉意。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海洋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