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筠:橘色沙发上的思考——我为什么做情商教育?
2016/5/23 张博士快乐家

    

     这个周末接连两次受邀做现在最火的视频直播,对我而言,虽然配合媒体工作十多年,已经是个“老媒体人”,却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其中,在晚上的直播课上,我第一次与罗辑思维的罗振宇老师合作,首次完成了两小时的在线直播内容,教爸爸妈妈如何管理宝宝的情绪,培养宝宝的情商能力。

    

     罗振宇老师说第一次听我说起情商教育时,他很惊讶,因为以前他一直以为,情商是天生的,直到我去北京跟他做了面对面的沟通,他才意识到,原来情商是可以培养的能力,而父母正是孩子最重要的情商教练

     直播结束后,他问我:为何开始做儿童情商教育?

     好问题。

     这一问号,引发了我许多回忆,想起了自己过去10年的心路历程。

    

     其实作为心理学研究者,96年开始研究情商,原先我关注的是成人,压根没想到儿童。

     直到2004年,我接到上海电视台的一通电话邀约,加入中国第一档心理谈话节目《心灵花园》,也因此离开工作11年的大学教职。

     接下来好几年,我坐在《心灵花园》节目的橘色沙发上,听着许多当事人讲述他们各自的生命故事。观众看到的,是我坐在沙发上专心聆听,努力沟通,帮助解开心结的过程;然而观众没机会看到的,是我在脑海中对当事人的自言自语:“天,这个事困扰你这么久,真让人心疼!如果在你小时候,爸妈有机会多培养你的情商力,这些难受你可以三分钟,三小时,三天就可以过去,不需要三年或十三年……”

    

     如果一个人有情商能力,生命中许多的痛苦完全可以避免,许多的伤心也完全可以避免。而人生苦短,少一分时间痛苦,就多一分时间幸福。

     就这样日复一日,我心里面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在那个橘色沙发上的思考,让我决定该做些不一样的事。预防胜于治疗,做教育才更重要,可以避免许多心理创伤及疗愈。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觉得我需要往下走。

     情商,影响孩子的一生。学校该做,却还没做的是情商教育。于是我决定自己带团队来设计课程,做7-15岁青少年的情商研究,并在2007年开办了第一期青少年情商夏令营

     我们想做的,是把每一个情商特质,变成有方法可学习的能力。

     举个例子。 比如说乐观,人们总会说:“你要想开一些啊,不要那么悲观。”可是当事人依然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变乐观。于是在看了汗牛充栋的乐观研究文献后,我设计了一些思考步骤,编了“乐观三步曲”,成了一首简单的“乐观之歌”,教给孩子们唱,并练习这么想,1、2、3……想完这三个步骤,你不但乐观了,不难受了,你还有积极前进的行动力!

     我们就这么地,把十大情商力都拆解成实用有效的步骤,一步一步去培养和教授孩子

    

     第一次做情商夏令营的时候,说实话我们也无法百分百确认这套方法是否会立刻见效(而且给80个精力旺盛的孩子连续上7天课,也绝对是个体力活儿)夏令营结束后,我们每个人都累趴了,我和好多同事都因此生病。有朋友说:“这么辛苦,明年还是别做了。”

     然而我心里真正的问号是,这么做,到底能不能帮到孩子们?

     一个孩子回答了我的疑问。 7岁的涵涵是个聪明又可爱的小女孩,她来夏令营的时候,正好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夏令营结束后,她的妈妈告诉我,涵涵在班里的成绩是倒数第一名,我当时很惊讶,这不太可能吧?!原来她幼儿园没学英语,上了小学一年级,英语成绩落后,被班主任也是英语老师责骂,所以产生了抵触情绪,成绩大受影响。

     在夏令营涵涵学会了乐观三部曲,同时也知道了怎么管理冲突。小学二年级开学后,有一次又被英语老师骂哭了,她冲到洗手间唱乐观三部曲,按照步骤想出来乐观做法,回到教室对老师说:“谢谢老师关心我……请问怎样我可以把英语学的更好?” 老师很惊讶她的积极反应,打电话告诉妈妈,老师对涵涵的态度也大为转变。

     二年级上学期结束,涵涵妈妈打电话来说,涵涵的成绩是班里第六名,上学很开心。

     不是我们把涵涵变聪明的,孩子本来就都很聪明,但原先情绪作梗,难以发挥该有的学习水平,也难以开心

    

     我们发现,孩子学习得比父母快,也超乎预期的好。所以,我们继续做了下来。

     这些年来从家长对孩子营前营后的评估,以及许多父母分享的后续故事,让我们清楚知道,孩子拥有情商力,就能更好地做精彩开心的自己。

     至今我们的情商夏令营已办了24期,仍在继续。有了7-15岁孩子完整的情商课程,2014年也在上海进入公立中小学上情商课,同时,我们花了5年时间建立起2-6岁幼儿情商分龄教育体系

     此时,离橘色沙发的那段岁月已过十年。

     为什么做情商教育? 因为,情商是重要的心理能力,影响一生的幸福及成就,最该学,却没人教。此外,有段话让我心有戚戚焉:“多年以后,你有多少钱,住什么房开什么车都不会再有意义,但如果你开启了一个人的心智,让他成为更好的人,让他的人生就此大不同,那,就不枉此生。”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张博士快乐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