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 | 心俞穴:宽胸理气,通络安神
2016/9/7 就爱养生网

    

    【大超说穴位】心俞穴:宽胸理气,通络安神

     导读:心俞穴位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摩心俞穴具有治疗失眠、健忘、咳嗽、恶心呕吐、头痛晕车等作用。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心俞穴位位置图、准确位置、按摩手法及作用。

     心俞穴,中医针灸穴位之一,出自《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主要治疗癫狂,痫症,惊悸,失眠,健忘,心悸,心痛,胸引背痛,咳嗽,吐血,梦遗。

    

     【心俞穴名解】

     出处:《灵枢·背腧》:“心俞在五焦(椎)之间。”

     别名:背俞穴。

     1、心俞。心,2心室也。俞,3输也。心俞穴名 4意指 5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2、背俞。背,指穴所在部位为背部。俞,输也。背俞名意指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背部。

     【心俞穴的功能特性】

     穴义: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温态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湿热水气一方面散发热量循膀胱经向上传输,另一方面水湿散热冷降后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散发心室之热。

     附注:心的背俞穴。

     特异性:心的背俞穴。

     【心俞穴位位置图】

     心俞穴位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穴在第五大椎各两边一寸半的位置

     【按摩心俞穴位的作用】

     1、缓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动过速、心悸、心烦等;

     2、缓解治疗失眠、健忘、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病等;

     3、缓解治疗咳嗽吐血、恶心呕吐、头痛、晕车、胸痛、胃出血、食道狭窄、背部软组织损伤等;

     【按摩心俞穴的手法】

     以一手掌置于心俞穴(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向两侧旁开1.5寸)进行揉法,以顺时针为主,反复3-5分钟后,再揉另一侧,力度要轻柔。

     【心俞穴的功效】

     宽胸理气,通络安神。

     【心俞穴的取穴方法】

     取穴时患者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心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或左右约1.5寸)。

     【人体穴位配伍】

     配巨阙穴、内关穴治心痛、惊悸;

     配内关穴、神门穴 治失眠、健忘。

     【心俞穴的刺法】

     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沿季胁到达前胸。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心俞穴的灸法】

     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心俞穴的生理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五或第六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五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心俞穴的主治病症】

     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梦遗,癫痫。心经及循环系统疾病,胸痛、心悸亢进、晕车、头痛、恶心想吐、神经官能症等。

     【心俞穴的配穴举例】

     配巨阙,主治心痛引背;

     配神门、三阴交,主治失眠健忘,梦遗;

     配太渊、列缺,主治咳嗽咯血。

     【心俞穴的现代研究】

     临床多用于心动过速、房颤、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的治疗。

    

     3天打造养身达人,1年成为养生专家,福禄寿养生社群开课啦!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关注后回复以下任意关键词,开启疾病查询之旅!

     小儿发烧 | 小儿腹泻 | 夜啼| 胃病 | 小儿推拿 | 小儿常识 | 腰痛 | 男科 | 补肾食疗 | 强腰锻炼 | 腰间盘突出 | 背痛 | 腿痛 | 颈椎病 | 肝病 | 养肝 | 解酒 | 胃病 | 便秘| 小腹突出 | 妇科 | 经期保养 | 乳腺增生 | 乳腺癌 | 做月子| 痘痘 | 白发 | 脱发 | 丰胸 | 美容 | 皮肤病 | 胆结石 | 咽炎 | 痛风 | 牙痛 | 打呼噜 | 口腔溃疡| 鼻炎 | 眼疾 | 眼病 | 手脚 |感冒| 咳嗽 | 失眠 | 痔疮| 脑出血 | 高血压 | 糖尿病| 心脏病|

     营养师郭智超私人微信:10470894 期待与您的相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福禄寿养生社群!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就爱养生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