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推荐 | 当我们五十岁的时候是否还会拥抱?
2016/6/16 诗歌精选

▌诗歌君语
最近一周都在读磨铁图书铁葫芦诗歌出品的新诗集《中国桂冠诗丛》第一辑,纸张很轻,到哪里都带上一册,得空便读。
傍晚在餐厅等朋友用餐,边读诗丛中王小龙的《每一首都是情歌》。读到讲述婚后生活的《当我们五十岁》,数年前的记忆闪回:那时,我也曾如诗里这般生活,在粗糙和马虎里不熟练地相互陪伴,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对爱渴望,却不求甚解。有爱的时候,不够理解都是不怕的,我也一样,把想吐露的话语与爱藏进诗里,更深入的交流放进梦里就好了。想着,就这样到五十岁也挺好的,尽管后来我们越来越不相同,提前结束了陪伴……
正回忆着,头顶上方的球形灯具直愣愣地砸进了青梅子排的盘中,酱汁飞溅,杯盘踉跄。就差那么几厘米,我就被砸到了。生活有时是会这样,藏着出乎意料的危险,但来不及害怕,事情便结束了。我赶紧收了诗集和电脑,换到咖啡馆,一屁股坐下,想就着诗和记忆,深入写点儿什么。我的手变生了,没磨出满意的诗歌君语,但忍不住先整体推荐这套既漂亮又有实力的诗集。我喜欢这套诗集的野心和耐力,他们以自己的审美尺度,发现被低估了价值的诗人,去呈现一种可能的真相。在眼下这个世界,这样的努力多么可爱啊。有一天,我也希望自己能拥有这样的能量,做水到渠成的事。
我在五本诗集中各选了一首喜欢的诗,分享给你。以后,再根据个人口味细读里头的诗。饭点到了,可以边吃饭边往下读诗。ps.吃饭时千万注意头顶安全啊!

当我们五十岁的时候
那时我们还像现在一样
马马虎虎地做饭和接吻
衣服洗不洗都过得去
看书的时候不许说话
没有存款
平均三天找一次别扭
故意把回家之路走得
漫长而又伤心,然后
假装不认识三天
这样星期天就格外亲热
天气好得出奇
晚上头挨着头睡去
梦见两只小狗
在雪地上奔走
当我们五十岁的时候
1984 | 03 | 王小龙
《每一首都是情歌》
“一同走来的人有的死了,有的疯了,有的失踪了,想想我还能说诗是生活的一部分,够意思了。”—— 王小龙
王小龙是当代最早完全使用口语构成诗歌,并且写出了经典诗篇的诗人。出生于1954年的他,既是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三代诗歌运动的先驱,更被认为是汉语诗歌口语化的源头诗人。早在80年代初期,他就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口语诗歌写作的内在逻辑,对具体感、现场感的追求,对叙述功能的放大,对反讽和戏谑的娴熟运用,对语感和口气的强调,在他诗歌中都清晰可见。

月光白的很
月亮在深夜照出了一切的骨头。
我呼进了青白的气息。
人间的琐碎皮毛
变成下坠的萤火虫。
城市是一具死去的骨架。
没有哪个生命
配得上这样纯的夜色。
打开窗帘
天地正在眼前交接白银
月光使我忘记我是一个人。
生命的最后一幕
在一片素色里静静地彩排。
月光来到地板上
我的两只脚已经预先白了。
2003丨3 |王小妮
《扑朔如雪的翅膀》
“我最大满足,是在写作的即刻。”—— 王小妮
出生于1955年的王小妮,30多年的写作一以贯之,诗心朴素而强硬,情感丰沛而锋利。她是女诗人中罕见的硬碰硬的心灵书写者,不取巧于技术,不卖弄于女性性别意识和性别风情,不迎合于美学的风潮。她不是任何一种诗歌美学的弄潮儿,但在所有弄潮儿的时代,她都留下了令人无法忽视的诗篇。

我觉得人们睡得太早
我觉得人们睡得太早
他们丧失了无梦的人的清醒
梦像油腻的肥肉伴随他们的一生
他们体验不到夜的神秘的寂静
这寂静常使我听到太古
和万里以外的声音
他们更不可能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
刹那间放射出比白昼更美丽的光明
我觉得我和夜一样长
1982 | 湖北武汉|欧阳昱
《永居异乡》
“诗歌是留在世界上的最后一件孤独的礼物。”—— 欧阳昱
出生于1955年的欧阳昱常年生活在澳大利亚,多少有些疏离于国内的诗歌场域。但欧阳昱是当代汉语诗歌中,先锋意识和探索精神最强的诗人之一。这个时代能当得起“先锋”二字者,本就已属珍稀动物,而欧阳昱,我以为是先锋中的出类拔萃者。他是从里到外的那种“先锋”,从精神到语言。在欧阳昱泥沙俱下的大量诗歌中,始终葆有着愤怒、抗争和如同野草般疯长的生命意志。这同样也是当代中国诗歌中的稀缺血质。

回家了
回家了
他甚至把肩膀也脱下来放进衣橱
松弛下来的弹簧
陷入自己的沙发
回家了
把与枕头失散多年的梦
还给睡眠
回家了
脸上的僵局不得不被打破
微笑从眼角奔向下巴
又奔回眼角
回家了
虽然茧子还在奔波的脚上
余音未消
但已转换成回味的咏叹调
回家了终于回家了
他看到的所有家具
比猫还会撒娇
2000 | 严力
《悲哀也该成人了》
“大家都说写诗不能谋生,其实,诗人是在各行各业中运用他们的社会价值观进行谋生的。”—— 严力
出生于1954年的严力先生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前期“朦胧诗”群体中的重要成员。但严力的写作意义和美学成就被文学史意义上的所谓“朦胧诗”遮蔽甚深。是诗人严力,而不是“朦胧诗”群体中的严力,为中国当代汉语诗歌贡献了独特的美学价值。他是当代诗人中最早觉醒口语意识,将口语和意象融为一体的诗人;他是具备独特语言世界观的诗人,是中国最彻底地实现语言智性的诗人,是中国诗歌的现代派运动中,在智性一极做得最好的诗人。

柠檬
柠檬
走进院子,就像这个季节
走进了柠檬树
金色的果实,紧紧抓住阳光
如你小小的乳房
不会飞翔
是的,它们很小
但毕竟是你的乳房
1991| 姚风
《大海上的柠檬》
“没有诗,我不是现在的我。” —— 姚风
出生于1958年的姚风长期在澳门工作,这也使他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诗歌美学。姚风善于使用典雅、纯正、节制的口语,他更像一个贵族,怀揣赤子之心,驾驶着精确的语言之舟,驶向文明之海。他是汉语诗歌中,不多见的在“文明”这一人类主题上发力甚深,写出过杰出的文明诗篇的诗人。他擅写世界之诗、文明之诗,对文明的亲近与渴望,对反文明的质疑与抗拒,是其诗歌中重要的主题。

不要让好诗成为秘密
——“中国桂冠诗丛”新书见面会
6月19日北京 14:00 单向空间(花家地店)
出席嘉宾:沈浩波,许知远,张柠,严彬
出席诗人:严力,王小龙,王小妮,姚风,欧阳昱
单向空间·花家地店
北京市望京中环南路1号 社科院研究生院 尚8人文创意园 D座1层
TEI:010-8417 7266

upoetry
诗歌精 . 选
唯有夜晚,可以读诗
诗歌君私人读诗笔记

◤ 配图1:In the Lemon Garden, 1920 Emil Nolde
配图2:Heart (Man with lemon), detail,
2005 Kolio Karamfilov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诗歌君读诗主页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诗歌精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