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uber司机报复乘客,揭开打车软件个人信息泄露“黑洞”!
2016/6/13 四川日报

    

     昨日,四川日报记者收到一位Uber女乘客的爆料,她在给Uber司机低星级评价后竟收到一条“威胁短信”及一连串的骚扰短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桩看似普通的乘客投诉,却揭露出了打车软件个人信息泄露“黑洞”。

    

     喏,就是这条短信↓↓↓

    

     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竟招来了这样一条短信?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这还只是开始,更让人咋舌的还在后面……

    

     乘客:1星评价引来垃圾短信频繁骚扰

     当事人王女士向四川日报记者道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5月28日,她通过Uber拼车从温江凤溪大道出发,出于目的地不好定位的考虑,她将终点定位在目的地的街对面。

     到了定位点后,王女士说明了情况并请司机开到目的地,司机没有答应;王女士说“那开到路口我自己走过去”,司机还是没答应,并称“定位在哪儿就是在哪儿”。王女士愤而下车。

    

     ▲ 乘客提供的行程截图

     王女士讲,介于司机的态度,她当天给司机打了1星的评价。

     照理说司机在Uber后台并不能看到乘客的评分,但奇怪的是,后来司机竟打来两次电话让王女士修改评分。对此,王女士没有同意。

     此后,王女士便收到了本文开头司机发来的“威胁”短信,并且频繁收到各种“骚扰短信”,有的消息从早上6点多就开始了……

     而从她发给界哥的短信截图中可看到,这些短信大多是来自各种验证码信息。王女士说,“以前从来没这么密集地收到过此类短信。”

    

     王女士向优步公司投诉,并报了警。5月31日,优步客服打电话向王女士回复了处理意见,并给她发送了邮件。王女士称,优步处理后,她就没收到骚扰短信了。

     王女士说,本以为事情到此告一段落,然而从这个月10号起,她又开始收到此类骚扰短信,她也再次向优步进行了投诉。

    

     一次Uber评分,一次投诉,竟引来这样的“骚扰”,那事情真如王女士所说吗?四川日报记者也联系到了当日的Uber司机。

     司机说:根据当日接待情况推测打低分的乘客

    

     从行程截图里可以看到,当事司机用于跑Uber的是一辆迈腾。接通电话后该司机表示,自己很少跑Uber,有些地方不熟。

     接着他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情景:他当天在温江时接到这个Uber拼车单,乘客王女士上车后确实说明了目的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于是他便手机导航,输入了王女士所说的具体地点。

     而据罗司机讲述,到达王女士后来所说的目的地后,王女士却说走错了,让他继续送到另一个地点。在自己拒绝后,王女士便下车了。

     据了解,

     Uber司机端看不到具体的乘客评分。

     那么问题来了,

     司机是如何得知是这位乘客打了低分呢?

     据罗司机讲,Uber后台确实看不到乘客具体的评分,他也只是根据当天跑Uber时接载的乘客态度推测出是这位乘客打了低分。

    

     事情如果只发生到这里,也还只是一桩普通的投诉。但令人意料不及的是,整个事件却揭露出打车软件个人信息泄漏的“黑洞”。

     四川日报记者今天通过手机叫车软件打车时,从其他司机处打听到,现在滴滴和Uber的司机群里竟有这样的应用软件风行,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特定手机号码发送骚扰短信。

     在一些网络打车平台上,乘客和司机互相能看到对方的个人信息,一言不合就可以进行“骚扰”,想想也是可怕……

     那么,

     对于由此引发的用户隐私泄露风险

     优步又如何回应?

     优步回应:“隐身”电话号码将在成都上线

     四川日报记者致电了优步成都公司工作人员,对方称,对于乘客的投诉,优步会在保护乘客信息的情况下向司机证实,如果证实事情如乘客所言,则会视情况对司机进行警告、处罚,情况严重的会予以封号处理。她也同时表示,在优步司机端是无法看到每一单乘客的星级评价的,只能看到总体的评分。

     而对于如何保护乘客信息安全这一点,该工作人员表示,除了评分匿名以外,优步会在各城市逐步上线“隐身”电话号码功能,届时,在司机端看不到乘客电话号码,而是将通过第三方平台呼叫。据她介绍,目前该功能在北京地区已上线,成都地区预计会在6月上线。(感觉如果有了这个功能安全多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怎么办?

     本以为只是一桩普通投诉,

     “退一步海阔天空”就能解决;

     然而挖到最后,

     却发现这样一个惊人“黑洞”。

     在此,我们且不论乘车过程中

     孰是孰非,

     单看由此暴露出来的,

     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安全隐患。

     乘客和司机互相能看到对方信息,

     一言不合就可以进行骚扰,

     甚至还有专门的软件来“帮忙”,

     想想实在太可怕!

     我们怎么更加安全地“约车”?

     怎样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信息?

     你怎么看?

     欢迎【写留言】评论!

     四川日报记者 赵泽宇

     本文编辑 陈晨

    

     欢迎关注“四川车界”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四川日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