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草、木、水,影。。。他的作品是整个大自然
2016/6/11 求是设计会

     文已获得作者授权

     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心之城

     微信号:匠心之城

     一双带着拳击手套的手,

     是怎样,

     握住了自然之手?

     一个建筑的门外汉,

     是怎样,

     诠释了最高逼格的建筑之美?

     人与自然

     Man and Nature

     如果你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当你来到下面这个教堂,

     一定会有接近上帝的错觉。

    

     作为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之一,

     “光之教堂”的出现,

     让我们知道,

     谁能握住自然之手,

     谁就接近了美之极致。

    

     单从外部看,

     光教堂并没有什么玄乎,

     不过是最朴素的混凝土墙,

     围合出一片黑暗;

    

    


    

    


     但当你绕过坚实厚重的墙体,

     缓步走进教堂,

     一种隔绝之感便从心底里漫将开来;

    

     阳光从墙体的十字交错开口泄进来,

     上帝之手书写的“光之十字”,

     带给你的绝不仅仅是,

     心灵的震撼!

    

    


     不像米兰教堂般华丽伟岸,

     不像圣彼得教堂般富丽堂皇,

     人们置身光教堂,

     却自然能感受到它的神圣与庄严。

     它看似渺小,却内涵伟大,

     罗马教皇甚至论定它是二十世纪最佳教堂。

    

     而它二十七年来一直蜗居在大阪城郊茨木市北春日丘一片住宅区的一角,除了那个置身于墙壁中的大十字架外,并没有放置任何多余的装饰物。

    

    


     安藤忠雄说过,

     他的墙不用挂画,

     因为有太阳这位画家为他作画。

    

     在安藤忠雄的设计中,

     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

     但它并不是全部,

     风、雨、草、木、水,影,

     安藤忠雄拥有的是整个大自然。

    

     就像他的“水之教堂”,

     一条简单的线分开了大地和天空,

     世俗和神明。

    

     精心设计过的人工水池,

     能微妙地表现风的存在,

     哪怕一阵微风,也能泛起涟漪。

    

     当巨大的玻璃缓缓打开,

     清风徐来,水声响起,

     目光中心的白色十字架,

     在水一方,

     宛若伊人。

    

     空间中充溢着饱满的光线,

     在自然的洗礼下,

     更容易感受宗教的肃穆。

     在与自然的融合中,

     人们才能真正地面对自我。

    

     而安藤忠雄的自然哲学还不止这些,水教堂外是L型的混凝土墙,人们只有走过长长的墙,在尽头开口处转过180度,才能豁然开朗,如入桃花源,禅意悠远。

    

     建筑是一种媒介,

     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安藤忠雄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但你一定想不到,

     他从未接受过一天正统的科班训练,

     最开始的职业甚至是一名拳击手,

     还有着比赛23场只败三场的好成绩。

    

     他的建筑梦萌芽于小时候看家里木匠做房子,并不富裕的家庭中,只有姥姥支持他的建筑梦。姥姥告诉他:钱要花在改变自身价值上。

    

     虽然被调侃为“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但他并没有只吃天赋的老本,他认为,他的成功得益于广泛多方面的阅读与旅行。

    

     职业拳手的经历让安藤忠雄有一种执着的反抗力,自由的国外游学经历更是激发了他的反抗特性,他切身感受到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尤其在70-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以后,越来越多的商业建筑只顾利益,不顾人们生存环境。

    

     他力求回归最质朴的旧日生活状态,

     在功利环境中求生存。

     他认识到“活出自己的人生”最重要,

     这也是他一生的做事原则。

    

     正是源于对自然、生活和人本身的热爱,

     安藤忠雄更懂得人、自然和建筑和谐相处。

     “现代建筑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让人感觉不到风、光、雨和季节的变化,

     人对自然越来越迟钝。”

    

     他的“底下美术馆”,

     坚持一贯的极简混凝土墙面与天窗,

     利用光影的变换,

     使底下空间与外界空间忽而割舍忽而融合。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

     主体寺庙建于硕大的莲花池之下,

     莲池深处那交错的红色,

     让我们能听到梵音。

    

    

     “住吉长屋”的庭院,

     让业主找回城市中早已消逝的风光雨露,

     光线在光洁的混凝土墙壁上,

     诉说着时光的变迁。

    

     有人说,建筑是生活的容器,

     那生活又是什么?

     也许像安藤忠雄那样,

     安安静静地,

     以不打扰自然的方式存在,

     才是建筑乃至生活的真意吧。

     - END -

     文字为匠心之城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求是设计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