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究竟在做什么?
2015/2/16 中外管理杂志

     2015年年初,一条未经查实的消息在微信圈内转发,IBM裁员大调整涉及所谓四分之一的全球员工,很快这条消息就被证伪,但这些年关于其不断业务转型的消息早已让外界有点感到迷茫,IBM究竟在做什么?

     文/本刊记者 邓纯雅

     IBM究竟在做什么,特别是在出售了低端服务器产品线之后,这种疑问更是再次加深普通受众的印象,这似乎已经不是一家传统的IT公司了。

     “最近我们在做的云计算体验周,很多人才恍然大悟,IBM已经开始进入全面转型时期,我们从最早提供产品到解决方案,如今更是为很多企业提供智能应用平台,应该说我们已经是一家云组织。”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合伙人、通信与媒体事业部总经理郭继军告诉《中外管理》,这种变化并不是最近才开始发生,而是IBM近5年以来进行的全面业务转型最终落地的结果。

     对于外界的认识偏差,以及IBM内部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核心裂变,《中外管理》专访了郭继军先生,希望能从这种深入的对谈中,真正摸索和描绘出一条IBM云战略的清晰路线。

     《中外管理》:听说您最近负责IBM与苹果合作在中国落地的工作,现阶段的进展如何,有没有遇到哪些挑战?从这个项目出发,您对于如今中国在云计算领域的应用现状有着怎样的思考和建议呢?

     郭继军:其实苹果和IBM的合作要在中国落地,遇到的最大挑战并不是移动应用的部署,而是来自在背后支持这些应用的云。今天企业移动化要做的所有事情都离不开云,这是一个完全崭新的生态。如果今天在一个手机上实施企业级应用,传统的做法是做一个网关,让它接到我们网关上,然后网关再接到内部的企业,就已经输掉了。首先它不可能灵活的扩展,当移动的交易数变多,这个网关就要不断地扩容,但如果不是在云端扩容而是在自己企业扩容,就又回到了原来的传统做法上去。

     虽然在国内大家听到云这件事都听了好几年了,已经不陌生了。但真正碰到一个大企业,无论是银行、电信还是零售业,如果问他们的CIO你现在的云战略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我们现在已经有虚拟化的设备了,现在也在思考建立自己的私有云。我见到的很多欧美的客户和国内的客户非常不一样。这些企业已经在讨论新的应用架构、新的企业架构等更加深入的话题。在国内,经常在媒体上谈论云的企业往往是互联网企业,游戏企业,因为他们的IT应用设施刚刚建立在云端上,他们会讲一堆故事说通过云计算我们省了多少钱。但是很少有大企业出来说我们已经搞定了云这件事情,这对我的冲击非常大。云计算环境的不成熟其实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真正的企业级移动战略的发展。

     《中外管理》:对于云产品的高度重视,是否也说明IBM又在完成一次全新的转型,那么对于工作在其中的你们而言,工作的模式和内涵有哪些最深刻的变化呢?

     郭继军:加入IBM之后可以说,每天都在迎接挑战和改变,外界的反应如此之大是在于他们缺乏对IBM这些年战略变化和投资的了解。比如大数据,比如云计算,比如智慧城市,比如移动先行,比如社交化,这些趋势是复合存在的又彼此共生的。智慧城市是从全局出发、关乎大局的战略,移动和社交是我们的沟通模式的最显著变化,那么大数据由此而产生并发生爆炸,怎么才能管好和用好以及存储这些数据,我们就需要云。这些战略在前些年都是在酝酿中或者说是在初步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说到了2015年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爆发力,我不觉得这次是IBM突然秀出自己,而应该说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后带给大家的惊喜。

     其实我们最近反而要新招募大量新兵,都是在壮大这些新的领域所需要的专家和人才。这些年大家最关注IBM卖掉了哪些传统产品线,却没有关注我们到底收购了多少在全新领域的公司和业务线,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列出一个大的表,可能会把大家吓一跳。

     在内部,因为全新业务的展开,势必要引发新一轮的培训学习热潮,我自己最近半年都在做培训和学习,因为客户变化太快,我们不学习就跟不上他们的步伐,这是很恐怖的。此外我们的工作模式更加灵活、更加互联化、交付也更加及时,我们真正与客户携手一起成长,这些变化是随时都在发生的,所以只有积极去面对挑战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这些或许正是这家公司特别富有魅力和可以堪称伟大之处,我们是十面埋伏然后一击即中,这有赖于我们长期对于客户市场的深入调查和分析,以及百年积累的研发创新能力,使得我们总能先于竞争对手一步,早做部署,并在最佳时机出击,决胜于千里之外。

     《中外管理》:能够具体谈谈您所说的国内外在云计算市场发展的差距吗?这些差距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呢?

     郭继军:中国的云市场和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见到的很多欧美的客户和国内的客户非常不一样。这些企业已经在讨论新的应用架构、新的企业架构等更加深入的话题。实际上,云的变革不单单是将设备放在云端,而是它在改变许多流程的同时,也在帮助企业构建一个全新的架构体系。这个体系需要具备很强的基础设施,要有可以把云端的内容、数据和传统应用进行对接的中间件,要有云端一整套的API, 还要有一整套新的基于云和传统体系架构的大数据管理能力。这个体系架构对于很多国内企业来说是空白的。我这么说可能有点极端,但是这却是我看到的现状。总的来说,中国大多企业在云计算的关注还比较多的停留在技术实施层面,比较多探讨的话题还停留在云的1.0,也就是省钱、灵活性的角度。然而欧美很多客户的领导都在讨论新的应用架构、新的企业架构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认识的偏差和对整个环境生态建设的忽视,必将导致在全新的云应用时代,我们的国内企业将依然只是跟随着,而非领跑者。我们可以想见,在你发现自己的国外竞争对手已经熟练应用这项技术、并且不断优化自己的运营流程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即时服务时,你才刚刚开始学习,这恐怕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市场巨大差距。所以我一直觉得企业在全新的一个平台进行全面角逐,你必须了解比赛规则并拥有自己的核心武器才能获得胜利。

     《中外管理》:那么,在您看来,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对此,您又有着怎样的建议和思考呢?

     郭继军:其实,国内的云计算发展相较于国外还不成熟,我主要总结了三点原因。第一,国内的云端开发环境不成熟。我们和美国企业讨论这些架构的时候,云的中间那一层架构已经很成熟了。今天回到国内,中间一层确是一片空白。第二,数据管理不成熟。移动的落地如果把后端数据和云端数据全部整合在一起,中间件要如何管理数据的安全、隐私和可靠性变得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们的中间件怎么管理,安全、隐私、可靠性,这些都不成熟。然而这些问题欧美的企业都已经解决了,他们有非常专业的云计算团队帮助你。第三,客户认知水平局限。当前很多企业对于移动端的理解比较多停留在个人消费者应用层面上,比如支付、聊天、实时通讯等等,而对于后端的连接,绝大多数IT老总没有准备好,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战略储备。现在我们和客户推广与苹果的合作,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很多客户认为我就是买一个应用而已,他们还不清楚企业级的移动战略是什么,整套的系统移动化,绝对不仅仅是APP这么简单。

     从这个三个角度来看,国内企业急需补课,也需要重新规划自己的后云计算时代的IT战略。

     《中外管理》:那么中国企业在未来发展云计算的时候,IBM有什么建议可以缩小这种差距吗?或者IBM在云计算领域有什么动作,值得企业借鉴?

     郭继军:计算时代的今天和过去有很大的不一样,不管是移动化、分布式、云化、物联网化,这些都是计算模式的巨大变化。这些大的变化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都十分挑战。今天很多企业做的很好,但这些挑战对他们同样存在,只要一招不慎就错过时机。现在云计算正发展到一个拐点,IBM建议企业通过三大举措来推动云服务的升级。IBM会继续走开放的路线,帮助企业迎接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首先,我们会开放架构和平台,例如开放OpenPOWER等技术。其次,我们会坚持开放的合作。我们将邀请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我们,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我们还会牵头打造全新的云生态系统,覆盖全行业。本着“Made with China”,我们会与中国一起来创造,共同携手,全速推进云时代变革。

     《中外管理》:提到具体的云计算产品和业务,似乎IBM如今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混合云的领域,并宣称如今的真正混合云时代,对于这个定位,您是怎样理解的,从市场角度,IBM相比其他竞争对手,最大的后发实力又来自于哪里?

     郭继军:互联网商业就像在左岸,而传统商业则像在右岸。IBM是最了解右岸的人,也深知如何架设连接左岸和右岸的桥梁。IBM正在和左岸的苹果、推特、腾讯等企业巨头联手,打造连接左岸和右岸的科技大桥。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混合云。混合云带来的不仅仅是新旧模式的连接,更是新的架构的建立。CAMS(云,大数据分析,移动、社交)这些都是驱商业世界从根本上发生变化的因素。对那些大型的制造企业、银行、医疗机构、电力企业而言,他们更需要寻求外界的帮助。这也是为何他们选择IBM的原因所在。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懂他们、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带来新技术,带来整个行业的洞察,以稳妥的方式去帮助他们提升竞争力、为他们提供长期有力的支撑。

     就像我们最近常常在谈论的一个话题,那就是经济下行期间,企业如何在节省内部成本的同时去更好的服务于客户一样,一个行业企业生存的根本仍然看重的是业务的本身而不是其他。IBM可以帮助他们的业务在一个可靠的平台上无缝顺利运营和交付同时还保障其信息和数据的安全,这就是我们的混合云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未来在这个领域,IBM的市场空间应该说非常值得期待。企业已从从最初的疯狂竞争、打价格战到现在都变得冷静和客观起来,这是因为他们并不想要一个便宜但随时会出问题的产品,而是想要一个真正能够让他们脱胎换骨的产品。当然也依然存在一些客户,他们的需求可能非常简单,或者他们的认识角度还是停留在基础架构角度。在左岸和右岸的贯通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占领全部市场,IBM 一直都有自己独到的市场判断和战略诉求,但同时,我们也会去寻找一些真正志同道合的伙伴,无论是业务伙伴还是所服务的客户,大家沿着共同的方向去努力,这才是最好的市场开拓之道。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回复数字编号,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1. 芮成钢:你急什么?2.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3. 领导力是服务出来的4. 寡人吴长江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7. 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8. 你在做谁的事?9. 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