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之殇:把消费者当弱势群体
2015/4/17 中外管理杂志

    

     中国始终没有跨过“从数量经济”到“质量经济”这道坎。究其原因,还是发展经济的思维方式有问题,总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先生产,后生活”。把生产者放在最优的位置,而把生产者的对立面——消费者放在极其弱势的位置。

     文/张曙光

     “中国人出国购物热点从LV包改成马桶圈了”。这个跨界转换颇有戏剧性效果,但这可能与国内的反腐败没啥关系。出国买日本马桶圈就是一个简单目的——用着舒服。

     马桶圈胜在细节

     “马桶圈热”搅动全国,甚至成了“两会”的“议题”。有政协委员说,老百姓热衷购买日本马桶圈,反映出对中国产品质量的不放心和对国产品牌的不信赖。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则认为:“为什么出国买马桶圈啊,就是因为在细节上做不好、没有自己的品牌。所以讲创新并不意味着都是大的事情。”媒体更是紧盯马桶圈不放,最后挖掘出“日本马桶圈都是在中国苏州加工制作的”这一新闻。但这些媒体没有提及其产品标准是谁制定的。

     其实不管马桶圈是在哪做的,只要好用就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笔者去日本的次数不多,但印象最深的日本产品确实就是马桶圈。日本马桶圈的功能细分非常合理,分男部、女部。无论是水流喷射的力度、角度、温度,都是恰到好处。其他如热风吹干、冲水防溅等功能,也真是细致入微。当然笔者绝不是盲目崇外者,也在国内用过国产品牌的马桶圈。结果是急了一头汗也不能解决问题,最后还是用手纸了事。

     现在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国人颇为自豪。可具体到商品质量上还是有相当差距。虽然现在中国号称是世界制造大国,但真正能能拿得出手的品牌商品太少。

     中国制造之殇:把消费者当弱势群体

     当然,说中国人不重视品牌建设也不尽然。1980、1990年代,由国家出面搞国优、省优、部优产品评比,就是想搞出一批名牌商品。笔者也曾参加过相关会议,可看到的参评商品颇令人汗颜,怎么看都不像是工业化国家拿得出手的商品。

     现在中国成为世界出口大国,可中国商品还没有在国际上得到与其相应的地位。在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工作主要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改革开放后到了1990年代初就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接下来应该进一步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可中国始终没有跨过“从数量经济”到“质量经济”这道坎。究其原因,还是发展经济的思维方式有问题,总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先生产,后生活”。把生产者放在最优的位置,而把生产者的对立面——消费者放在极其弱势的位置。

     官方纵容,中国制造难以高大上

     很多年以前,笔者供职过的媒体曾报道过有关国产牛奶中含有抗生素的问题。结果引起原国家经委有关部门的极度不满。但实际上欧美等国早就意识到了牛奶中含有抗生素对人体的危害,并制定了相关标准。但是中国有关部门就是不出台相关标准。他们的原则是,如果80%的生产企业做不到的,国家就不出台相关标准。说白了就是“就低不就高”。

     以这种思维方式发展经济的结果就是,中国的经济呈现出“劣币驱良币”效应。中国企业一天到晚打价格战,营销竞争;拼数量,拼规模,拼市场份额,但中国商品的质量就是上不去,自然环境却越搞越糟糕。现在中国环境已经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对生产者太过宽容。本来政府制定的生产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就很低,即使所谓“达标”排放也会造成相当大的污染,更何况连这么低的标准也不能严格执行呢?

     现在中国游客在日本东京拎着马桶圈满大街晃悠,就像给一些沉溺于所谓“中国制造大国”梦中人一记耳光,且看大家能不能清醒地正视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

     (本文作者系《中国经营报》原副总编辑)

     特约编辑:周颖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寡人吴长江6.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7.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8.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9.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10.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1.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2.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3.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4.《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5.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