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故事|最特别的第26轮面试
2015/4/20 中外管理杂志

    

     哲理的故事:

     2008年,在IBM、惠普等IT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王桂生跳槽到任仕达集团,担任中国区猎头业务总监一职。工作了三个多月之后,公司突然派他到荷兰总部,与各个部门的负责 人进行一次面谈。实际上,这是公司看中王桂生的工作能力强,有意安排26个部门的负责人对他进行面试,如果合格,公司将委派更紧要的职务给他。

     总部前25个面试官问王桂生的,都是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一些问题。对于人力资源的功课,王桂生虽然早已准备充足,但坐在面试官前,他一点也不侃侃而谈,而是秉持一种“双向 面试、平等交流”的态度,从容应对25场面试。

     王桂生的第26个面试官,是任仕达集团全球市场推广部的经理。这个经理并不按常理出牌,他与王桂生谈论的,是欧洲各个国家宗教派别的优缺点以及历史渊源。

     面试官谈的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这让王桂生暗暗叫苦。不过,他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他想:既然面试官愿意问这个问题,一定是他很得意他在这方面的积累。眼下,当个倾 听者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他对欧洲各国宗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尽量创造话题,然后把话题抛给面试官,让他来讲。有几分钟,面试官刚讲完意大利的某个宗教就接着讲 法国的某个宗教,王桂生马上接过话题问:“刚才您所讲的意大利宗教与法国宗教是否有些关联?”这样的问话,立马就让面试官表示出极度愉悦。在他看来,王桂生是一个积极 主动的倾听者。

     26轮面试过后,王桂生就坐上了返程的飞机。可他还没下飞机,一封升任他为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的任命通知邮件就已从总部发送到中国。正是从那一刻开始,任仕达这家财富500强 公司出现了第一个亚洲人高管。

     故事哲理

     能让你抓住机遇的,不能只是展示充分自己既有的能力。因为成长总是在挑战人的极限,就必然会触及自身能力的边界之外。既然注定如此,那么不妨大方展示自己的无知。关键 ,是将无知变成求知。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寡人吴长江6.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7.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8.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9.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10.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1.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2.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3.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4.《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5.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