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天管理修炼78|企业是一张由利益、群体、情感组成的关系网
2015/8/19 中外管理杂志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2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文/李金良

     和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或者主持企业变革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给企业开药方的时候,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企业的脉搏,看出企业表象背后的问题,那么,必然是吃力的,结果必然是失败的。操刀的人,必然迷失在企业的生态环境中,要么黯然出局,要么被当球踢,要么成为炮灰。

     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人,在与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必然是能够迅速感知企业生态、把握企业生态和利用企业生态的高手。惟其如此,才能够适应生态并裹挟这种生态前行。如何快速阅读企业的内部生态环境呢?此中没有固定章法,鱼有鱼道,虾有虾道。

     阅读企业生态,首先是为既定的目标服务的:让企业的生态成为自己目标的协同者而非对抗者。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只是正规的组织机构、规则流程、人事更替、业务往来、官话套话、迎来送往、嬉笑怒骂等等表面现象,如坠雾中。一般情况下,我们感知的是领导的好恶、规则的破坏、人事的背叛、心态的矛盾等等,仿佛戏院。一切都是飘忽的,一切好像都是偶然的。领导昨天说的话可能今天就不算了,规则刚刚定下没有几个月就走向另一个方向了,小小的门卫竟然能够成为关键时刻的关键人物,或者是不见经传的人物能够左右一项关键决策的结果----矛盾,无尽的矛盾。好像都是不合理的,但好像又是必然的。那么,是什么左右这些事情的发生呢?是什么决定了事情的走向呢?

     透过企业的表面,可以看到企业是一张网,一张由利益、群体、情感组成的关系网。不同的人在上面有不同的诉求,不同的人在上面有不同的地位,不同的人在上面有不同的历史。要想洞察其中的奥秘,必须把握四个关键:高层立场、中层派系、基层领袖、利益节点。

     好不好,看领导。领导向哪走,是由屁股决定的,不是由脑袋或者是理论决定的。因此,在领导层面中,领导的意图、决策和执行方式,是由他的立场、价值判断和行为惯性决定的。

     对于领导集体而言,最终的决策往往是一个博弈的结果,是各个不同立场的领导之间讨价还价、利益协调、情感认同、突发事件影响等等的混合物。

     因此,对领导层的阅读,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领导在领导集体中的地位、名义上的职能分工和实际的职能分工、表面的作用和实际的影响能力。这是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要考虑到领导集体中不同的人,因为履历背景、个人偏好、利益立场、价值立场、战略眼光和地缘特征等形成差异。这种差异,会形成对企业决策的差异,进而在领导集体中形成若干个小团体。比如因为共同喜欢某种运动、老乡关系、同学关系或者有共同的从业背景等等,都会形成某种“共识”,进而形成某种默契。这种小团体行动不会完全一致,成员也不是固定的。往往跟着时局的变化重新组合、分化。识别领导层内部因为不同取向而形成的小团体非常重要,因为对这些团体的反应和互动决定了自己的策略在根本上是否是有效的。

     高层的分化,会在中层中得到明显的表现,即中层有派系的区别。但这种对应不是严格的,会有各种矛盾的现象,比如某些中层因为同学关系经常在各种事情上相互呼应,同时他们还会在不同的事情上倒向不同的高层。总体上,会沿着三条线索形成派系关系:利益归属、身份背景、好恶倾向。这种分化会体现在他们对高层的互动上,比如对高层决策的赞赏或者沉默、抵制,对高层的评价,对高层的亲近、疏远或者厌恶的感觉,等等,更体现在对高层决策的执行力上。因为高层的地位、魅力不同,会导致不同派系的力量对比、影响力不同。这种关系是弥漫在空气中的,如果不细心或者对此种政治生态不敏锐,感觉不到其中的微妙。正是由于这种关系,可以通过对中层的阅读,来了解高层之间的关系。此外,中层的冲突,有时会非常激烈。在利益、情感或者是突发事件的刺激下,或者是在高层的授意下,中层会就某件具体的事情开展激烈的角逐。比如某种制度、某项合同、某种管理方法或者某项改革措施。角逐的结果一方面会决定当局的中层的命运,另一方面也会成为高层之间彼此制约的砝码。

     在中层和高层的关系上,有一点是明确的,中层是高层实现目的的“手段”,因此对中层的影响力决定了高层的实现目标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层是一个企业的脊梁,是一个企业的腰眼。是桥梁,也是手和脚。对中层生态的阅读,决定了面对一个具体的企业时,是否可以“穿透”这个企业的基本面,是否能够赢得这个企业的“根本性”支持,决定了是否可以有效影响这个企业。

     在企业的基层,除了职务、行政隶属关系形成的分割以外,基层中的“意见领袖”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实际的运作中,意见领袖的倾向会对中层决策形成强有力的钳制。因为基层中的意见领袖是中层借以推动具体工作的关键载体,因此,基层领袖对于企业的变革、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企业的成败。一个企业的文化,最核心的节点,就是这些意见领袖的价值判断、行为惯性、思考模式。这些会构成特定的文化氛围,从而成为企业认同的文化坐标。这种文化氛围,由高层发起,中层鼓吹,基层繁衍。如果高层和中层与这种文化不匹配,往往被这个企业边缘化。高层改革失败而黯然离开,空降兵在企业里挨屁股板,都是这种强大的力量使然。同样的,和一个企业打交道,如果不能和这个企业的既有文化有“交集”,那么,必然不能对这个企业形成影响力。要熟悉他们的口头禅,熟悉他们共有的情感表达方式,熟悉他们的好恶,熟悉他们的历史,对他们感到自豪的地方予以赞扬,给予他们所需要的思路、观点、方法。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影响力在特定的企业扎根。

     总的规律:高层博弈决定中层派系,中层派系衍生基层领袖,基层领袖带动企业方向,利益节点决定事件走势。高层是方向盘,中层是发动机,基层是车轮子。这些都是在正规的、书面的、粗浅的交往中无法看到的背后逻辑。

     一旦了解了企业的生态环境,洞悉其背后的逻辑,在观察一个企业的时候,在和这个企业打交道的时候,就不会在丛林中迷失,而是插上翅膀,在天空中鸟瞰;是淙淙的泉水,和这个森林相互糅合;是蜿蜒的蚯蚓,在盘根错节的树根中找到通路。自然,也就知道话该怎么说,态度该怎么取舍。

     来源:和君咨询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