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将取代LED,未来的电视可卷曲、可折叠
2015/8/25 中外管理杂志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2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文/刘步尘

     “下一个时代的电视是谁?”

     三星的SUHD?创维的GLED?海信的ULED?TCL的QLED?告诉你:都不是,是OLED。

     OLED,学术名叫“有机发光二极管”。媒体关于OLED的表述通常是这样的:比LED液晶电视更轻薄,清晰度更高,色彩更鲜艳,对比度无限大,即时响应,柔性显示,可卷曲、折叠。

     在我看来,“比LED液晶电视更轻薄,清晰度更高,色彩更鲜艳,对比度无限大,即时响应”,算不上OLED最本质属性。OLED综合显示效果优于LED液晶毋庸置疑,要说OLED画面表现力与LED液晶相比有革命性改变,似乎也谈不上。与LED液晶相比,OLED最大优势是对比度无限高、即时响应,对比度无限高的好处是增强了画面立体感、纵深感;即时响应的好处是画面不再出现拖尾,以及由拖尾带来的视觉模糊。

     这么说吧,如果一台电视的画面表现力满分为100分,我给4K OLED打 100分,给高端LED液晶打90—95分。

     事实上,LED液晶发展到今天,技术已臻于成熟、完善。把一台高端LED液晶和一台4K OLED放在一起播放相同的视频画面,若无人特别提示,普通消费者并不容易看出二者的差别。至少,OLED和LED液晶的差别,并不像彩色电视和黑白电视那么明显。

     于是问题来了:我凭什么说OLED代表了电视发展方向?代表了下一个时代的电视?

     就凭这六个字:可卷曲、可折叠。

     有人会习惯性地反驳我:可折叠、可卷曲有意义吗?谁家的电视没事儿折了放放了折?

     我只能说,你已陷入思维模式化。

     的确,对于家里的电视,人们一般不会折折放放,能折叠卷曲此时意义不是很大。事实上,我们观察OLED的时候,我们应该站在一项革命性显示技术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一台电视的狭隘角度上。站在新显示技术的角度看,OLED可卷曲、折叠的属性会几何级放大显示器(包括电视)市场,也就是我常说的那句话,“电视的物理形态将发生巨大变化,在不可能做成电视的地方做成电视”,打个比方,如果今天全球市场的电视规模是2000亿元美元,未来可能会变成10000亿美元。这就是我为什么看好OLED并力挺之的根本原因。

     说直白一点,未来的电视也许可以印在衣服上,印在书桌上,印在一座大楼的楼体上,LED液晶呢吗?当然不能。

     事实上,也许就在明年,就会有企业推出“贴在墙上的电视”——而今天电视,仍然只能挂在墙上。

     正因为OLED有这样的特性,决定了它必定取代LED液晶,这几乎是一个不用思考的结论。

     LED液晶显示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它的巅峰期,好比鲜花绽放得最灿烂的那一刻。问题在于:怒放之后呢?

     回头看,十年前,当索尼推出特丽珑显像管电视的时候,平板电视开始了它对CRT显像管电视的取代。

     也是十年前,当模拟电视被大多数人视为足够清晰的时候,数字电视开始了它对模拟电视的取代。

     再往前二十年,彩色电视毫不犹豫地逐渐取代了黑白电视。

     今天,LED液晶终于走到它生死攸关的时刻。

     从目前情况看,最有可能取代LED液晶的就是OLED。

     事实上,韩系两大彩电巨头三星、LG已完成OLED产业链所有环节的布局。一个最新的传闻是:二巨头在韩国政府调停下实现专利和解,未来有可能联手发力OLED市场。属于中国企业的机会已经不多,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奋起直追,而不是继续沉湎于LED液晶的辉煌里。

     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彩电企业都认清了这一趋势,总有企业幻想LED液晶时代无限期延续下去,让人联想起十年前,曾有中国彩电企业幻想CRT电视持续下去。

     平板电视替代CRT显像管电视,沉淀出新的彩电市场格局:从全球看,韩系的三星、LG取代日系的索尼、松下,成为全球彩电主导力量;在中国市场,创维、海信、TCL取代原有彩电三强,成为中国彩电领导力量。今天,OLED对LED液晶的替代,会沉淀出新的彩电市场格局吗?答案是肯定的。

     谁将胜出?谁将淘汰?看谁能把握大势顺势而为。我相信,最终胜出的那个,一定是敢于放弃既得利益的企业;那些为既得市场格局而患得患失的企业,乃至有意无意与趋势对抗的企业,必将败得一塌糊涂,甚至转身都来不及。

     好在创维、康佳等企业已经开始行动。

     预计OLED市场正式启动,将发生在明年。也就是说,属于执迷不悟者转身的时间,只有一年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彩电下一个时代的竞争,其实是决策者眼光与智慧的竞争。

     (作者为家电行业资深观察家)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