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职场人,牵着老板的鼻子走
2015/11/11 中外管理杂志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2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下属和上司的关系,不仅仅是执行者和决策者之间的关系,聪明的职场人,更懂得适度地“牵着老板的鼻子走”。

     文/本刊记者?谢丹丹

     有两类职场人:一类是安于现状,只满足于自己手头的工作。另一类是在完成自己工作之余,思考如何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甚至总是想方设法提出富有洞见的构想,让上司为这个构想“埋单”。

     叶大维服务于有着152年历史的德国拜耳集团。十余年来,从拜耳的专职顾问到大中华区种子业务总经理,叶大维一路向前,从无到有,在拜耳的种子业务领域,开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要探寻叶大维的成功之道,“Think Ahead(想在老板之前)”——是他这些年驰骋外企职场的重要法则。

     在叶大维看来,很多人不善言谈,宁愿把好的想法“烂”在肚子里。“但作为职场人,如果能够凡事想在老板之前,那么在职场上将会创造无限可能。”他对《中外管理》建言。

     任何想法都基于战略思维

     想在老板之前,然后把这个想法清楚地呈现给他,这是伟大创想实现的第一步。这些想法可以是新的商业模式,也可以是开拓新市场。而它们又恰好戳中公司发展的某一痛点。

     叶大维所负责的农业领域,业务范围广、投资额度大,所以试错成本也高,公司作出的每一个决策都相当谨慎。

     为此,叶大维通常为一个“伟大的创想”造访很多相关人士,做大量的相关调查。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了解决策中的关键人物,了解他们关心和顾虑的事情。同时,每个阶段的决策者也很重要,在叶大维看来,他们同样需要被关注。透过这些点,一步一步打消上司的疑虑,给老板呈现一个美好的图景,创见被执行的可能性就会高。

     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战略思维”。叶大维负责种子业务,由于农业在中国的特殊性,他必须要对国家相关政策、市场走向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基于战略思维,提出的想法才会更有价值。

     在中国,碍于权威,上司和下属之间往往隔着一堵厚厚的墙。作为下属,要敢于打破这堵“思维的墙”,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不用过多担心老板是否会接受。既然出发点是为公司好,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当然,管理者也要足够开放,愿意去承担风险。因为没有创新的想法,公司就不会进步。叶大维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能磨灭员工的创新力。即使员工的想法距离现实太远,他也会鼓励员工:“这个想法很好,你再看看是不是还有一些没有考虑到的层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员工不断地去完善和打磨自己的想法,直到成熟、可执行。

     做最重要的事情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完成自己手头的工作即可,为什么还要去想岗位职责之外的事情呢?哪有时间去想啊?

     但是,看看叶大维的时间表,便知这就是“不同”:每周有三次跨国电话会议,且都在晚上;他是北大国发院BiMBA学生,每周末上课,同时任班长,负责组织班级活动;担任行业协会主席,此事占去工作时间的一半。同时,参与商会法律的征集意见工作。公司内部还有员工管理等具体事务。节假日陪伴妻子和两个孩子外出旅游。

     叶大维时间管理的秘诀是什么?答案是,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优先顺序的排序。

     作为管理者,叶大维同样这么要求下属。他鼓励下属:“如果你遇到工作内容超负荷的情况,请找我来谈。”但前提是员工必须先按照优先顺序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梳理,然后大维会根据公司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对员工的任务清单进行适当的修正。“当公司的策略发生变化,所做事情不再是公司焦点的时候,这个任务就可以放缓或暂时搁置了。”他语气十分轻松。

     至于节省下来的时间,他认为可以折腾更多“工作之外”的事情。参与行业协会和商会的经历,反而给叶大维思考问题提供了很多新的素材来源,帮助他站在一个行业的角度去审视公司的业务发展。拥有比上司更宽的视角和更广的消息源,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那些好的想法就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冒出来。

     在中国,农业并不是一个自由的准入市场。在这样的环境下,叶大维必须突破常规,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在对国家政策、相关法规、国内市场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叶大维向总部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技术转让等新的商业模式,部分创想已经开始执行。

     很多在外企工作的职场人,一旦工作达到一定年限,便无法突破“螺丝钉”的命运。他们要么“逃出去”,要么选择继续做一颗螺丝钉。

     在拜耳任职的13年里,叶大维一直在努力地跑在老板前面。每天从他醒来的那一刻开始,就会有无数个激动人心的创见在召唤着他,无数个亟待完成的挑战在等待着他。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