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从“职业经理人”到“事业合伙人”
2015/12/1 中外管理杂志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2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当中国房地产从“黄金时代”转入“白银时代”,万科也顺应时代变化,开始重新探索自己的管理新范式。
演讲嘉宾:万科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王唯唯
整理/本刊记者庄文静
对于中国房地产企业来说,一个残酷的事实是,行业黄金时代已经结束,白银时代已经来临。万科认为,未来十年住宅市场总体安全,但房价单边上涨、规模整体膨胀的年代已经结束。但随着经济和城市功能的转型升级,大量基于城市功能升级改造的需求正在浮现和生长。因此,自2014年以来,万科确定了做城市配套服务商的新十年战略规划,要结合城市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在房价大拐点到来之前完成公司转型,使新老业务并驾齐驱。
那么如何实现?
从职业经理人到事业合伙人
王唯唯说:“万科需要坚持创新转型,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领先重构组织竞争力,为转型奠定基础,完成白银时代的探路。”
企业创新的方式有很多,但在管理机制上创新则是最复杂也是最根本的。万科现在的做法是,从原有的职业经理人机制转向事业合伙人机制。
万科一直在强调:人才是万科的第一资本,甚至是唯一资本。因此如何调动员工的创新与自驱力就成为了关键。因此,万科提出了“事业合伙人计划”,投资自己的事业是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强调“共创、共享、共担”,甚至使员工实现了内部创业、创富。
万科的事业合伙人计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员工持股计划,第二部分是项目跟投计划,第三部分是建立任务导向型组织。
员工持股计划
作为一家规模超2000亿且业绩优良的企业,人们肯定会对其大股东非常感兴趣。事实上,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华润集团的股份也不过15%左右。事实上万科是一家股权分散的公众公司。
在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住宅市场需求旺盛,大家都有钱赚,职业经理人的压力不会太大。然而,当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期,投资人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则开始变得非常关键。职业经理人能否为投资人的资产尽职尽责,能否获得投资人的充分信任,则成为了市场环境日益严苛下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
因此,万科事业合伙人计划的设计的第一要务就是能够向投资者、向股东表达自己的信誉。而通过员工持股,既顺应资本市场的要求,使员工与股东形成背靠背信任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学习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将职业经理人升级为事业合伙人,强化主人翁意识,焕发生产力,与志同道合者共同把万科事业做大。第二是面对市场挑战提升自身竞争能力,防范门口的野蛮人,掌握自己的命运。第三,创造价值越多,收获越多。共同分享,三年封闭期,起到保留人才的金手铐作用。
这种创新,让万科的管理机制从职业经理人变成事业合伙人,实现了“共创、共享、共担”的管理思路转变。目前,万科全体员工的持股,累计接近了公司总股份的4.6%。
项目跟投计划
在万科的业务中,95%来自于住宅开发。在事业合伙人机制下,万科允许员工基于每一个项目进行“跟投”。每一次跟投,总额度不超过项目资金峰值的5%。对于项目直接操盘人员和管理人员给予其更大的收益,但也要承担相应更大的风险。同时,这个资金是劣后分配,也就是要到全项目开发之后,通过验收确保没有资金、质量等遗留问题后才能进行分配。
对于这些项目,操盘团队必须要参与跟投。在房地产的白银时代,万科对于要不要拿一块地非常慎重。任何一个错误的项目选择,都会给集团整体带来损失,挽回这些损失可能会使一家城市公司花上三到五年时间。以往,城市公司的同事们总会希望集团在当地有更多的投资,所以呈现的项目前景总是非常地完美。但一旦投资失误,员工可能会选择另谋职业,但公司却不得不长期面对投资错误所遗留下来的问题,最终受伤害的还是集团整体和投资人的利益。但面对全国六十多个城市,集团在选择是否拿地时,无论多大的智慧也很难确保不犯错误。因此,在是否获取一块土地时,作为当地的项目主管、操盘团队必须首先选择是否跟投。因为只有当地的专业人员才最了解市场,他们的选择会比总部更高效、更准确。事实上,不是员工跟投公司,而是公司跟着员工的选择进行项目投资。启动跟投后,集团整体的投资灵活性与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以项目为单位允许员工进行跟投,也顺应了员工内部创业、创富的需求,让员工在公司的平台上实现创业的梦想。项目跟投计划实施后,产生了很多有益的反应。因为大家目标一致,公司内部的部门壁垒被渐渐打破,项目开发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由于采用了劣后的分配机制,项目质量也得到大幅提升。大家都希望一次把事情做对,不给未来添麻烦。
这项计划实施至今,各公司士气、员工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员工选择项目的自主权得到尊重,员工对共同参与项目的建议得到彼此重视。各专业本位主义变为目标一致,协同性更好。员工实际跟投情况踊跃,部分优质项目往往超过跟投上限配额数十倍。跟投计划启动一年以来,参与跟投的项目达到102个、逾20亿元。
建立任务导向型组织
一直以来,传统的组织架构像一座山,彼此相临的两个同事沟通一件事情要走过复杂的层级与流程,好似翻山越岭,内部沟通成本非常高。这就需要解构组织架构,打破传统体系的束缚,让员工更加灵活、自由的与志同道合者共同把事业做大。因此,无论你是总监还是经理,都只代表你过去的成绩,目前万科大部分公司都在采用 “团伙竞聘”的形式解构传统组织架构与职务体系带来的壁垒。能者举手上,胜则论功行赏,组织活力得到充分释放,中基层员工的积极性普遍高涨起来。
万科将这样的行动称之为建立任务导向型组织。以项目工作为单元,围绕项目成立专项团队,设立激励方案。目前,大部分公司的项目操盘手都是由跟投员工来参与选聘。因为大家把钱投向了这个项目,他们会选择自己最信任的团队来操盘,而并不再是由原来的官僚体系来论资排辈。任何员工不论职级都可以“举手”申请成为该事件的负责人。公司氛围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对于万科人,投资自己的事业,无疑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投资。
(本文根据第24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的演讲编辑整理而成)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狼图腾》背后的社会心理密码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