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斌:2016,投资关键在于控风险
2016/2/14 中外管理杂志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3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无论以何种方式应对,企业在转型中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控制资产与负债的风险敞口,在危机中活下来是第一要务。
《中外管理》微信账号:zwgl1991
采写/本刊新媒体记者 辛国奇 编辑/朱丽
但斌:深圳市东方港湾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中国经济进入通缩通道已有时日了,PPI持续了46个月的下滑,传统制造业举步维艰。虽然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在茁壮成长,但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未来可能还须经历几年的磨砺。
转型对于传统经济是个痛苦的过程,有些企业却可以危中取机。以上市公司为首的许多传统企业,从2014年开始通过并购的形式对主业进行改造或转型,往娱乐消费、高端制造、信息产业、医疗产业等几个方向转型的企业不在少数;还有一些原本具备行业竞争优势的企业,在同行步入衰退时趁势占得更多市场份额。
但无论以何种方式应对,在转型中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控制资产与负债的风险敞口,在危机中活下来是第一要务。
“非主流”将成有效投资策略
近两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大幕的拉开以及利率下行时代的到来,一方面资产荒推高了股市的整体估值,另一方面创新企业却得不到资本市场的融资支持。在此大环境下,上市公司依靠“高PE发股票,低PE收利润”的外延并购策略,实现了市值的快速成长与公司主营业务的转型,也为一些谋求融资的企业提供了变相上市的机会,这成了过去两年A股市场的主流玩法。而过去依靠内生性增长的诸多优秀传统企业则逐渐步入了成熟期,内生成长模式变成了非主流玩法。
2016年,资本市场最大的变化是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的推出,以及新三板的进一步扩容,这将逐步改变目前资本市场供求不平衡的状态,亦是中国经济转型、鼓励创业的迫切要求。随着供求平衡的修正,估值会进一步下行,上市公司高PE发股票的优势逐渐丧失,非上市企业的上市渠道选择也会进一步拓宽,外延并购策略的有效性会相对减弱。而许多仍在高速成长的行业或个别企业,随着估值下移到相对合适的位置,内生性盈利增长会带动这部分企业跑赢市场,这将再一次成为相对有效的投资策略。
中国资产管理规模将达百万亿
企业与这个时代最匹配的相处模式是什么?仅就资产管理公司而言,严控风险,扎实进取,投资于经济转型的几个重大发展方向,挑选最优秀的企业跟随其一起成长,是这个转型时代赋予我们的最佳商业模式之一。
资产管理行业亦是高速成长的新兴服务业。全球资产管理规模在2014年末达到了74万亿美金,相比之下,中国的资产管理规模在2014年末只有20.4万亿人民币,和中国的经济体量严重不匹配,根据美日等国经验,资产管理总规模约是GDP的2-3倍,由此预测未来中国资产管理静态规模可达120-180万亿元。在此大趋势下,发展基金规模是我们的首要策略。
另一方面,注册制虽对于二级市场来讲是个短期的利空,但对于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者则是巨大利好。东方港湾一直是坚持以股权投资的思路去做二级市场的,在标的研究上与一级市场的思路一脉相承。2015年东方港湾对啄木鸟教育的投资,标志着我们开启了一级市场的投资,在2016年我们会逐步加大人员配置,促进一级市场基金的发展,向上游去寻找投资机会,降低长期持仓成本,让未来公司现金流更加稳定。
2016是制度建设的关键一年
2015年经历的动荡期,对部分投资者注定是一辈子的刻骨铭心。但一个市场的投资风格却很难随着一次股灾而发生转变,这是人性使然。在以价值投资为主流的成熟市场,其投资者结构和市场纠错机制才是关键所在。在中国,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社保基金加大入市比例,注册制加快股票供给速度,以及事中事后监管的加强,价值投资会如成熟市场一样成为主流风格之一。
总之,2015年有过希望也有过泪水,许多经济战略都在这一年提出,在资本市场上则提前预演了一场牛市。谢幕之后虽杯盘狼藉,但转型在继续,改革在开展,新兴行业亦在茁壮成长。2016年是制度建设最关键的一年,只有在一个好的制度框架下,资本市场才能健康地发展,才能为实体企业的创新和成长提供最坚实的支撑力。
管理风向标
Q:当您决定投资一家公司时,企业家的管理水平在其中占据多大的因素?
A:在投资决策中,企业家的管理水平和诚信度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其决定了该企业的竞争优势、治理结构和股东回报规划。但我们希望找到的优秀企业,是“一艘傻瓜都能开的战舰”,更为重要的是其所处的行业空间、商业模式的盈利水平、企业资源禀赋和竞争壁垒等因素,这让企业能够脱离个人的因素而拥有更加长久和稳定的成长。
Q:在有了注册制、熔断机制的资本市场,2016年的股市还会像2015年这般跌宕起伏吗?您的大致判断是?
A:熔断机制在2016年初已被证明具有助涨助跌的“磁吸效应”,因而被取消。注册制则具有平衡供求的效果,在估值得到一定修复之后,会对过去市场的暴涨暴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2016年2期前瞻特刊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乱局中,民企老板如何“活下去”?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