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艰难,越要变革 ——“互联网+”的前提是做好产品
2016/2/26 中外管理杂志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3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中外管理》微信账号:zwgl1991

     采写/本刊记者 谢丹丹 责任编辑 / 朱丽

     刘杰:SKG集团创始人兼CEO?

     经济下行期,正在考验着企业转型的能力与变革的智慧。这种考验会在2016年持续。

     家电行业一直是个竞争激烈的领域。特别是在当下经济形势不好时,日子更加难过。

     但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经济下行都是借口。我认为越是经济环境不好,越需要企业具备变革转型的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反而是强者越强,弱者被淘汰。2016年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无论多么艰难,企业都要变,都要转型。

     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下,企业转型变得尤为迫切。但是往哪儿转?怎么转?怎么和互联网结合?这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的前提是做好产品

     我认为,企业转型一定要建立在对自身核心能力和企业发展方向之上。然后,思考互联网如何为我所用。

     我经常听传统企业老板说:我们要“互联网+”,我说为什么一定要“互联网+”呢?如果不能将自己的产品做好,一味提倡“互联网+”,只会丧失掉企业的根本。SKG同样是做家电产品,在2016年,我的思路是要想方设法使成本降得更低,将品质变得更优良。

     互联网对于SKG而言,意味着什么?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真正启发在于,它让产品和用户之间产生真正有效的互动,让企业更懂用户。

     以前,产品从出厂到终端用户,可能需要半年时间。到最后,生产者也不知道最终的消费者是谁,更不了解其使用效果和体验。传统渠道不利于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想法。而互联网,能够帮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他们,从而打造真正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然后通过用户口碑,将SKG的品牌传递出去。

     基于这样的思考,2016年,SKG会主要聚焦两个方向:一是智能家电产品的研发;第二是SKG用户研究与服务,其中之一就是社群的打造。

     智能化背后靠的是大数据应用

     在互联网的大潮下,智能化也成为家电行业讨论的一个热词。什么是真正的智能化?

     在我的理解中,智能化不仅仅指用手机操控电器。除此之外,它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对用户使用习惯数据的收集和应用。

     在传统家电时代,企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开始于售卖,也止于售卖。而在智能家电时代,产品的售卖是构建用户关系的开始。而产品和用户之间的纽带就是基于智能化家电的大数据。

     用户每使用一次SKG智能家电,围绕这个行为的相关数据就会被上传到云端。当数据足够大的时候,这里面就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企业可以更好地改进产品以及洞察潜在的商业机会,这是智能化的本质。

     智能化时代,将使智能家电和用户之间产生真正有价值的连接。

     社群成为品牌传播的“利器”

     智能化产品让我们更加了解用户,而如何在用户群中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呢?

     以前企业打几个广告,就能实现家喻户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当前环境下,消费者越来越细分,口碑的力量在互联网上越来越大。2016年,SKG将围绕自身特点,持续打造自己的社群体系。目前,SKG已经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用户服务社群:SKG生活圈、她她头条等,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获取信息与服务。

     在我看来,品牌就是社群。品牌的调性就是社群的性格,品牌和社群一样,都是有着同样价值观或同样属性的一群人的聚合。而很多人一提社群,似乎就是开一个微信公众号,建一个微信群。事实上,打造社群依靠的是用户之间的口碑传播。怎么样激发口碑传播呢?

     在未来,SKG将会研发出更多“内容性”家电产品。也就是能够承载内容,让用户参与和建设内容的家电,借助内容的传播,使得家电使用者之间形成一种互通和共享。所谓内容家电,例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烤箱、搅拌机、破壁机等均是。

     举个例子,某个用户使用了一台SKG的智能产品,做了一锅鱼片粥,然后将这个食谱传到SKG平台上。如果刚好另外一个用户也购买了同样的产品,他也想做鱼片粥,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份食谱推送给他,可能他在参照这份食谱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问题或者是有更好的食材配比,那他们就可以发起讨论,形成互动。

     以用户体验塑造口碑,以社群互动传播口碑,是企业进行用户研究的最直接方式。

     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乱局中,民企老板如何“活下去”?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