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喜欢老子的四条理由
2016/3/27 中外管理杂志

    

    

     点击图片:《中外管理》杂志30元包邮(新疆、西藏除外)

     企业家为什么会喜欢老子? 老子思想中有什么是与企业家心态相通的呢?

     《中外管理》微信账号:zwgl1991

     文/杨鹏

     跨越国界的老子情结

     从我有限的接触发现,中国文化素养高的企业家,普遍都喜欢道家老子思想。

     2004年12月,张瑞敏在海尔创业20周年纪念会上谈到海尔之所以取得成绩,是因为海尔把握住了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而他说的第一条就是无为和有为的关系。张瑞敏称:“无为和有为的关系,不光对企业,对所有部门都一样,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所谓无为,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无形的,但非常重要。如果把企业当成一个人的话,它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船的话,它就是罗盘。在这个无形价值观的指导下,可以产生有形的成果,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如果能做到‘无为’,则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有形的东西生于无形的东西。

     恩威集团的薛永新崇尚老子“水的精神”,他还出版了《大道·无为》一书阐述自己的见解。薛永新十分喜欢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说法。

     冯仑说万通的价值有两个:一是守正出奇,二是学习。冯仑“守正出奇”的提法在企业有相当的影响,而“守正出奇”脱胎于老子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冯仑在《大象和小鸟的启示》文中称:“做企业,第一是不争,不要企图吃掉别人。我们不去寻求垄断的机会,不把自己的存在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而是力求让所有消费者、股东、员工及社会各界都喜欢我们,认为我们是个不错的公司,大家都需要你。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是这个道理。”冯仑的“伟大不是设计出来的”说法,也是老子思想的表现。

     蒙牛集团的牛根生也称他最推崇老子思想,精神上受老子影响最大。

     不仅中国企业家,外国企业家到中国拓展业务,也喜欢学习和运用老子思想。诺基亚总裁奥利拉自称以老子为师,他常引用老子的话是:“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法国阿尔斯通总裁安南·博格到中国前,就找人教他老子哲学,他说:“在中国做生意,要懂老子。”

     老子是一口古井

     企业家为什么会喜欢老子?老子思想中有什么是与企业家心态相通的呢?这个问题我问过不少企业家,但得不到很好的回答。喜欢老子的企业家,自己也很少想这个问题。

     他们的习惯是,包里常常带上一本薄薄的《道德经》,空闲时就随便翻看一下、想一想,老子已经成为他们思考自己企业问题的导引。企业经历不同、特点不同、气质不同,企业家对老子思想中的不同方面也会有不同的特殊体会。张瑞敏可能对“无为与有为”的关系体会深,冯仑可能对“正与奇”的关系体会深,潘石屹可能对“能婴儿乎?”体会深。在他们深有体会的那个点上,研究老子的学者往往比他们要差得多了。

     张瑞敏从老子“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的说法后面,悟出企业管理的四大要素,就是“器、物、德、道”。“器”为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效用(器用);“物”为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之物质基础;“德”为企业的规章和文化,而“道”,则是源于企业家内心的根本价值取向和动力。海尔就是按这四个环节进行企业管理的。这样深刻而务实的体悟,一般学者是不可能达到的。

     对企业家来说,悟透老子思想的某个方面,可能受用一生。老子如果是一口生生不息的智慧古井,企业家不过是从中汲取了自己所需的智慧,他们并不需要老子研究专家们的长篇大论分析。有一位企业家甚至开玩笑说:“老子为什么要写这么少的文字?他是想告诉你:老子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论的。会用就行,有效就行,说那么多干嘛?”对企业家来说,有用就喜欢,喜欢是不需要多余的道理的。

     但是,当我们把企业家喜欢老子当成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来看待时,我们还是可以将其纳入社会视角,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我大体总结出企业家喜欢老子的以下四条理由。

     不愿强加于人,只愿顺势而为

     企业家与官员最大的不同,是企业家必须按照市场需求来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官员则试图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外加于人。官员最喜欢用的词是“领导”,而企业家最喜欢用的词是“服务”。传统中国里,“天下”这个概念指的是“天下的人”,官员喜欢“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就是说喜欢领导天下下人向前进。而面对消费者,企业家则是“不敢为天下先”(老子67章),他们先要弄清消费者心理动向,顺势而为,顺着消费者的毛梳,服务得让人开心,他们才有钱赚。面对百姓,官员是“主人”心态,企业家是仆人心态。企业家大概最理解“无为而无不为”(老子48章)的道理,放弃自己的意志,服务于别人的意志,结果自己赚了钱发展起来了。官员强势作风的背后,是因为有权力因素。企业家个性再强,也不能拿枪顶着别人的脑袋让他买自己的东西。让人民满意,让人民开心,让人民自愿掏钱,凡有点长远打算的企业家,这些话不会天天说,但得天天做,大家无不在这上面下功夫。

     厌恶官场干预,相信自然秩序

     喜欢老子的企业家,往往不是国有垄断企业的官员,而是民营企业家,是靠市场而不靠官场的企业家。这些市场企业家可算是在老子思想中找到了自然秩序的根源。老子说:“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只要政府不胡乱干预,百姓自己会变得富裕起来,正直起来,文明起来,质朴起来。在老子眼里,政府本身是生于自然秩序的残缺之处,其任务只能是“抱残守缺”(国防、司法、国家安全、社会救济),不能介入到正常的自发的社会秩序中来,天地社会自有“道”在协调和平衡着。官场的无为而治,给社会留出机会和空间,是企业家们最渴求的事。

     鄙官场“纵欲”,信百姓选择

     消费者的欲望,就是企业家发展的基础。所以企业家对控制欲望的行为从来反感。老子强调要控制官员支配人的欲望,但反对官员来控制百姓的欲望,这正是后来韩非所说的“圣人治吏不治民”。官员欲望太旺,就要收税;百姓欲望太旺,就有钱赚。传统中国,官员教化百姓,很少想到重要的是管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百姓的欲望。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优秀的治理者,不是以自己个人的心愿为方向,而是以百姓的心愿为方向。百姓的自然选择,就是“道”的选择,只能顺不能逆。官员的欲望放纵,是建立在政策干预和税收膨胀的基础上。老子反对以重税为基础的过多干预,企业家能不喜欢老子吗?老子同时认为,当百姓“为而欲作(因有作为而欲望放纵)”,朝廷不能干预,这样百姓就能满足欲望。欲望满足后,自然归于平静。“夫以将知足。知足以静,天下将自定”(老子37章)。企业家无不喜欢社会欲望的自由,无不喜欢社会的自由选择,无不讨厌官员的欲望放纵,就是这个道理。而这些,充满在老子的思想之中。

     海纳百川为大,吸纳资源为强

     做事要人才、要资源。再强大的企业家,也永恒处于人才和资源的稀缺状态,也因此充满着永不满足的求人心态。要求得人才和资源,就不得不放下自己的架子。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老子66章)“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68章)。老子思想中,充满了戒惧心态,“豫呵其若冬涉水”(老子15章),人生要随时保持如履薄冰的状态。企业家处于永恒的竞争和风险之中,紧紧张张,他们并不喜欢那种把“伟大光荣正确”随时挂在自己头顶上的自吹自擂。为了竞争和抗拒各种可能的突发危险,他们随时保持着需要吸纳资源强化自己的冲动。有的企业家说要保持“零心态”,或是要保持“孤儿心态”,这与老子“虚无”、“婴儿”思想一脉相承。有“零心态”方能兼容,有“孤儿心态”方能吸纳,而老子所倡导的“虚无”心态,是最大的兼容和吸纳的心态。有了“一无所有”的心境,才会爱惜和充分利用可能到手的一切。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计”

     12.北大1898咖啡馆:中国式众筹“策源地”

     13.乱局中,民企老板如何“活下去”?

     14.别人都“掌握核心科技”了,海尔为何还在玩管理模式?

     15.谁都离不开应酬,饭局上如何自保?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