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近7亿美元砸下东芝,值不值?
2016/4/1 中外管理杂志

     ▲图片来自网络

     美的需要为收购东芝白电付出共计6.93亿美元的代价,值不值?

    

     文/刘步尘

     3月30日晚,美的终于透露了收购东芝的“筹码”:以约 537 亿日元(约合 4.73 亿美元)收购东芝所持白色家电业务80.1%股权。

     此次交易,美的将获得东芝品牌 40 年全球授权,以及超过5000项家电相关专利,还有东芝家电在日本、中国、东南亚的市场、渠道和制造基地。

     不过,美的收购需承接东芝家电约 250 亿日元(约 2.2 亿美元)债务。

     这个价格值不值?

     537 亿日元(约合 4.73 亿美元)收购成本加上 250 亿日元(约 2.2 亿美元)的债务承担,美的需要为此次收购付出共计6.93亿美元的代价。

     媒体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值不值?”

     我是这么看的,预计2015财年,东芝白色家电业务营收20亿美元左右(利润暂不详)。在日本本土市场,东芝白电产品市占率保持在前三、前四,加上40年的品牌全球授权使用及5000项专利转让,付出这个代价是值得的。甚至在我看来,仅40年品牌授权使用和5000项技术专利,价值都不啻7亿美元。

     很多人将美的对东芝白电业务的收购与海尔对GE家电业务的收购,以及鸿海对夏普的收购进行对比。

     数据显示,2015年,通用家电业务收入63亿美元,海尔收购GE家电业务代价是54亿美元。

     鸿海增持夏普股份的代价是224人民币(约合34.5亿美元),增资后拥有夏普66%的股权。

     东芝对于美的的价值是什么?

     我认为,最大价值在于为美的赢得了日本市场。日本至今为止仍然是全球门槛最高的市场,尤其是家电产品,在2005年之前的三十年时间里,日本一直是全球家电产业的霸主。时至今日,日本仍然是全球变频控制技术、OLED显示技术主要专利拥有国。

     我此前曾经表达过一个观点:日本家电的没落不是技术与产品的没落,而是管理模式及市场观念的没落。长期霸踞全球家电第一大国位置,直接培养了日本国民的产品与技术自信,日本之外的家电产品很难在日本市场存活,强大如三星家电也不例外。美的通过东芝实现对日本市场的曲线进入,对于美的来说意义重大。

     美的的官方是这样表达的:此次合作是美的落实全球经营的重要战略步骤,通过与东芝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将在品牌、技术、渠道及生产制造等方面有力提升美的的全球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实力。

     其次是技术价值。美的称,5千项白色家电相关专利对美的现有专利是一次显著扩容,这些专利主要分布在日韩等海外市场,将有效延展美的在海外的专利布局。

     再次是渠道价值,可以帮助美的进入东南亚市场。东芝在东南亚市场是一个高端品牌形象,生产基地及销售渠道都十分成熟、完善,美的可以利用这些资源。

     最后是协同价值。二者实现技术共享、制造共享、采购共享、渠道共享,等等,产生1+1>2的效果。

     预计2016年,东芝对美的集团的营收贡献不低于25亿美元,约合160—170亿元人民币,这部分是营收增量。

     “嫁给”美的对东芝有什么好处?

     合作好比姻缘,好处从来都是双向而非单向的。对于东芝来说,进入美的体系可以确保其家电产业持续存在。同时,借助美的在中国市场强大的制造、销售、采购、物流、服务等综合能力,东芝家电可以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不排除东山再起的可能。可以预见的是,不久我们将在美的专卖店、经销商渠道里,看到东芝的产品出现。

     买来后怎么经营?

     和我此前的预测一样,美的公告称,本次交易后,美的将最大程度维持东芝家电现有运作方式,继续坚持东芝高标准的品牌形象、产品品质、客户服务,短期内不准备做出重大调整,并在品牌、技术、营销和员工方面保持持续投入,以充分挖掘东芝家电业务的潜力。

     独立经营,是近年来国际并购的通行模式,出发点在于规避国际并购最容易发生的“溶血反应”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跨文化整合综合症”。此前,吉利集团对沃尔沃汽车的收购,也是这种模式。

     这一经验是用教训换来的。十二年前,中国两家著名企业分别收购了美国IBM PC业务,和法国汤姆逊显像管彩电业务,刚一接手即一厢情愿地按自己的方式整合,结果导致被收购企业员工极大反弹,经营陷入巨大困难,多年亏损。

     当然,我相信无论美的、海尔及鸿海,都不会对收购企业完全撒手不管,但一定会给对方尽可能多的信任和较大的自主经营权,深度整合会等到双方互相适应了,实现了文化与情感认同之后,再做打算。这是下一步的事了。

     并购有无风险?

     国际企业间并购,被问得最多的就是:“有无风险?”我只能说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完全没有风险的事情是不值得做的。

     时至今日,中国企业对国际企业的并购,风险已经大大小于十年前。一则中国企业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对国际企业的收购更像大企业对小企业的收购,强势企业对弱势企业的收购,而十年前中国企业对国际企业的收购更像“蛇吞象”。二则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中国企业这么多年来,看到了太多的国际并购案例,对待国际并购的心态平和了很多,汲取了不少经验、教训,因此,可以把风险降到较可控的范围内。

     当然,非要说美的对东芝白电的收购会有什么风险,我认为是美的需要对两个品牌做出从产品到形象的全方位有效区隔,实现差异化经营,至于怎么区隔怎么差异化,需要审慎论证,不是一个高端、一个低端那么简单。

     (作者为家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