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波:华为就是一只长在村里的“小土鳖”
2016/7/5 中外管理杂志

     ▲图:《中外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吴春波教授7月1日在“第10届中外管理人力资本发展论坛”表示,华为这种龟有两个特点:第一,紧贴地面。华为从来没有梦想长出一双隐形的翅膀。第二,抬起高昂的头。认定自己的目标,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坚持着走下去,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跟着客户一步一步走下去,一步步赚着小钱,一步一步地做大。

     以下为吴春波演讲节选:

     什么是“华为身份的证明”?

     华为新员工培训的时候要看一个电影,这个电影就叫《身份的证明》。来证明一种身份,我们需要对组织身份进行验证。大家都知道,现在华为火的不得了,网上满眼都是华为,各种内容都有。今天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从华为四年的四组企业形象广告,来看一看华为的主张,它在主张什么?它在坚守什么?这些主张和坚守有助于我们了解华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逻辑关系,以及他基本的哲学主张,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所谓“华为成功背后”的东西。

     华为就是一只长在村里的“小土鳖”

     讲到华为,其实有各种总结,有各种成功的关键,有各种秘密,也有各种揭密。有好多文章讲,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在双创时代,华为成功转型,也有人写了两万多字的文章来研究华为的转型之路,成功之路。但我认为,华为20年没有转型,华为就是这么个型。华为就是一只“小土鳖”,长在村里,然后慢慢往外爬,爬到三线城市、二线城市、中心城市,然后再爬到全世界。

     如果讲华为的成长轨迹,我觉得形象一点讲华为就是一只“象龟”。所以他们说发扬“乌龟精神,赶上乌龟船”。

     华为这种龟有两个特点:第一,紧贴地面。华为从来没有梦想长出一双隐形的翅膀。第二,抬起高昂的头。认定自己的目标,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坚持着走下去,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跟着客户一步一步走下去,一步步赚着小钱,一步一步地做大。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7月1日),1921年一个组织成立了,要政权没政权,要武装没武装,一无所有,一群屌丝,共53位,选出13个代表来聚到一块。他们有激情,他们有梦想,他们有冲动。二万五千里,要工资没工资,要奖金没奖金,要福利没福利,要保险没保险,全玩命,一玩命就是28年,1949年成了大陆的执政党,这也是他们的发展之路。所以我觉得对于华为,我们找不到太多的秘密,找不到所谓的成功关键,就是一路走下去。

     从1987年成立,就是那么一步步爬,自己约束自己,在自己认定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走下去就有未来。当它厚积薄发以后,我们看到2000年前后,他有一个爆发式增长,由一个一无所有的中国公司,最后成为世界通讯制造业的老大,现在只有两个指标华为还落后于竞争对手,其他所有指标全面领先于竞争对手,就是这么一步步积累的,一步步走下去的。

     最好的心灵鸡汤是“一万个小时定理”?

     互联网上老有心灵鸡汤,其实最好的心灵鸡汤就是“一万个小时定理”,任何事情坚持一万个小时肯定成功。但是现在我们等不及,我们的组织浮躁,老板浮躁,员工也浮躁,所以我们也在跑,但是我们老拐弯,拐弯跑,跑拐弯,最后回到原点,回到拉萨,白忙活。我们不断选择自己的路径,但是我们也不断地背叛我们的路径,华为有一点可学的东西就是这种坚守和执着。

     华为诞生在蛇口的一个三居室里,后来搬到工业园,然后1996年到了科技园,2002年左右到了坂田,明年华为的园区要正式竣工交付。其实,华为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没有依靠所谓的并购、资本运作,没有依靠把竞争对手引到坑里。

     华为那么有钱,干点儿什么不都是轻松捞金?

     我举个数字,华为十年的研发投入是2400多亿。1996年华为给自己定下了纪律,按照销售额的10%提取研发费用。拿这么多钱干什么不好?搞个上市,搞个理财,搞个资本运作,搞个并购,最差的搞个房地产。我告诉大家,其实任正非是学建筑的,他拿这个钱搞个房地产,不是随便就捞一捞?所以说,华为真是在管着自己,一个能管住自己的企业是可怕的,一个能管住自己的人是可怕的,这个世界上最困难也是最伟大的就是管住自己,自我约束。

     华为现在每天的研发投入是1.6亿人民币,这每天1.6亿的研发投入,一天给华为赚10亿的销售额,赚1亿多的利润。所以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公道的,公道就是天道酬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华为的成功就是靠这种持之以恒的投入。想创新就必须砸钱,这就是华为坚持的,华为的执着。

     华为的那些“百年友商”都倒了,华为凭什么不倒?

     华为是2010年进入世界500强的,排名357,五年的时间飙升169位。华为的友商一直在往下走,华为却在往上走。那么在这里面其实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华为背后的那些价值主张,他所坚持的东西,这是我们可能找到华为成长之迷背后的关键要素。

     2013年华为的广告,在互联网上几乎找不着,也没几个人知道。我觉得华为这个广告在回答华为是会倒下去。有人说这是伪命题,但我认为这绝对不是伪命题。

     华为的好多友商都不在了,而这些友商都是大名鼎鼎的百年老店,它们的平均年龄是106岁,而华为才28岁。很多伟大企业说倒就倒,华为凭什么不倒下?我们寻找华为倒下和不倒下的原因,我觉得在这张照片中能得出原因。照片显示的是华为的员工在海外,在原始森林里为客户安装基站,他们倒在泥浆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公司战车的前进清除障碍,开辟前进的道路。华为凭什么倒下?有人跟我较劲,说华为这么干也有可能倒下,我说如果华为这么干还倒下了,只有一个解释,华为的命不好。

     大家再想另外一个场景,这帮人洗干净身上的泥浆,穿上西装革履,回到深圳总部,在华为大学草坪上晒着太阳,喝着咖啡,欣赏着周围的美景,翘着二郎腿,听着下属的马屁......所以华为倒下还是不倒下取决于自己。

     2014年,任正非在接受新西兰记者采访的时候,记者问了一个问题,华为凭什么超越那些友商,华为到底凭什么超越?任正非回答了四个字,说华为之所以有今天,就是“不喝咖啡”,把竞争对手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往前跑上。所以华为这只龟,爬着爬着就可以和兔子肩并肩,爬着爬着前面就没兔子了。就这么简单,没有什么复杂的。2014年,同样是在接受英国记者采访的时候,任正非回答华为所谓的成功原因仅一个字:“傻”。做企业和做人一样,坚守这些东西,而不抛弃这些东西就是最简单的成功。

     华为为何否定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精神?

     再举一个例子,华为2014年的广告。我们都知道,这段时间互联网思维非常非常流行,有著名学者写了长文,批判华为没有互联网思维,没有互联网精神。华为内部也用了很长时间的讨论,讨论了好多次,华为到底需要不需要互联网精神?需要不需要互联网思维?讨论结果是任正非那句著名的话:豆子还是豆子,汽车还是汽车。

     当时用的案例就是特斯拉和宝马,大家达成的共识是特斯拉能做的,宝马都能做,特斯拉代表的是传统,宝马代表的是传统,无非是加个集成,加个模块,太简单了。但是宝马能做的特斯拉做不了,因为宝马做汽车已经一百年了,为客户了解,对车子了解,这不是一个暴发户能够迅速补上这个课的,但是有个前提宝马要觉醒,宝马要变化,宝马要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这句话传出去以后,被宝马的高管听到了,宝马深受鼓舞,最后送了任正非一辆宝马车。但另外一种说法是试驾(笑场)。

     任正非要求华为们:“自我批判”和“乌龟精神”

     任正非说在互联网时代,第一不要互联冲动。第二不要炒作互联网精神,第三不要动不动就使用时髦语言,颠覆的语言。(任正非说,互联网企业有个巨大的毛病,就是老要颠覆别人。)第四不要盲目创。第五不要纠结、不要攀附,坚信自己的价值观,这就是任正非对华为员工,华为这个公司,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出的“不要干什么”的要求。

     那么他要干什么?华为是不是互联网公司并不重要,华为精神是不是互联网精神也不重要,这种精神能否使我们活下去,才最重要。华为要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优势不动摇、延续性创新、走向开放,吸取外部的正能量。自我批判、乌龟精神,这就是任正非对互联网时代最基本的判断,也是通过他的思考给员工的一些约束,一些引导。

     2015年的华为广告,是任正非发现的一幅获金奖的照片。作者是一个美国人,坚持拍芭蕾舞拍了三十年,一辈子就拍芭蕾舞,这就是一种坚守。任总看完这个照片的时候,立马冒出一句来,这不就是华为吗?这就是华为的身份证明,这就是华为的真实写照。所以我也想用一本书的名字给这个照片配一个名字,就是“苦难辉煌”,没有苦难何谈辉煌。我们太注重结果了,往往忽视掉过程,我们太计较所得了,往往忽视掉我们的付出。

     任正非:不要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

     今年华为的广告,主题叫做厚积薄发,照片是这样的:在刚果河边生活的少数民族,这个少数民族叫瓦根基亚人(音),非常落后,中央态度我有一个纪录片叫愤怒的刚果河,这个照片就是曲子于愤怒的刚果河一个镜头,为了生存他们把命都赌上了,稍有闪失,他们就会葬身刚果河。这就是战略聚焦。在照片旁边有一句任正非讲的非常中肯的话:不要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

     想想我们很多企业,很多人,其实都是在非战略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微信,我们有多少时间花在微信上,我学生朋友圈有5000位,几乎上百个群,哪有时间看书,哪有时间淡定下来。这就是典型的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所以任正非的告诫是很中肯的,在你的战略机会定上聚焦战略竞争力量。

     当你右脚血淋林的时候,你的左脚会辉煌吗?

     结果不重要,过程重要。就像爱因斯坦讲的,重要的在于过程,当你过程达到了,结果就是自然的结果。当你右脚血淋林的时候,你的左脚会辉煌吗?因为这个是自然规律给我们安排的,所以急功近利就是一种短视的机会主义,这个短视的机会主义往往使我们很难安静下来,往往使我们违背常识,违背商业的基本规律。

     “能够听得见批评的领导集团”

     现在关于华为的议论很多,有人讲现在华为这么火,物极必反,华为该出事了,有人也说任正非今年特别网火,感觉华为是不是有问题?我们看看华为未来还能走多久?还能走多远?取决于什么?

     这也是华为高层的共识,这个共识第一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团,任正非给他下了一个定义“能够听得见批评的领导集团”。

     第二,有制度和规则,其实任正非这几年做的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从任正非的华为变成了华为的任正非。就是让制度和规则守望华为,比让任正非守望华为更靠谱。这里有一个限定词,这个制度和规则是进取的,不是控制的。

     第三,有一个奋斗的群体,人力资源队伍,有个限定词就是他们要善于学习,而且要奋斗。以色列每年每人读49本书,中国人一年一点几本,学生都不读书了,学生不记笔记了,我讲课学生在下面看着你嚎叫,看着有点意思了拿出手即拍个照,然后再自拍一下。一个不学习的民族没有脸,我认为学习不是在公众号上学习,不是在微信上学习。

     解一解任正非的迷茫

     最近有一个话题,任正非很迷惑,我想讲讲迷惑问题。

     华为总部有个湖,去年公司正式命名这个湖叫天鹅湖。天鹅湖里真的有天鹅,华为花了很大的价钱,从国外引进了八只黑天鹅。黑天鹅代表着不确定性,华为自我警示未来的世界是混沌的,是雾霾的。任正非讲他很迷惑,其实我觉得他一点也不迷惑。他知道要把黑天鹅转化为白天鹅。任正非的迷盲是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迷盲,而不是对华为未来之路迷盲,如果有迷盲他就不会提出来2020年要达到1万亿人民币的销售额。

     引用任正非的话,华为的成功没什么秘密,华为就是最典型的阿甘,阿甘就是目标坚定、专注执着、默默奉献、埋头苦干。然后我总结了五句话,华为就是一群傻傻的人,傻傻地坚守,傻傻地投入,傻傻地付出,傻傻地成功。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根据录音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点击图片查看2016年(第10届)中外管理人力资本发展论坛日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外管理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