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C欧文与你共贺元宵佳节
2016/2/22 EEC欧文国际教育集团

     今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花灯氤氲的马路,流光溢彩的庙会

     又是一年元宵佳节

     EEC欧文国际教育集团

     恭祝大家元(tang)宵(yuan)节快乐

     元宵节还有好多的习俗活动

     比如说

     吃汤圆!!!

    

     元宵还有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好寓意

     花好月圆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汤圆

     此番便是最好的良辰美景了吧

     还有耍龙灯、舞狮子、跑旱船、踩高跷等“百戏”活动

     一些地方还有“走百病”的习俗

     小欧就是喜欢这种好吃又好玩的节日

     还能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

     元宵节 · 起源

     元宵节又叫做灯节,旧称上元节。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对于元宵节的来由,民间倒是有不同的说法,比如……

     1.

     只是一场骗局

    

     传说,玉皇大帝的宠物——天鹅,不知怎的就跑到人间了,人哪儿知道这是神仙的宠物啊,还以为是什么怪兽,自然猎手要对这不明物种赶尽杀绝啊。但这天鹅命大,只受了些伤,没死。这事儿后来被玉帝老儿知道了,雷霆大怒,誓为宠物天鹅报仇雪恨,在这正月十五,派遣了许多天兵天将下凡,准备把这世间的人畜全部烧死。

     仙人们一看,坏了,这把人烧死了哪儿还有神仙啊,此举不妥,不妥。于是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件事告诉了人类。于是大家就在正月十五前后,户户张灯结彩,放焰火,燃鞭炮,让这上面看起来是已经起火了的模样,这才骗过玉皇大帝,免了灭族的危险。

     2.

     朝政更迭的纪念品

    

     一说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汉高祖刘邦死后,本来是吕后的儿子刘盈登机为帝的,但无奈这个儿子天生懦弱,还不幸早逝,这不,权力就渐渐落到了有心计和手段的吕后手中。为了防止吕氏篡位谋反,重臣周勃与陈平定计于农历正月十五诛杀了企图夺取汉室政权的吕产、吕禄等人,拥文帝刘桓为主。

     文帝登基后,觉得这太平盛世来的多不容易啊,就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3.

     善意的谎言

    

     一说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时期。每逢过年前后的正月十五,宫女们不能回家,更不能在双亲面前尽孝,那个寂寞啊。曾有一宫女因此投井自缢。这种事情又不能把原委告诉皇帝,于是宫廷里的东方朔为了成全宫女们的心愿,散布出正月十六火神君奉玉帝旨意,要火烧长安。

     汉武帝一听急了,赶紧让大臣们寻求解决妙方,这时东方朔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挂红灯,怂恿汉皇帝,后妃、宫女、文武百官可自由上街观灯火,以避灾难。这样一来,宫女们就得以回家团聚了。

     元宵节 · 习俗

     ● ● 吃元宵 ● ●

    

     关于元宵这个食物的传说,依旧有很多。一说春秋末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大家谁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恰好那天是正月十五日,昭王一高兴,决定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派人用面仿制浮萍果,煮而食之。

     元宵改过不少名,以前还叫“浮元子”,生意人美其名曰“元宝”。而且古时元宵的价格可没现在这么亲民,有诗说:

     贵客钩帘看御街

     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路行

     不得金钱不得回

     ● ● 走百病 ● ●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女同胞参与的一项避灾求福的集体活动。活动形式也很好理解,就是走一走,然后祛百病。正月十五或十六的这天夜里,女性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上城墙,走向野外……

     清康熙《大兴县志》载:

     “元宵前后,赏灯夜饮,金吾梦池。汉族民间击太平鼓,走百索,妇女结伴游行过津桥,曰:‘走百病’。”

     汉族民间普遍认为,在“走百病”时,还要“摸钉”(指到寺观烧香,用手触摸庙中大门上的门钉),以此祈盼家庭人丁兴旺。

     ● ● 逐鼠 ● ●

     正月十五逐鼠的习俗,兴起于魏晋之时,主要流行于养蚕的南方。冬日刚过,立春不久,此时的老鼠虽开始活动但行动迟缓,正是除鼠的好时机。

     然而在古人的信奉中,老鼠是不能轻易得罪的。为了防止它们在夜里偷吃桑蚕,便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以求护蚕。《荆楚岁时记》记载:

     “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先以杨柳插门,随杨柳所指,仍以酒脯饮食乃至粥插箸而祭之。”

     ● ● 赏灯 ● ●

    

     《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局部

     除了元宵,元宵节的女二号就属花灯了。就赏花灯的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 ● 猜灯谜 ● ●

    

     灯谜又名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若说起谜语的诞生,恐怕要追述到语言诞生的远古时代。人们很早就懂得了用曲折隐喻的语言来暗示另一层内容。到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瘦辞”和“隐语”的谜语雏形已经非常流行了。

     直至宋朝,灯市空前的盛况让灯谜应运而生。《武林旧事·灯品》记载:

     “又有以绢灯剪写诗句,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灯谜”的正式命名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王鏊在《姑苏志》中记载:

     “上元灯市,藏谜者曰‘弹壁灯’。”

     所谓“弹壁灯”,是指灯笼一面靠壁,三面粘贴谜条。

     对于灯谜而言,它区别于普通谜语最大的特点就是除了谜面、谜目和谜底以外,还有“谜格”和“加注”,即为猜射谜底而设置的辅助规则和提示。

     在明末,扬州谜家马苍山首创了“广陵十八格”,卷帘、徐妃、 粉底、虾须等绝大多数谜格都沿用至今。之后,灯谜格式不断增加,如《清嘉录》记谜格二十四种,《拙庐谈虎集》记谜格六十种,《谜格释略》记谜格二百余种,《增广隐格释例》记谜格多达四百零七种。

    

    

     更多艺术留学咨询,请关注EEC欧文国际教育集团,第一时间阅尽天下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EEC欧文国际教育集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