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艾灸那我们护阳还是养阴?
2016/9/7 攀祺集团

     2016年【白露】节气灸时间:9月7日前后,共计五天时间。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从白露开始,天气变得越来越凉,有些人就会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尿频、乏力等症状。所以白露起要温补阳气,补养肾气。每晚坚持用艾草泡脚,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到30分钟为宜,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更为直接的方法——艾灸来温补肾气、固本培元

    

     古语有云:“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白露节气极易发生急性胃肠炎,出现胃痛、腹痛、呕吐、腹泻等,这多因脾胃受寒引起的。所以,白露要防脾胃受寒,衣着以“不露”为原则,不可赤膊贪凉,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并少吃生冷食物。

     白露时节的艾灸疗法,就要多灸肝俞和其他木穴。

     加上预防冬季阳虚,可灸肾俞、关元、神阙、足三里等穴位。

     白露日,取用腧穴为期门,下脘,章门,曲泉,中封。

     白露第二日,取用腧穴为京门,带脉,阳陵泉,悬钟,丘墟。

     此时天气渐凉,阴气渐重,燥邪伤人,耗人津液,大便干结,皮肤干裂,是鼻炎的高发期,灸大椎、定喘、肺腧等可有效的预防及治疗鼻炎。

    

    白露养生护阳还是养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自白露起,秋气渐浓,寒气渐重,而水土湿气也会聚而为露。这是这一节气期间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人做为自然界中的一个群体同样也会在自身发生类似的变化。这时候,我们应该顺应节气变化的特点去保养我们的身体,以使身体达到“阴平阳秘,以平为期”的目的。这时,我们应该做到穿长衣白露起,天地间寒气渐重,温度已经足以让空气中的水湿之气凝聚为露,这份凉已足够伤人正气了。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将短袖换成长袖了。阳虚体质的人还可以再加一件外套。

     护项部

     因为项部是主人体一身之表的足太阳膀胱经及总督一身阳气的督脉所过之处。同时,督脉还有一个穴位对保护阳气很重要,这就是大椎穴。大椎为手太阳、手阳明、手少阳和足太阳、足阳明、足少阳主六条阳经和督脉的交会之处。所以,防住项部受寒胜于防其它部位。此处受寒往往会致使身体变生多种疾病。而保护项部最好的方法是在早晚或雨后围一条丝巾或薄围巾。这样做的意义除保护诸阳经不受风寒之邪的侵入,还在于:保护咽喉,慢性咽炎的病人在秋季更容易发作,注意喉颈部的保暖可防止病情加重并减轻症状;防止寒气侵入而变生感冒;防止寒气侵入而致使颈椎、肩周不适甚至疼痛;预防过敏性咳嗽、哮喘的发生及加重。

     食温热

     秋季是腹泻高发期,所以饮食应注意不吃生、冷食物,尽量吃熟食及温热食物,可减少腹泻发生的可能。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仅注意饮食温热即可。而对于平素大便溏泻脾胃虚寒的人来说,仍可在食物中放入适量紫苏叶或生姜,以温中散寒解毒。对于阴虚体质的人来说则应该开始吃些酸收、甘润的食物了,因为气候转凉后,虽还有露水湿气,但大雨季节已明显少于长夏之初,所以对于素体阴虚的人来说吃些酸味,再辅助些甘味食物如乌梅、蜂蜜、大枣及梨等水果是对身体极其有益的。因为中医认为“甘酸化阴”,这些食物可以很好的帮助身体生津润燥,防止秋季渐生的燥气伤害你的身体。而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现在吃还稍嫌早。但健康人群现在应该开始减少辛味食物的摄入了,以免辛散伤津,化燥化火而生咽痛及口鼻干燥。

     常咽津

     《渊鉴内涵.道部养生》记载:“吞津咽液,饮食自然,身必寿。”吞咽津液有濡养脏腑,润燥生津的功效。具体做法如下:静坐,舌头在口腔内紧贴上下牙床及上颚搅动,用力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当感觉有津液产生时,不要吞咽,继续搅动舌头。等津液渐渐增多后,以舌抵上颚聚集津液;然后,鼓腮用唾液含漱数次,再分三次缓缓将津液咽下;每日晚间睡前1次即可。

     防寒气

     秋季气候转凉,一些过敏性疾病也开始明显增多。空调、风扇应该彻底退出我们的生活了。同时,白天进行开窗通风、晾晒衣被仍是防止过敏发生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但下雨及雨后应减少开窗通风时长,因为湿气侵入人体会导致各种风湿性疾病的发生或加重,颈椎病、肩周炎、腰痛往往在这时会加重。

     早睡眠

     秋季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季逐渐昼短夜长。所以,为了阳气的顺利内敛,人们也应该比夏季更早入睡。睡着后则人体阳敛于内,阴出于外。如果人们仍然像夏季那样晚睡就会使阳气不能及时内敛,从而导致虚火上浮,津液不足。这就是熬夜暗耗人体阴气的原因。虚火上浮,阴气不足的人容易睡眠障碍、多梦、反复口腔溃疡、反复慢性咽炎、反复牙痛等。

     暖头部

     白露节气起,气温明显下降,秋季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寒凉之气不仅会让你觉得凉爽,更主要的是“寒则涩而凝之”,寒凉之气会令人体的代谢缓慢、气血运行缓慢。这对于阳亢或偏阳性的体质来说是最舒服的季节。但对于平常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糖等代谢缓慢的人群及身体虚寒、阳气不足的人来说,则有一定潜在危险。这类人群平常有个共同的特点,即经常头晕、乏力、嗜睡、耳鸣、视物昏花。对于这类人群来说,每日晨起适当的进行户外锻炼以促进气血循环是必要的。同时,应牢记早晚出门时应戴一顶帽子,以保证头部温暖,防止骤然的寒凉导致血管收缩,而引发脑血管缺血性病变。

     忌大汗

     秋季随着气候变冷,万物收藏。人体的阳气也在经历一个阳收阴长的过程。我们在运动上也应该注意不要做伤阴伤津液的事情。所以,平时做户外运动应适当而为,以身体感到温热为宜,可轻轻出点微汗,但应避免大汗淋漓。夜间除饭后散步外,不主张剧烈运动。心宁静下来才能更好的入眠。其它夜间外出活动也应尽量避免,保证晚10点入睡。相信,时间久了你会感受到其中的好处的。

     宜登高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情结。秋天是宜人的季节,但气候渐转干燥,气温渐降;草枯叶落,花木凋零,易致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一切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是调解精神的良剂。

     自然界到秋季的收获为果实、种子,而人体的收获则为气血津液的收获。通过对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的调整,我们的身体才能更顺利的完成秋收这个过程。健康,很简单。你要做的只是放下那些浮躁的追求,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相信你的生活会越来越充满宁静、安定、幸福、快乐的。

    

     更多专业调理,请你到好骐道家养生馆咨询!

     联系我们

     电话:13908341331,13359141319QQ:928415150,130215788微信:csl13659258111地址:西安市莲湖区桃园路与丰庆路相交处向西100米路南官网:www.panqigroup.com邮箱:13021788@qq.com关注健康养生的人都到这家商城选好货,?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城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攀祺集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