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对医生有何影响?
2015/1/16 医学界杂志


导读:关于接下来个人要交养老金,一位浙江杭州某三甲医院在编主任医师对《医学界》表示诧异,“我们以前从来不交的,现在要交了?”
作者:郭惊涛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该来的还是来了!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这一传得沸沸扬扬的改革政策对于医生群体究竟意味着什么?下面就让我们扒一扒。
事业编医生要交养老金
首先这意味着,作为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中的一部分,公立医院的具有事业单位编制的医生群体,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
根据改革决定,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
关于接下来个人要交养老金,一位浙江杭州某三甲医院在编主任医师对《医学界》表示诧异,“我们以前从来不交的,现在要交了?”
苦逼的年轻医生
据了解,本次养老金改革采取的原则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方案中提出,对《决定》实施前已退休人员即“老人”,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而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也就是“新人”,通过建立新机制,实现待遇的合理衔接。
对于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逐步过渡首先是“中人”在改革前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本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据了解,过渡养老金的实施细则将很快就会出台。
一位2008年参加工作在编的三甲医院主治医生对《医学界》表示,自己并不是很在意所谓的养老金改革,因为自己一个月工资才2000多元,即使交8%,也就两百元左右,只不过让自己苦逼的生活更苦逼一点点而已。
该医生表示,“我的工资卡绑定了信用卡,每个月那点工资发下了,就直接都还信用卡了。”
对于养老金改革改革,该医生表示理解。“听说改革是因为养老金没钱了,再这样发下去10年以后就发不出来了。再说最近几年新入职的医生也都没有编制了,在编不在编差距那么大也不公平。”
对于解放医生意义不大
养老金改革对于解放医生来说意义大吗?中欧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对《医学界》直言:意义不是很大。
事实上,这一观点有着很强的试点经验支撑。
在中国公立医疗资源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早在2000年,就已经将事业单位员工和公务员纳入个人需要交费的养老保险体系。
虽然2006年国家颁布了《公务员法》后,上海的公务员重新分裂了出来不再缴费,但医生群体依旧需要交纳养老保险。
一位面临退休的某上海公立医院科主任对《医学界》表示,自己已经交了很多年养老保险,每月工资6000元左右,几种保险加在一起包括医院交纳的部分,每月高达三千元左右。
但养老金改革十多年来,对于促进医生资源的流动并未起到明显作用。
从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科主任跳槽民营医院,宋冬雷教授的举动引起业内热议,不少同行赞其勇敢。
之所以被赞“勇敢”,是因为体制内的一般人都不会这样去做,因为体制的好处远不止养老金,还有名誉、地位、高灰色收入等。
宋东雷教授对《医学界》坦言,虽然跳出体制后养老金会有一些差距,但对于高年资医生来说,这些很难成为顾虑。
宋冬雷教授安慰勇敢跳出体制到自己医院工作的年轻人说:医生应该靠技术吃饭,不要太在意这些体制内的所谓好处,很可能等到你们退休时,早就没有了。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来源。

关注“医学界健康生活”~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关注“医学界健康生活”,这是一个提供靠谱健康资讯的平台,这是一个可以推荐给妈妈关注的微信号!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