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责任和中国人生命的价钱
2015/3/3 医学界杂志

    

     导读:我国医学生的从医“誓言”,和西方一样脱胎于“希波克拉底誓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医生的职业责任都异曲同工。但是再伟大的愿景,都必须找到道路;再伟大的理想,都必须找到实现的方法;再伟大的使命,都必须依靠可靠的制度来落实。

     作者:陈奇锐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两个月来,由《医学界》披露的福建首起医疗事故罪案审判,引起了全国医界的关注,中国医师协会也伸出援手,其法律部主任邓利强律师更是亲自为当事医生辩护,并通过《医学界》披露了更多的细节。应该说,随着医生们的讨论和各方专家的点评,该案事实越来越清晰了。

     昨天《医学界》刊发的作者“李涛”的文章,则从法律关系上进一步探讨了当事人李医生的法律责任。笔者也一直在关注这个案件,看到昨天,终于觉得要发表下我的看法了。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每个医生在步入医学院时就发出的誓词,它应该铭记心底、不断提示我们,患者性命相托是我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在福建案件中,“性命相托”以一种真实的形式展示出来,从产妇化验漏交班开始,到当事医生诊断错判,到患者病情恶化过程中,值班护士的疏忽、当事医生的疏忽,直至陈某死亡——也许不会有比这更残酷的展示“性命相托”的案例了。

     在该案中,该医院工作人员出现了一连串的疏忽、过失,很多医生读者指出,不但违反了临床管理制度,也违反了诊疗常规和指南。这么多人出现了这么多的过失,显然该医院的管理出现了严重问题(这是另外一个沉重的问题)。

     我想说的是,面对患者给予的生命信托责任,医生真的不能、不该疏忽,医生真的必须有过关的职业技能、很高的职业素养——换而言之,医生这个职业,应该有更高的入门门槛、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更高的行业自律。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说过:“我们把健康托付给医生,把自己的财富、名誉甚至生命托付给律师”。”在笔者看来,医生的信托责任要远高于律师,律师在大多数情况下,受托的事务都不会导致如此不可挽回的后果——官司输了,可以再打;钱丢了,可以再赚;生命走了,却一去不返。

     作为医生,面对着患者“性命相托”,以有限的精力、知识,去面对不容失误、满怀期望的患者,不犯错误不可能、没有事故不可能。但是,医生们有责任常怀敬畏之心、持续终身学习,保持知识更新、满足临床所需。

     但中国医疗的问题并不是医生能够解决的。因为高标准的医师准入门槛从未树立,在之前只有极少临床医生经历过西方医生那种规范化医师培训、专科医师培训——经过规培的医生,在中国医生的比例中,比例可能还不到10%。如果我们在对比欧美日、身边的台湾香港新加坡的医师任职条件,就会发现:中国医师的入职门槛远不能和这些国家和地区相比。

     亚当·斯密并不只是指出了医生责任重大。在经济学奠基之作《国富论》中,他还分析了医生为何应该享有较高的收入:病人希望把生命托付给收入体面、值得信任的医生。同时医生从业所需教育耗费巨额金钱和时间,必然推高了提供服务的价格。

     如果我们认同人力资源也是市场的话,就应该反问一个:为什么中国医生的任职要求,远低于美欧日台港新?现在我国已经是一个中等发达的经济体了,我们的GDP位于世界第二,人均收入也不算太低了,为什么我们还会维持一个“入职门槛很低、医师未经严格培训”的职业准入体系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在问:中国人的生命值多少钱?

     昨天,我们一群《医学界》的界友在上海聚会迎接我们的一个美国华人作者,席间谈到了一个话题:在上海肌注一次的价格、阑尾炎手术的价格和美国的对比。上海的价格在国内算高了,但和美国的医疗服务价格差距之大,却令人震惊。在当前中国扭曲的医疗价格体系下,必然催生扭曲的产业价值链,必然会导致医生职业缺乏吸引力、并难以吸引最优秀人才加入。

     我国医学生的从医“誓言”,和西方一样脱胎于“希波克拉底誓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医生的职业责任都异曲同工。但是再伟大的愿景,都必须找到道路;再伟大的理想,都必须找到实现的方法;再伟大的使命,都必须依靠可靠的制度来落实。

     如果体制保障不了,那么就要靠医生的个人觉悟;而个人的觉悟,总归是无法对抗制度缺陷的。所以在福建的那家医院里面,不是某一个人出现了失误和不负责任;是一连串的失误、一连串的疏忽,最终责任集中落在了当事人李健雪医生身上。

     现在该案已经进入了司法程序,希望该案能够按照法律的公正、程序正义精神,得到公正的审理。同时,对医生读者,该案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千万别忘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该案还提示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尽快推进医改:一个质量可靠、值得信赖的医疗体系,必然要以“医生们的高能力、高责任感”为基础,但仅靠医生们的努力和素质,并不足以打造一个可靠的医疗系统。

     为了这个质量可靠的医疗系统,我们必须尊重医疗业的规律:提升医生任职门槛,寻找那些高素质、有责任心的人来做医生。而要吸引他们,唯有按照亚当·斯密的告诫:让医者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天赋、努力、技术来赚到体面的收入,也只有这样,医生们作为一个群体,才能牺牲时间、承受压力、终生学习,并常怀敬畏之心,善待每一个病人。也只有这样收入体面的、敬业的、能够不断学习的医生,才值得患者们“性命相托”。

     本文作者陈奇锐系《医学界》创办人、总编辑。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来源。)

     对这篇文章有话想说?有感想?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与界哥界妹们一起交流讨论起来吧!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如果你看到界哥界妹勤劳聪明天天陪你加班加点大口吐血只为给你做出好内容不容易,就打赏下吧,别担心,不花钱,戳一下最下面的广告,就ok啦~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