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和癌症相关的诺贝尔奖
2015/3/17 医学界杂志

    

     约翰尼斯·菲比格

     (二)1966年裴顿·劳斯—“病毒致癌说”

     1901年来自美国的裴顿·劳斯将鸡的结缔组织瘤的无细胞滤液注射于健康鸡后,发现健康鸡同样发生肿瘤,并提出了“病毒致癌说”。裴顿·劳斯也因此于1966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在随后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不断发现些病毒与癌症相关的例证,如E B病毒与鼻咽癌,单纯疱疹病毒与宫颈癌,肝炎病毒与肝癌。

    

     裴顿·劳斯

     (三)1975年戴维·巴尔的摩、罗纳托·杜尔贝科以及霍华德·马丁·特明-“发现肿瘤病毒和细胞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1970年美国人戴维·巴尔的摩、罗纳托·杜尔贝科以及霍华德·马丁·特明对引发“劳斯肉瘤”的病毒研究后证实该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并发现了逆转录酶,该病毒通过逆转录酶将RNA逆转形成互补DNA(cDNA),然后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中,进而触发细胞的非正常增殖而转化为癌细胞。这三位科学家于197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四)1989年迈克尔·毕晓普以及哈罗德·法姆斯-“原癌基因的发现”

     在原癌基因发现之前,科学领域一直认为癌症是由病毒基因所致,来自美国的迈克尔·毕晓普和哈罗德·法姆斯同时也在研究肿瘤病毒的热潮之中,但是他们发现肉瘤病毒所含有的致癌基因。在鸡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正常细胞的基因组都能找到,因此他们认为不是由于病毒的侵入导致癌基因进入细胞,癌基因的产生是由于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变异所致,而这种基因被称为“原癌基因”。“原癌基因”的发现为癌症的早期诊断和预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从而使癌症真正进入分子研究时代。

    

     (五)2001年利兰·哈特韦尔、蒂姆·亨特以及保罗·纳斯-“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

     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与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和保罗·纳斯,以表彰他们在生理学或医学研究领域中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他们采用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并以酵母为模式生物,确定了在真核生物中控制细胞周期的两种因子: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和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控制中出现的基因缺陷可能会导致染色体的变异,三位科学家的发现可以用于“肿瘤诊断”,并为治疗癌症提供另一种思路。

    

     (六)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发现引发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

     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引起女性宫颈癌的病毒是人乳头状瘤病毒。在20世纪80年代豪森在宫颈癌的活组织切片中发现了新的人乳头状瘤病毒并成功的克隆了引起70%宫颈癌病例的两例人乳头状瘤病毒。豪森的研究成果直接促使了预防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疫苗研制成功,从而大大减少了世界上宫颈癌患者的比例。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七)2009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以及杰克·绍斯塔克-“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

     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被授予给了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以及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并解释了端粒如何保护染色体的末端以及端粒酶如何合成端粒”。伊丽莎白·布莱克本以及杰克·绍斯塔克在最初的合作研究中发现端粒中一段独特的DNA序列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后来布莱克本的博士生卡罗尔·格雷德发现了参与端粒DNA复制的一种逆转录酶-端粒酶,从而揭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的奥秘。目前大量的体内外实验均证明抑制端粒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因此有理由相信端粒酶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治疗性靶标。

    

     在面对癌症的威胁时,人类从未停止过斗争,正是有着诺贝尔奖获得者般的探索精神,各国的科研以及医学工作者不断取得创新和进步,但是消灭癌症的任务仍任重而道远。最后与大家共享华罗庚教授的警句:“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麽偶然的机遇的话,那麽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参考文献:

     1:刘学锋,赵文先,杨平.癌症研究进入分子时代—兼评1989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贡献.医学与哲学,1990年.

     2:王世成.诺贝尔医学奖与癌症研究.家庭医学,1994年.

     3:晓天.他们为治疗癌症带来希望—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简介.科学新闻周刊,2001年.

     4:刘念龙.用30年追寻宫颈癌杀手—诺贝尔奖得主豪森的故事.南方周刊,2008年.

     5:崔浪军,胡苏宝.人类抗衰老与癌症治愈的福音—解读2009年诺贝尔生理奖和医学奖.中学生物教学,2009年.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对这篇文章有话想说?有感想?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与界哥界妹们一起交流讨论起来吧!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