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急诊如何有效分诊?
2015/3/31 医学界杂志

导读:美国的急诊室是真正抢救病人挽救生命的地方,而不是诊断治疗“非紧急”疾病。
作者:高磊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美国医疗一大特点就是规范化,美国急诊制度也是如此。急诊制度的规范化很好的体现在急诊室的分级制度和急诊疾病的分级制度。笔者根据个人急诊工作经历为大家做具体介绍。
急诊室分级
美国急诊室根据创伤处理能力分为三个等级,Trauma Center Level I,II,III(创伤中心,一级,二级,三级)。Level I,一级是最高级,表示此急诊室有提供治疗创伤的最高手术医疗能力。它要求医院具有24小时所有专科值班而且每年有一定的严重创伤处理病例数。一级创伤急诊室一般都有配套急诊及外科住院医生培训和教学科研基地,是当地附近社区医院的会诊中心。Level II,二级创伤急诊室具有24小时基本专科值班,一般与一级急诊室有合作关系,往往不具备外科住院医生培训和科研能力。Level III, 三级创伤急诊室,一般指社区或偏远地区,可以处理基本的手术和心肺复苏,与二级和一级急诊室有固定的转诊协议应对复杂病例。
我曾经工作过的纽约一个医院的急诊室,是美国最繁忙的三个急诊室之一,是一级创伤急诊室,它不但拥有常规的急诊室,还有单独一个Critical Care(病危医疗)的抢救中心。
急诊疾病分级
急诊室都有前后两个门,前门是给Walkin(步入)的病人,后门是Ambulance(救护车)运送的病人。前后门都有相应的Triage护士(预诊护士)。病人来急诊室就诊,先填写相应个人资料表格,然后经过预诊护士。预诊护士是急诊的第一道把关,一般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护士担当。 预诊护士会根据Emergency Severity Index(ESI 急诊严重程度指数)把病人分为1至5级。
Level 1(第一级):是急中之急,有生命危险的疾病,一般都是救护车进入,直接上抢救床位,比如昏迷病人需要气管插管。
Level 2 (第二级): 常规急诊,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高风险的疾病,需要收住入院进一步诊疗,如胸痛,脑中风。
Level 3 (第三级):相对稳定的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但要动用两种急诊资源,如孕妇待产。
Level 4 (第四级):需要处理但不紧急的病症,需要动用一种急诊资源,如一般的骨折,需要X线拍片。
Level 5 (第五级):轻微疾病,无需动用急诊资源,如发烧,感冒症状。
医生按照ESI等级决定先看谁
所有病人的资料和ESI分级都会显示在急诊室医生的电脑上。医生按照疾病的严重程度叫病人,而不是大家认为的先来后到次序。这就不难理解,一个发烧咳嗽定位Level5的病人有时要在急诊室等上四五个小时才能看到医生,因为在急诊室总有比你更急的情况出现。我以前在的那个大急诊室为疏通病人有一个Fast Track(快速通道)来处理Level 5 的病人以加快病人周转。
因此,轻微病症到了急诊室后会感觉到医生并没有给你多少的处理,可能退烧药也没有用就打发回家了,很多是叫你第二天再去看你的家庭医生。
美国的急诊室是真正抢救病人挽救生命的地方,而不是诊断治疗“非紧急”疾病。一般疾病的诊治在门诊都可以很好的处理。 我经常告诉朋友,一般的小毛小病没有必要去急诊,去急诊室只会增加急诊的负担,也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增添自己的郁闷。
最后说一句,在跟国内朋友聊到中美急诊分诊效率差别时,朋友感慨“美国可以有效分诊,国内很难”。其实个人以为答案很简单,还是看执行力。美国医疗制度规范,有制度就严格执行,而国内很多时候规章制度定了不少,但是如果不去执行,有什么用呢?
作者简介:高磊,MD,PhD,FACC,目前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Ochsner Clinic从事心脏科工作。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百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关注方法:
按住图中红色指纹3秒钟,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对这篇文章有话想说?有感想?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与界哥界妹们一起交流讨论起来吧!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