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如何缓解“护士荒”?
2015/5/20 医学界杂志

    

     (福州马高爱医院护士学校的毕业证书,这所学校是中国最早的“注册”护士学校。这张证书上的学校名称读起来很别扭,其实就是当时对“南丁格尔”的另一种音译)

    

     (上海西门妇孺医院护校,是中国护理教育最早的发源地)

    

     (汉口普仁护士学校,民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护士学校。注意,这是一位男护士哦。这张证书颁发几周之后,汉口被日军攻陷)

    

     (金陵护校,其实就是南京鼓楼医院的护校。这是南京沦陷前最后一届毕业生)

    

     (协和护理教育,在民国时期,是很高大上的。协和是培养各地护理部主任的摇篮)

    

     (北京长老会道济医院的护士学校)

    

     (上海伯特利医院的护士学校,就是如今的第九人民医院)

    

     (上海滩山东路上的仁济医院,也被称为“山东路医院”,她的护校历史也很悠久)

    

     (上海广仁医院护士学校,在民国时期,规模可不算小)

    

     (1935年,山西太谷仁术医院护士学校的六名毕业生)

    

     (建国后,很多医院依然保留有护士学校)

     (上面是我收藏的近代中国医学史料中的一小部分。整理这些资料的时候,我在想,可以在上海办一个近代中国医学历史的免费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医学的历史。展品已经足够了,关键在于策划与实施。如果有机构愿意提供帮助,请与我联系。drtree2014@sina.com 谢谢。)

     (本文作者为上海中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杨震,原文刊载于“医史微鉴”微信公众号。)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20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对这篇文章有话想说?有感想?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与界哥界妹们一起交流讨论起来吧!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