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ERS想到的十个瞬间
2015/6/1 医学界杂志


这一幕,与12年前的医护们抗击SARS的情景,如此相似。

“在非典最困难的时期,我们医院把全体医护人员分成若干个梯队。院长指指当时破旧的十号楼说:‘这就是隔离的地方。第一梯队倒下、隔离,第二梯队上!内科医生倒下了,外科医生接着上!就不信治不了SARS!’”2013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杨震回忆非典肆虐期,医院的救治措施时,感叹“当时感觉很悲壮。”
实际上,每一次灾难来临,都有医务工作者们奔赴战场的身影:

2014年,非洲暴发埃博拉疫情,我们的医护,含泪吻别妻儿后,再一次出现在了需要自己的战场上。

2013年,H7N9肆虐时,南京鼓楼医院收治3例H7N9禽流感患者,其中2例入院时不断吐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但急诊中心抢救室医护人员没有半点退缩,积极救治,在第一时间为患者采取了各种救治措施。

2013年4月20日清晨,雅安7级强震,当时华西医院手术室突然开始晃动,麻醉医生直接把病人背起送回病房。

2008年汶川8级地震后,救援的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重灾区,抢救伤员。
危难关头,方显医者本色!每一次,白衣天使都冲在最前线。
也只有每当灾难来临之时,很多人才会幡然醒悟,医生和患者的共同敌人,是疾病。

2003年5月12日,小汤山医院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在抢救一名“非典”重症患者。

2003年5月6日,北京煤炭医院内,护士为非典病人换被单。这位老人半身不遂,长期卧床不能自理,现在又患上非典,医护人员每天为他换洗床单。

2003年5月8日,北京市第六医院13名“非典”患者康复出院,隔离病区护士申芳(蓝帽)与病人依依惜别,相拥而泣。

2003年,非典期间,重庆一名患者在出院时,向医生鞠躬道别。

2003年5月20日,北京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两名即將出院的患者给医护人员鞠躬,感謝他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
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在回顾非典十年祭时,曾感慨:医生和护士们是值得信赖的,越是人们面对灾难,越散发其光辉。但是,他们也是人,只不过是对责任看得更重的人!他们的价值不是过眼云烟,不仅在过去,而在现在和将来!医护人员是伟大的,但他们需要的一种平常与真实,也希望得到的是一份真爱与公平!
唯愿理解和感恩,不因灾难过去而消逝。
(本文图片来自新华网、微博等)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20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