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假论文丢脸丢到国外了
2015/9/20 医学界

    

     导读:今年中国医疗界的论文在国际学术界两次“严重丢人”,这不仅是学术道德的问题,在其背后还有医生评价体系的问题!

     作者:焦巨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年中国医疗界的论文在国际范围内发生了两次“严重丢人”的事:

     一次是今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宣布撤销已经发表的43篇论文,其中有41篇来自中国大陆,撤稿理由是发现有第三方机构有组织地为这些论文提供虚假的同行评审;另外一次是近日德国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撤回旗下10个学术期刊已经发表的64篇论文,这些文章均出自中国作者。

     不幸的是,这些中国作者几乎都来自中国的医院或医学院校。

     为什么要强调“严重丢人”呢?主要是其规模性,动辄几十篇论文出问题,打击范围之大,令中国众多知名医院或医学院几乎悉数上榜。另外一层意思是,其实是一直在跌人,只是本次人丢的有点大而已。

     学术不端、文论造假仅仅是丢人这么简单吗?科协主席可不答应!

     据悉,在近日召开的2015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表示,“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和权益专门委员会对撤稿事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实施作者曾借助第三方机构来完成投稿。这些第三方机构不仅提供语言服务,还提供论文代投,甚至论文代写、论文出售等越过学术道德底线的所谓服务,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链。”

     除了调查,韩启德还表示,“今后若再发生类似问题,所在单位要坚决处理。发现一起,查办一起,对学术不端行为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效应。”

     此外,韩启德还代表中国科协郑重重申,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五不”行为准则:不由第三方代写论文;不由第三方代投论文;不由第三方对论文的内容进行修改;不提供虚假同行审稿人的信息;不违反论文署名规范。

     但遗憾的是,关于为什么会有乌央乌央这么多医务工作者去搞论文造假,韩院士和诸多与会专家并没有太多提及。

     当的好好的医生,为啥非要吭哧吭哧累得不行、花很多钱找第三方机构搞论文造假呢?一位比较“实在”的医生网友一句话道破天机:不都是被科研体制给逼的!

     据了解,目前我国关于医生的评价体系是以科研论文为核心的,能不能晋升为中级或高级职称,关键看能不能发表论文,甚至很多大医院或医学院要求必须发SCI论文。而职称又与工资水平直接挂钩。想不想涨工资?想的话就去做科研、发论文吧。

     于是中国医生全体齐上阵写论文,无论社区还是三甲医院。前段时间笔者的一位朋友还在到处托人帮在社区做医生的老婆发论文。

     如是评价医生的结果是什么?据试点以临床水平评价医生的深圳发布的调研报告,100%的中级职称医生与其临床水平不相符,即使是副高及正高,也有将近50%徒有虚名,也就是李克强总理所说的“只会写论文不会做手术的花架子”。

     不仅如此,中国医学院、甚至整个高校排名,其中最主要的标准就是自然科学基金和论文,甚至有排行榜直接以论文排高校,医院排行榜以及医院评审更离不开科研指标。

     在如此糟糕的体制下,不仅医务工作者各个硬着头皮去搞科研写论文,各个医学院和医院领导也强制要求医生们必须搞。去年就曾发生过重庆某知名医院用黑榜的形式警告符合条件却不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医生的现象。

     科研是谁都搞的来,谁都愿意搞的吗?非也!于是难得搞不了就搞简单的,临床的不好搞就去搞基础研究,都去抓老鼠、养细胞;这个也干不了,那就自己掏钱找第三方公司造假吧!不找怎么办?难道甘心一辈子当住院医?难道甘心一辈子拿低工资?

     由此可见,如果糟糕的高校及医生评价体系不变,科研论文造假之风就难以遏制,即使重罚,也难以抵挡大家“求进步”的造假脚步,会有更多医务工作者成为这种评价体系的牺牲品。

     因此,《医学界》呼吁,尽快出台以临床论英雄的医生评价体系,让大多数一线医生踏踏实实地治病救人,不要再出现外科权威却不擅长手术的“中国奇迹”!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

     超29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