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士14篇医学论文造假?真是无语了!
2015/10/28 医学界

    

     导读:中国医学论文造假、被撤事件已经多到小编不想再提,可是这次被举报造假的论文多篇涉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让人不由想深究原因。

     作者:刘迪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事件回顾

     今年3月13日《知识分子》主编、清华大学鲁白教授接到一封指称港大医学院的20余篇(实际21篇)论文涉嫌造假的检举信。检举人指称涉嫌造假的21篇论文共涉及近180人次,署名作者近50人,其中涉及港大医学院外科学系、解剖学系、病理学系、癌症研究中心、肝病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及多家国内知名医院及法国里昂第一大学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医学院分子病毒学实验室等多个部门。

     近日这21篇论文中于2006年先后发表在《美国移植学报》(AJT)上的2篇,经杂志社核实已被撤稿,RetractionWatch给出的撤稿原因是“作者被问及这些图像出处时,他们不能对相关指控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简而言之就是图片造假。

     被撤2篇文章均由香港大学教授范上达实验室及其合作者完成,两文第一作者均为港大外科学系教授万钧(KwanMan,女)。被举报的21篇文章中,含有万钧署名的涉嫌造假文章共有7篇,有前述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上达署名的涉事文章则多达14篇。

     范上达院士是何许人也?今年63岁的范上达,是香港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李嘉诚医学院外科学系讲座教授,其发表的文章目前多达967篇,入选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全球临床医学科学家前0.064%之列。2001年,他获香港大学颁发卓越研究成就奖。2005年,他带领肝脏移植组荣获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于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曾通过右叶肝移植创新了“成人—成人活体肝移植”方法,该方法现已在全球普遍使用。

     院士涉造假,谁之过?

     虽然现在还不能确定涉嫌造假的文章中,究竟是谁造的假,但是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的院士也被涉及还是让人心头一震。不禁让人联想到国内屡禁不止的医学学术造假现象:今年3月,BMC撤销41篇中国论文,8月,Springer撤销63篇中国的医学相关论文,10月Elsevier撤销中国9篇论文,前两天又有一篇论文被撤。

     这样频繁的论文造假、被撤原因几何?

     正如检举者所言“我们学术界的浮躁是非常严重的,就连一些名牌大学也存在着严重的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中国的学术浮躁问题,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之后就被再次讨论。屠呦呦做出国际认可的重大科学贡献却落选院士,并且这在我国也不是个案。同样没有院士头衔的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统所研究员李爱珍,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他们为什么没能当选院士,细思他们的为人处世风格也许可窥得一点原因。袁隆平如今仍一年到头扎在水田研究超级稻;李爱珍常年待在实验室搞研究,根本不为人所知;屠呦呦“不善交际”,比较直率,不善拍马;饶毅不只敢讲话,还常在国内外发表文章批评中国科技体制。而因涉嫌学术造假而屡遭检举、质疑的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中国农大原校长石元春、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等却依然稳坐院士的宝座;相当比例的政府高官和企业高管,顺风顺水地当上了院士,风光于政、学、商诸界。默默工作、不善交际、敢讲真话、贡献卓著的落选院士;涉嫌造假、擅长公关、有权有钱的却顺利当选、风光无限。两院院士的评选尚且如此,学术界的浮躁可见一斑。

     比起科学成果频出的建国初期、文革时期,国家所能提供给科研工作者的环境无比优越。如屠呦呦一样在70年代做出重要成就的一批人,科研条件差,经费有限,现在各种级别的科研项目经费大增,可是真正的研究成果又有几何?各种学术会议成了公费旅游,吃的喝的住的无一不是高规格;许多科研人员,生活水平也随之攀上一个档次。很想问,你们潇洒的经费从何而来,你们的真正有效的科研成果又再何处?甘于清贫,随时响应国家号召的大师们再也难见,难道不是我们这片培养大师的土壤出了问题?

     其次,与各大医院的职称评定系统息息相关。虽然国内医院的职称评定系统各不相同,但是论文、科研已成为职称评定必不可少的一环。许多医院还有非常明确的针对发表各类论文的明确奖励措施。据小编了解,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SCI论文,最低可得1000元左右的奖励,随着影响因子增加,奖励当然也是水涨船高。而与已形成“产业”的论文造假业务的价钱比起奖励,性价比超高。再加上中国医生每天门诊量手术量之大,很难有时间专心科研,数据造假、编造结论、雇佣“枪手”、论文买卖似乎更加顺理成章,心照不宣。

     最后,再看看医学论文产量大户医学院校吧。虽然各医学院校对学生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是对SCI论文的青睐,却是异曲同工。据小编调查,无论学校等级如何,如果想博士顺利毕业,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已成为共识,甚至有的学校硕士毕业也要求发表SCI论文。小编相信医学院校里有真才实学者众,但是想顺利完成一篇论文从来都不是件简单的事。小编不是在什么名牌大学毕业,但是毕业的时候却有高达45%的同学因论文无法顺利发表而无法顺利拿到学位证书。发表论文除了真才实学,运气所占比例也大大存在,不想延期毕业又没有研究成果怎么办?造假似乎也是无可奈何。

     如果想不再出现论文造假现象,对我们而言似乎是随口一说的事,但是仔细一想却是改变学术风气,改变职称评定政策,改变学生培养政策的大事,无奈而任重道远。

     正如检举者所言小编也真心希望“让更多科研人员,尤其是年轻的科研人员认识学术造假(的危害),做正直的科学家”!

     (本文为“医学界”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和界友们一起分享您的行医故事?欢迎投稿至yxjtougao@126.com ,期待您的来稿。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

     超290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一下底部的小手指,给界哥界妹一点鼓励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